廖 彩 新
在巍巍九连山麓、悠悠桃江河畔的江西龙南市区城郊的玉石仙岩上,听说有一座专为纪念王阳明而建的楼阁——阳明阁。这座楼阁矗立于山巅的岩石之上,以其典雅别致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高耸的塔尖直指天穹,象征着阳明文化的智慧与精神。阳明阁,造型别致,外观古朴。以檐角高跷的造型,亭亭玉立,犹如一位优雅漂亮的少女,等待着您来揭开神秘的面纱。楼阁雄伟壮观,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庄重的气息。古典精美,飞檐跷角,或是碧瓦朱檐,或是雕栏玉砌,无一不彰显出古典精致的艺术之美。
阳明阁之美,早就想拜谒登临,但一直没时间而作罢。龙年的阳春三月之初,适逢龙南市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采风,第一站便是去阳明心谷景区,并要登临阳明阁,我欣然前往。
进了阳明心谷景区大门,我紧跟导游小王身后,一边手持相机拍摄,一边认真聆听她的解说。阳明心谷景区地处龙南市区的北郊,与市区仅一河之隔。景区总规划面积 1695 亩,当前开放的景区一期约 500 亩,按 4A 级标准打造,以玉石仙岩为主景, 阳明心学为内核,聚焦王阳明在龙南的“三立”事迹,结合玉石仙岩历史人文,打造“仙岩圣心·一线八景”的文化景观,构建了清晰的阳明文化体验游线。
我们随着导游小王来到了玉石岩下,小王介绍说,在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山坡的北面,原来有三座山岩,分别叫上岩、 下岩、新岩,山岩的石质是石灰石,“其白如玉”,所以叫玉石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石灰、做水泥、磨石粉,挖掉了上岩、新岩两座山,现在只剩下的一座孤零零的下岩了。
导游小王说,这座山岩,跟两个古人有关。两个人都是“案前能读书,马上能征战” 的人物。一个古人是北宋的钟伷,龙南本地人。20 岁中进士,钟伷做文官“天下考课第一”。考课,就是朝廷对地方官的考核。后来,广南西路,就是今天的广西,安化蛮反叛,钟伷领命进剿,击溃叛军,余众求降。钟伷顺势招抚,西南边陲得以重归安宁。朝廷擢升他为两广转运使,并擢升他为龙图阁学士,大家就尊称他为“钟龙图”。钟龙图年老还乡后,一次游览玉石岩,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说:“万石结丛林, 萦回鸟道深。山高云漠漠,洞古绿阴阴。”这足以说明北宋时玉石岩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不错的。
导游小王接着说,另一个古人就是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的正德皇帝,是一个非常荒唐的皇帝。在他任内,他只顾着和一帮太监花样百出地玩乐,而致朝政荒废,四川、河北、江西等地民变四起,其中南赣之地,也匪患丛生。南赣,不是现在赣南的概念。那时的南赣,是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边界的“八府一州”56县,很大的管辖范围。对于南赣匪患,几任官员都搞不定,朝廷就任命王阳明为南赣巡抚,来平定南赣匪患,剿匪总部就设在赣州。王阳明到任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上平定了南赣匪患。其中最有名的“三浰之战”,就是王阳明坐阵龙南打的!想当年,王阳明在赣州也设了一个“鸿门宴”,把三浰的匪首池仲容杀了。然后,他兵分九路,直捣浰头。其中,王阳明在龙南,亲率四路大军进逼三浰。经过龙子岭激战,奠定胜局。残匪纷纷涌入九连山的一个据点。王阳明挑了七百个特种兵,穿上溃逃残匪的衣服,一同混进了山寨,然后出奇制胜。平定三浰匪巢 38 个山寨之后,王阳明班师回到龙南。进行了一系列的地方治理和道德教化方面的整治。当然,工作之余,他忘不了带领他的弟子和僚属到处寻访风景名胜,玉石岩就是他的常驻之地。因此,玉石仙岩,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为龙南古八景之首。
当我们来到一栋仿古建筑大门前,只见那古建筑上的匾额,写着“阳明小洞天”。大门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左边的上联:阳明洞天心性酽酽滋养吾侪百世长有;右边的下联:玉石仙岩云风习习氤氲此域千秋永恒。我们走进门廊,就到了玉石岩的山脚。导游小王说:玉石岩有“三奇”、“三宝”。 三奇,就是奇山、奇洞、奇井。 三宝,就是石刻、钟乳、化石。三奇中的“奇山”,指的是玉石岩山体多窍。整个山体有三分之一都是空的。三奇中的“奇洞”,指的是玉石岩山体浑身上下都是洞,有大洞、小洞;高洞、矮洞;有横洞、竖洞、旱洞、湿洞。三奇中的“奇井”,在阳明洞里,现已填平了,再也看不到“奇井”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半山腰中的阳明洞,也叫玉虚洞。洞口上方写着“玉虚洞”,洞口不大,高约一米八左右,宽约两米。大家进到阳明洞,那知洞里藏乾坤,只见洞内崖壁上满满的文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玉石岩三宝中的第一大宝——“石刻”,阳明洞的南北两个入口的崖壁上,自北宋至民国八九百年来,刻有古人诗、文、题、额一共 44 方。而明代的碑刻占一半多,有27方。其中,王阳明及其僚属的碑刻,就有 9人11 方共 38 首诗、1 篇文章、1 个题额。王阳明之后,他的众多粉丝们奉韵作诗,或颂扬阳明的题刻 10 方。王阳明及其后学题刻共 21 方,占阳明洞石刻 44 方的近一半。尤其最显眼的是右边的楷书大字,“四省之寇,唯浰尤黠”,就是说:四省的山匪,三浰的最狡猾难平。这是王阳明亲自书写的《平浰头碑》。 由此,形成了体系性的阳明文化的现象。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到访后,慨然而道:“这是中国阳明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方”。
在洞里的另一处位置,还有与王阳明同行而来的下属留下的诗作石刻。他们中除了邢荀,还有:江西按察司分巡岭北道兵备副使杨璋诗 3 首,赣州府通判文运诗 3 首,赣州府推官危寿诗 6 首,赣州卫指挥余恩诗 6 首,江西按察司分巡岭北道副使方任诗 1 首,龙南教渝缪铭 6 首,龙南主簿方侃诗 6 首。
阳明洞里洞中有洞,那个洞叫观音洞,在阳明洞里的右侧上方,据传说观音娘娘曾在那里修炼。民间也传王阳明也曾在那个观音洞里修行过。在观音洞的左下方,那几个像人的模样的石头,原来是一些仙人,骑着一头大象迎面走来。王阳明在“洞府人寰此最佳”这首诗里,就有两句“麾幢旖旎悬仙杖,台殿高低接纬阶”。说得是什么?他说:“看那洞壁钟乳、玲珑奇石,就像一队出行的仙班,仪仗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众仙中有的雄伟俊逸,有的柔和美丽。洞厅就像一座宫殿,连接延伸曲折横斜而上的台阶。”洞里的景象被王阳明描述得活灵活现。
玉石岩三宝中的第二宝就是着洞中的钟乳石。古人的诗中提到这洞内有“骏貌、巨象、惊蛇挂壁”。在阳明洞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钟乳石,而且维妙唯绡。洞里的一个有水的池,据说就是一条地下河露出的一部分。据民间传言,过去,有好事者想验证这水通往何处,便挑了几担谷糠倒了下去,结果,第二天,在几十里之外的桃江河下游的龙头滩,冒出一些谷糠,这才知道暗河之水必有一支通到了龙头滩。王阳明在诗中描写的“九关深黑闭风雷”,说的就是这里。以前没有灯光,不同的季节,随着暗河水位的变化,这里会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声。加上洞壁上倒挂满着蝙蝠,受惊后会飞扑而来,显得格外阴森恐怖,使人毛骨悚然。
我们穿越阳明洞,来到了阳明洞的北入口。这里比较平坦宽阔,左则还有有一尊王阳明的雕像,王阳明左手拿着书卷,右手握着一支毛笔,站立在一块石头上。此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见了当年的意气风发的王阳明正在为他的弟子们认真讲学,灌输“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阳明心学思想。
我们顺着游览线路继续往前走,走出阳明洞,回首一望,只见洞口上方写着“玉虚岩”,右款“大宋元祐癸酉岁”,左款“龙南县令许并题”。 山崖上的小篆线条圆转流畅,筋骨柔韧,纤纤然的镌刻在崖额上。再往右看,万历二年(1574 年),知龙南县事文程写了一首诗《游玉石岩》,也刻在玉石岩北洞口左侧崖壁上。
我们进了园林门,到了玉石岩的第二个平台。我们看见前面又有一个大洞。大洞的前面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像一张石床。想必是某个神仙,平日里,在洞中打坐静修;闲暇时,在洞口半卧悟道。后来,人们把这个洞叫“神仙洞”。
沿着台阶继续往上登山,爬过一处陡峭的山道,看见一座亭子立在前面,亭子的亭额上写着“正心亭”三个字,亭子的柱子上写着一幅对联,左联:正于心诚于意修身持家;右联:志于道依于仁治国平疆。王阳明理解的正心,即有心体端肃,心念纯正、心思专一的含义。所以,他在龙南时,写了一篇《观德亭记》,阐述该如何修养内心及德行。若能真正做到静心、正心、修德,就能成为一个内心正直、淡泊宁静、德才兼备、文武兼具、严于律己、踏实严谨、坚强坚韧、勇敢果断、勇于担当的人。王阳明此文,是其心学思想的文学性表达,对龙南的道德教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半山腰的“正心亭”,令我流连忘返,它是给予我动力的“正心亭”,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桃江,平旷辽阔的杨坊等春天如此美景的亭子。同时,在我看来它更象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正心亭前面刚好也有两条路,一条上山,一条下山,由你选择。果然,有人望阁兴叹,不敢往上爬了,只好选择了那条下山的路,带着遗憾下山去了。
半山腰的“正心亭”,美丽又让人怀念!
过了正心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了。台阶的密度越来越小,山道也越来越陡。大家正爬得气喘吁吁,这时不知是谁大叫一声:“阳明阁”!我们忙抬头向上望去,只见一座古典楼阁以其奇特的外观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的设计风格独特,巧妙地将现代元素与客家传统建筑技艺相结合,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魅力。在阳光下,楼阁上方的篆体“阳明阁”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让人对这座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风采的建筑赞叹不已。
我们一鼓作气,拾级而上爬到山顶。来到阳明阁前,只见雄伟壮观的阁楼前面台阶中央,镶嵌着“知行合一”四个大字。“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在心学中主张良知、仁德与圣学并非停留于“知识”、“认识”等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见于实际行动的证明与完善自身之道。他认为知与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与进步。
踏上台阶,在一楼大门门梁的柱子上,刻着一幅精美对联,左边上联:武当巍峨吾道不孤此地曾留手翰,右边下联:桃江长流典型末泯侨辈同爇心香。正面门口还有一幅对联:鲁壁金丝先圣教泽如涌千山皆沐,尼山木铎后学风流未泯百川生辉。
据导游小王介绍,阳明阁一共三层,为三层带回廊建筑,是根据王阳明的立德、立功、立言“三立”思想而建,阁楼总高度为23.288米, 23表示2023年,288寓于着吉祥如意。建筑面积为685平方米。阳明阁的第一层,是古代吟诵玉石岩的诗文;第二层,是古代颂扬王阳明的诗文。楼阁最高层的四面,各有一块2米左右长的牌匾高悬中央,并刻有金色大字。北面牌匾上书:阳明阁,东面牌匾上书:龙兴岭南;南面牌匾上书:山水龙城,西面牌匾上书:围屋之都。毎层楼雕花的门窗和精致的雕刻装饰让人赞叹不已。当我们沿着楼梯爬上第三层时,心胸格外开朗,顿感心旷神怡。在南边眺望,只见高楼林立的龙南城区展现在眼前;往西边远眺,九曲十八弯的母亲河——桃江,宛如一条巨龙奔向赣江;再往东看,几十个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在金盆山上;眼睛再转望北方,阳明阁正与远处的龙头滩旁的龙头塔遥相呼应;眼下的下杨坊,一马平川,千亩油菜花正竞相绽放,花香四溢,大地仿佛铺上了金色地毯。好一幅春暖花开人欢腾的美丽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站在楼顶,感受着春风的气息,看着远处天边的云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此时此刻,感觉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了这一刻的美景,我们甘愿承受爬山所带来的疲惫和艰辛痛苦。其实,人生之路何尝不是这样!
这时,我突然想起,王阳明在《题玉石岩诗五首》中的:“欲将点瑟携童冠,就揽春云接小斋”,估计就是在他登上玉石仙岩山巅之时,发出感慨留下的千古绝句。
啊!雄伟壮观的阳明阁,雕梁画栋,精美古典!每一根梁柱都充满了故事,每一幅画卷都描绘着往事,每一级台阶都留着足迹,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深远的阳明文化底蕴。
我们坚信,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和他的光明良知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的人生道路,激发着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