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传玉的头像

李传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0/08
分享

后意识流派文学简释

1918年,集英国文学家、哲学家一身的梅·辛克莱在评论本国作家陶罗赛·瑞恰生小说《旅程》时,将美国实用主义之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意识流”(亦译“思想流”)概念引入了文学界。世界现代文学史由此诞生了意识流文学。其中意识流小说因作品叙述体裁别具一格,与之后相继衍生的荒诞派戏剧、印象派绘画,先锋派音乐和朦胧诗一体,构成了世界现代文艺历史中存在主义的一个时代。必须看到,意识流小说是这一时代的领军先锋。时历百年,意识流文学消失了吗?默观时下,中国有没有意识流文学?他们在以一种怎样不被觉察的形态存在?举目未来,她们是扪参历井还是厚积薄发?在这里,让我们重新解构后意识流文学时代中的后意识流文学。

轰然一声巨响,惊叫声四起。夺路而逃者向路人描述所见所闻,无论怎样绘声绘色,都是事发后的意识反应。即便是一秒前的亲身体验,再作描述时,都是个体记忆下单一感受的再构建。区别只在时间长短:一秒钟和一生,是一样的。籍此可见,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不存在与事态同步发生的意识。日常生活中所感应的事物现象,都属后意识。


后意识,也是作用于人类日常行为的常态意识。


有后意识,就有前意识。


前意识,顾名思义,即在没有发生现实事态之前的思维意识。它们是出现在思考如何能够发生,判断可能存在发生——但尚未发生某种事态前的意识活动。文学作品中如杜撰,玄幻,怪异、神话(网络文学的臆想、穿越,科幻等题材),以及现实社会中人文生态关系的尺度建构,发展设计规划等等。总之,一切意欲实施而尚未付诸实施的行为意念,即属于前意识。


前意识的活动姿态,皆以自我设定的某个意念向前滚动。这种滚动的轨迹即是前意识流。在前意识运动的波流中,有关联现实和超现实(或非现实)的两类思维倾向之分。前者——与现实关联的前意识,如对某个战役、某场政治运动或某项工程的设计,属旨在对现实目的施以谋略的意图。是可能和可以实施的意念。它的特质是基于现实的。由此它们通常不属于文学意识范畴。但它们是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反映的对象。这类属性的前意识流(或称“潜意识链”),应与超现实(非现实)的意识是有区别的。在文学作品中,即便它们是虚构的,其根源也是基于个体记忆中已经植入的社会信息在创作中的再现。从这个性质上说,与现实关联的前意识,实质是后意识的前驱。


反映在文学创作中超现实(非现实)属性的前意识流,其突出特征表现在与人类现实社会难以交流的思维趋向。天马行空的臆想,不知所云的喃喃自语,以及匪夷所思的幻觉憧憬等等。其思维轨迹在常人看来不具链性逻辑。是逆现实的。因其旁若无人地我行我素自我外溢特征,在现代西方文化词典里被定义的文艺形态有:荒诞派戏剧、抽象派绘画,朦胧诗,先锋派音乐和意识流小说。他们的共同特质,是坚信个体自我为人类存在的本质。用特立独行不知所云的方式,将其自我主张通过与现实社会无法沟通的形式反映出来,竭力变现“毫无先例的知觉力”(以《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等意识流小说为典型代表)。文艺理论将他们归类为存在主义。在历经百年社会变化后回头审视,此前被纳入教科书定义的意识流小说,一定程度上将意识流应有的内涵给具象化了。统观存在主义意念的共性,意识流定义的外延应该更具涵盖性。并且应具有属性不同的意识活动细分。其中现实的与非现实的意识活动,就是前意识流和后意识流的基本分野。


后意识流,即与现实事态有关联的意识活动。是基于个体记忆中已经植入的社会信息的反应。无论是面临出乎意料的事态发生,还是“有计划”地设计明天的生活行为,基于已植入的现实信息去思考因果、重现回忆以及设计某种目的。先入为主的植入信息,是后意识流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意识基因。在作品陈述形式上,忠实于对原发事态的再现和解剖,是他们与传统的所谓“写作四要素”或N要素的重要区别。他们不会顾及因哪一味要素缺位(如: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而瞻前顾后。以致不把它们按照教科书规程照顾齐了不敢搁笔。更不会顾及什么主流或非主流旋律去调整作品的原发基调。甚至顾忌人物和故事要服务于什么主张。事实上人文艺术的种类自其衍生伊始就是人类自然意识的直观流露。在社会生态的大环境下,一部文学作品不过是某个章节的截取再现。因此回归自然是后意识流文学的首要特质。他们既不同于前期存在主义离经叛道的意识流表现特征,也不同于被现代世界文学定义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以及其他什么主义)样式。准确地说,他们是根植于现实的意识写实主义。


所谓意识写实主义,首先是作品的题材须根植于现实的。这个现实的概念是指原发的。人性的原发性与社会现象的原发性,以及二者相互交织后衍生出继发事态,是它反映的基础。它不是某种写法的命名或归类。也不是简单的重构复述。是现实事物与被事先植入的社会信息交织后出现的再认识。其中会有不断流淌的疑问。比如人们从小即被植入不能说谎。在日后的现实生活中面对无处不在的谎言出现,意识流动中可能会追溯如何鉴定谎言的标准,也可能不会追溯。但它会疑问。会随着事物的演变,疑问也会继续流动下去。所有的疑问、思考、答案都由读者自己去定夺。其中的人物、情节、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或许没有戏剧冲突),也由读者去再认识和再思考。作品只须忠实于意识的写实,即是后意识流派写作的宗旨。


事实上,人类意识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且并非只有天马行空一种。面临任何事物的感知,人是有反应本能的。本能反应是个体的。由本能反应催生出的本能意识,在被植入文学(文艺)作品后,即为意识写实主义的重要来源。


后意识流派文学作为文学创作新领地,有三解:


一、是相对于已经被西方文学定义的反传统意识流派的意识流形态文学;


二、对所有已发生的现实事态,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再推研和再认识;


三、在结合多层面认识现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再认知,和对未来再思考,是“后意识流派”文学创作独有表现形态。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它可涵盖所有的文学种类。并具有充分的思想空间。希冀能为人们解读生命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相互依存的人文生态关系,作不同界面的思考。


(未完待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