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感叹时光真是那么的匆匆。匆匆地来不及细数流年的过往,匆匆地来不及认真整理青春年华留下的足迹,匆匆而恍惚地鬓角添了霜花。少年不懂时光为何物,把快乐填满生活。中年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憧憬而拼搏,忙忙碌碌的奔波没法停下脚步去整理思索关于时光的冗杂琐碎。等有时间可以享受生活,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悠悠岁月,仰头长叹时不待我。蓦然回首才发现时光斑斑驳驳地满是岁月深深浅浅的脚印,在岁月深处搜寻一丝青春的印迹。
子欲养而亲不待
“爷爷,我还要吃一块烤肉”,每次馋嘴的我黏着爷爷要烤肉,爷爷都会在火炕上烟熏火燎的腊肉丛里,仔细搜寻并割下一块瘦肉,用铁丝做的拨火棍串着或是用火钳夹着放在柴火上翻烤。肉串在火上“吱吱”地炸响着,渗出的油滴进火堆里升起缕缕青烟,烤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小屋。我便趴在爷爷腿上不停地催问:“爷爷,可以了吗?熟了没有?”。口水馋得忙不迭下咽,牵出长线挂在嘴边。
在老家农村,每年到了冬腊月,天气凉了下来,家家户户都要杀了自家饲养的大肥猪,砍成一块一块的用盐腌制一两天,然后挂在火炕上,火塘里生起带着青烟的文火慢慢地炕肉,目的就是让火塘里的火温烘干肉中的水分。青烟熏出来的肉,去除了鲜肉的腥味,保证了肉质的清香味更浓郁厚重。我家炕肉是在吊脚楼上,每年杀了年猪,爷爷就负责掌握把控火烟和火温炕肉,好像是不放心别人的炕肉技术,怕拿捏不好火烟和火温改变了肉质淳厚的香味。在火炕边搭上一张床铺,晚上还得守候着火炕头的肉,怕被贼惦记趁晚上偷了去。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我都喜欢陪着爷爷炕肉。只要馋了就问爷爷要烤肉吃,吃够了就靠在爷爷腿上听他讲故事。爷爷出生于民国时期,他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丰富的故事内容。地主恶霸如何凶狠残暴欺压劳苦百姓的故事;贫下中农斗地主如何戴“尖尖帽”,如何被“喊街示众”,精彩的气氛渲染让我如临其境;还有国民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和强盗似的按兵抓兵传奇;“五七.八”年闹饥荒饿肚子的艰苦岁月,人们的生活如何的艰苦。但讲得最多的是关于“生产队合作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艰苦历程。那时候的我哪里听得懂故事中的情感,只是模模糊糊的有了概念式的认识,觉得爷爷的故事有趣,羡慕爷爷懂的东西好多好多。爷爷津津乐道的讲着,我趴在爷爷腿上也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时光真实地那么匆匆,从民国时期到国家“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战略,一生栉风沐雨的爷爷在他九十五岁那年匆匆地离开了我们。现在常常能够回忆的是当年他讲述的那些教科书式的历史故事,和那些余味犹存的烟熏烤肉的情结。在我长大成人的匆匆历程,先是最让我敬畏的外公去世了,接着是我的爷爷,再后来有几位至亲相继去世。而今,当年矫健的父母身子开始佝偻,说话也开始有些囫囵颠倒,嘴里经常提起爷爷等老一辈留给他们的记忆。眼里满是对匆匆岁月的感叹和“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殇。花有再开时,人无再青春。珍惜岁月尚能捕捉的亲情,在匆匆的时光里让爱无悔。
岁月的烙印
刚记事的那些年,供销社和“大队”的墙壁上方方正正地写着“毛主席语录”。具体写了什么记不清了,只是当时觉得那些红色方块字特别的醒目。生产生活用品只有供销社才有卖,买布匹要有布票,买煤油点灯要有油票,肥皂叫“洋碱”,火柴叫做“洋火”,供销社柜台上的商品都是计划控制采购的。听老人说那时区上只有供销社有一辆解放牌大汽车,从县里把物资运到区上供销社,再按照供需分配由人背马托的运到各个“大队”供销社。“大队”近似于今天的村委会,管理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社会秩序,调解各种矛盾纠纷。
再后来我考上了中学,要翻山越岭走三十多华里的山路到乡上的中学读书。那时候已经改“区”为“乡”了。星期天中午打理好书包,相约着一起上学的同学就开始向学校出发。走在那满是荆棘灌木丛的山间羊肠小道,总担心会不会有抢人的匪徒拦路抢劫,丛林里会不会有什么野兽突然窜出来伤人,路边的树枝或是大路上会不会有一条毒蛇在觅食。当然这些都是村里人曾经遇到过并口舌相传的,所以读书的同学都是提心吊胆地战战兢兢结伴而行,彼此有照应父母也才放心。到了学校已是晚饭时分,同学间互相清理头发上、书包上、衣服上的苍耳和各种毛刺,最多的是一种叫“毛锥子”的植物,戳在衣服上越动越是往里钻,尖端犹如针尖般锐利。父母把自家的土地精耕细作,变卖了积余的粮食省吃俭用的供养我们读书,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梦想的寄托和缩影。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沐浴着大山深处沉寂了很久很久的农村。2005年由政府规划线路,老百姓投工投劳,按照家庭承包人口分配修路任务,家乡终于修通了公路,那是一条简易的乡村便道。路面满是疏松泥沙石块极其的不平整,路宽可以容许六轮拖拉机开进村庄,家乡的各种土特产品也就走出了大山。田地里除了种粮食植物,还大力发展了花椒、魔芋、橙子、橘子,还大面积种植甘蔗。农业经济让老百姓的钱包慢慢鼓起来了,破旧的的农家小屋开始渐渐地被砖混平房替换,大山里的人家也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春风。也就是通路的那一年,电力农网改造惠及大山深处,千藤万线伸进了农家小屋,高压电终于替代了祖辈传承下来的煤油灯,入夜的山区万家灯火如点点繁星闪烁。特别是挑灯夜战的读书人不再煎熬于煤油灯的昏暗和烟熏。人们都感叹:通路了就是好啊!路通了,车来了,电来了,钱也跟着来了。
再后来啊,路被拓宽了,也填平了,铺上了黑黝黝的沥青,都市的柏油路却延伸到了家门口。“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大山的每个旮旯里奏响。搬迁、移民,办合作社发展乡村经济,牵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大山里的小洋楼、精致别墅如雨后的春笋。曾靠在房前屋后的柴草垛和庄稼秸秆离开了老屋,牲畜制造的农家肥远离了村子收归在田间地角,祖辈留下来的简陋的小院收拾的清新明亮。青瓦土墙房随着时代的脚步渐渐消逝,最终将成为岁月尘封的记忆!每到逢年过节的日子,柏油路上各色的车辆涌向了风清气爽的农村,把现代文明与时代之风带进了绿色掩映的大山里。庭院里、大门口、马路边到处停放着私家小轿车。曾经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小轿车不再是农家人的奢望,也不再是显摆和嘚瑟的家庭四大件,不论是豪华与普通,轿车成了农村人家出行的代步工具。
小时候经常看到路边墙上的标语:“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后来变成了“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以发展的眼光引领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路是文明高速发展的载体,路通才能打开城市和农村的一体化发展,连通城乡经济命脉。血脉通畅了人就有了精气神,旺盛的生命力散发出勃勃生机;路通畅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将蓬勃腾飞。路通则财通,财通则幸福通。时光荏苒,山里通往山外的路记载着社会发展和生活一次次革新,在一代又一代农村人的记忆里,岁月的历程留下时光深深的烙印。人们在感叹时光如水的同时,岁月沉淀了生活太多的幸福。
期待与追求
岁月如歌,人们总爱感叹时光好不经用,还没好好把握住今天,青春却已悄悄溜走,人生开始踏上归途。时光本就是那么地匆匆,不会因为感叹、惋惜、后悔而放慢脚步,公平地在岁月的长卷上记录着流年的过往。抓住机遇把握好时光,岁月的长卷上是浓墨重彩的辉煌;躺平在岁月里,时光只会留下杂乱的涂鸦。
春风吹了桃花杏花争相开放,稻子熟了青蛙放声歌唱,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青春里用生命惊艳了时光,不在岁月里惆怅。给父母斟满一杯清茶,陪孩子把七彩的梦精心绘画,放下工作生活的劳累繁杂,和爱人牵手任时光匆匆,品岁月悠悠幸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