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郎仡佬的头像

夜郎仡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8
分享

火铺

 

在八十年代以前,火铺是乡下人用来燃火取暖的主要设备。那个时候,你走到乡下,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火铺。

火铺一般设在厨房的一角,两面靠板壁。火铺是一个大约4平米的正方形,离地高约0.6米。火铺用厚厚的木板铺就,中央设一个火坑,叫“火炉心”( 火炉心的“炉”字当地人们都读“láo”)。火炉心大约0.6平米,四周用石板扣着,中间是用泥土筑成。火炉心上放一个三脚,一是用来安放煮东西之类的锅鼎,二是防止烤火的人们扑倒火中。火铺顶上的楼梁是用竹竿铺盖,以便燃火的烟子窜出屋顶,人们取名“架棚篙”。在架棚篙下面吊着一个熏东西的木架子,人们叫“炕”。炕上挂着一个大钩,(这“大”字,人们都读着“”。)大钩有铁制的,有些是木制得的,能收能放,用来挂鼎锅用的。火铺靠板壁的两边安放一些凳子,有独凳,长凳等,供人们坐着烤火。靠屋的边沿上打一个灶,这个灶专门叫它“沿灶”。(这“沿”字都读成“xǐng”。)这沿灶,用于架锅做饭。在沿灶的一边才打一连灶台,三口两口不等。

那时候,一堂院子有几户人家亦称有几个火堂。说明一个火堂就代表一户人家。在那个时候,一户人家主要以火铺为中心,老老小小在家中几乎都围着火铺。

为了燃好火铺上的火,各家各户每到收完庄稼,就是准备柴火。家中的劳力者都要到山上砍柴,挖疙兜(树木的树兜)。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堆的都是一捆一捆的木柴或疙兜。做到随时都有充足的干的柴火。

火铺上一般在九月间就要开始燃火,要到第二年端午时间才退火不燃。有的火铺上的火一年四季都是燃着的,没有熄灭过。

天刚亮,大人们赶紧起床。把火铺上暖呼呼的灰堆掏开,昨夜翁(土语:覆盖的意思)好的火种又开始明亮起来,就像熟睡的人们醒来一样,惺惺然的,张开了眼。接着又加上些柴火,火势不一会就明旺了。烧得三脚上鼎锅里的水“嘘嘘”着响。大人们洗把脸,打理一下火铺,便开始叫喊孩子们:“老大,老二,老三起来了!”孩子们有的争先恐后起来占火铺的位置,有的却睡意未尽,蒙在铺窝里,等大人再三呼喊后,十分不情愿地起了床,咕哝咕哝地来到火铺上,被大火袭后才惺惺。

清晨,火铺上的火燃得十分的自在。孩子们悠闲的烤着。大人们暖暖身子后各自要干自己的活路。做饭,做猪食,喂牛,或走走人户。都与火铺燃烧的火苗相似,快活而不疲惫。

小孩们烤火恰到好处,浑身暖和和的时候,外面有孩子叫喊了,迫不及待的跳下火铺,奔出门外。这时火铺上十分的清净。只有那鼎锅里熬的东西发出“哄哄”的响声,时不时从锅盖沿喷出点气水滴在火坑里,发出一些灰气味与锅里香喷喷味道参合在一起,散发在屋里。  

不多时猪食煮熟了,牛喂饱了 ,一家子的饭也煮熟了,干活的人们充满了生活的喜悦。

大人们满脸布满了笑容,出门喊孩子们回家吃饭。孩子们听到喊声,急匆匆地回到家,跳上暖意洋洋的火铺,感觉家的温馨,吃起饭来十分的香。

吃过早饭,有活路的出门干活路,这一般是大人的事。大人出门时再三叮嘱孩子在家注意防火,照顾好弟弟妹妹等。等大人出门后,孩子们便在家中围住火铺准备烧土豆、红薯之类东西,这是农村的孩子都喜欢、都会做的事。估计火炉坑(土语:火炉心)里的东西烧耙了,就掏出来,剥了皮,首先的任务是把弟弟妹妹喂了,然后给自己吃。

如果要出去玩,首先是把火铺上的火要翁好,再把三脚上鼎锅里的水参满。保证不会出现失火(这个“火”字人们读“shá”)现象,才带上弟弟妹妹锁上门出去。

也有年老常年守着火铺的人,他们一般起在早饭要熟的时候,不用小辈们去叫喊,自然就知道起来。到了晚上,睡的也很早,晚饭吃了一会儿就要去睡,一是觉得睡起舒服,二是晚上不要占领火炉。这是老年人的一种顾虑,便形成了一种习惯。白天他们只有趁大人去干活和小孩出去玩耍的清静时间,就守在火铺上,一是看守火铺拍失火,二是可以邀约几个老年人在一起好摆龙门阵。摆远古的一些传说,摆自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天天如此,翻来覆去摆着他们的故事。

也有得到大人怜惜的姑娘家,在家守着火铺的。这些情窦初开的姑娘聚集在一家火铺上,纳着鞋底或织着毛衣,你教我、我教你地哼着哭姊妹的话话。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上情人,心里乐滋滋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大人们回来遇见了,也不责怪。只有那些哼着姊妹话话的姑娘们假装腼腆的样子,红着脸咯咯地笑了。

   火铺上最热闹的时间,还是吃过晚饭。哪家柴火燃得明朗,人们就喜欢聚集在那家。小孩子们在火铺上做着游戏:翻茶盆、抽中指姆,划剪刀石头布等,搞得火一般的热闹。大人们摆着故事,摆什么“十辈穷”、什么“掐人婆”、还有什么“八洞神仙”等等之类。摆的生动,听的入神。尤其是摆关于鬼的故事,小孩子坐在火铺边沿上都怕,哭着要坐到火铺里面去。有时候趁弟兄叔侄聚集在一起,在火铺上商量相关事情,如赡养老人、田土分配、儿女嫁娶等等,这些一般都有约而聚。有时候人们聚集在火铺上,老少合三班的开着玩笑,打情骂俏的,满屋子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常常惊动了外面过往的人,也要进屋来搞三和四地凑和热闹。

火铺上的火燃得旺不旺,就可以看出一家人勤劳与否。一个院子,勤人懒人都有。有些人家自家不肯捞柴,总是喜欢到别人家借火烤。去占别人家的火炉。还常常不知羞愧对旁人说:“人家时常都把火燃得旺旺的,屋头热烘哝了。”久而久之,难免遭旁人说:“是噻,自己不捡干柴,引起(羡慕)别人的火斑子。”说者随意,听者有心,搞得人家满脸通红。

火铺上最留恋的还是腊月到春节的时间。火炉一天没有空闲过,在舂粑面的时间,孩子们要在火炉里烧粑粑,到了杀猪的时间,孩子们要在火炉里烧菱条(猪的脾)、烧胰子。宰杀的猪肉挂在炕上,熏黄焦焦的,熏出的油水滴在火炉里发出“区区”的声音。这段时间,每家都蒸有泡粑、滚团,孩子们常常进小屋里拿出泡粑、滚团在火炉里烧,一炉一炉的烧着吃着,吃饱了,饭都不想吃。你若晚上到哪家烤火,到了十点钟左右,主人家将就火铺上的火煮米酒水,摆上麻饼、酥食之类的茶食给人们宵夜。暖暖的身子再加上滚滚的酒水下肚,这时人们都浑身热气腾腾的,纷纷跳下火铺,站在屋中间顿时觉得凉意宜人。

   有句谚语:“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亮。”就是说过年三十夜要燃好火铺上的火,十四夜要照好房子里外的亮。所以,每逢三十夜每家每户都要用平时预备好的最好的疙兜在火铺上燃烧,明朗朗的疙兜通宵达旦地燃烧着,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是每一个人们所期待的日子,那就是丰衣足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所期待的红红火火的日子又不尽相同,便在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了,人们有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好多人外出打工挣了钱。人们期待的不光是丰衣足食,而且追求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生活享受。所以人们纷纷回来,修起了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改善了人居环境。新式楼房配置新式家具,屋内安设有空调、电暖炉、音响、电视、电脑、电磁炉、抽油烟机等等,电器化设备应有尽有。大家过的日子真是红红火火。

情随境迁,现在人们对那火铺上的那段日子早已烟消云散了。尤其是新生的一代,对火铺这个取暖设备毫无概念。根本不知道老前辈过的是什么红红火火的日子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