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郎仡佬的头像

夜郎仡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7
分享

砚山场

砚山是个古镇,这古镇落于砚台山下。砚山街建在一个石濠濠里,街面只有五六米宽,形成一条长长的窄窄的斜斜的曲曲的街道。砚山街上都是些木房,高矮不一,错落排列于街道两边。街道用石板铺成,千百年风雨冲刷,人们踩踏,石板变得光彩照人。

砚山赶场,人们主要来于砚山本土,以及分水、天山、泥高、栗元、柏村、镇南等地。由于街道窄,市场集中,人流相对拥挤。从街道旁边高处的石堡上鸟瞰砚山街。看到人们流动的场面,还有一番景致。晴天,看着密密麻麻、晃动的头,恰似一湾滚动的地雷。雨天,那些密集在街中的花伞,犹如蘑菇开盘一般。远远看去,整个又像一条五彩斑斓的长虹落地似的。

走进街上,那还真的有热闹的感觉。各家的门面大大敞开着,琳琅满目的货物摆满货架。街的两边还摆满各式各样的百货摊子,从上场口一直摆到下场口。吆喝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在深深的街道里回荡。

走到水果市场,每一个水果摊子摆满了苹果、香蕉等水果,都放起“十块钱三斤、五块钱两斤”的喇叭吆喝声,如雷贯耳。

来到菜市场,买菜的多数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买菜的尽是些挑三拣四、争多论少、反复论价的年轻姑娘,最终叫卖菜的让价。有大方方的人,但是很少。有的卖菜的看见是亲戚或是包队干部什么的总要免费送给人家一些菜。卖的不要钱,买的不要菜。推来推去,搞得双方都十分尴尬。

走到卖衣服处。那地摊老板,老远就送上笑容。提着衣服,叫你试试。什么“衣服合适,价钱便宜。”等叫声不断。

去看肉市,各种各样的举动都有。油腻腻的屠夫在举起斧子砍骨头,旁边的远远看着,怕骨屑沾上衣服。有的屠夫提着油光光的秤杆称肉,买肉的斜斜的看秤,看是否被屠夫短斤少两。有的屠夫在不耐烦的看着卖肉的人指指点点。还有想买肉的人,正在观望哪一案肉的好坏,犹豫不决。

到了一两点钟,那时是最热闹的时候。赶场的人,有在街心站着吹龙门阵的,有在街中推着东西叫卖的,有的小伙子看见长的漂亮的姑娘故意推攘的,有因生意纠纷吵闹而导致旁边围观的。你从街中过路都有点难度。尤其是背着背篼的、打着雨伞的那就更是困难了。

到了四五点中,赶场的人渐渐离去,外地做生意的人也开始收摊,这种热闹慢慢消失了。只剩下一些喝的醉醺醺的当地附近的人在街上摇晃着,东倒西歪地走出场口。

回忆砚山赶场,还是留恋那碗牛杂汤锅。一清早,卖牛肉汤锅的在街上摆着一个独灶,将一些杂七杂八的牛肉煮在一起。旁边放着一个小桌子,摆上一些碗筷。路过牛杂汤锅,那锅里散发出来的香味,实在诱人。凡是好吃的人,只要身上有钱,都要买碗来吃。五角一碗,十分便宜。邀约几个哥们,去吃牛杂汤锅,再勾上两提酒,吃的十分舒服。吃的叫旁人也吞口水。所以在吃牛肉汤锅时,不免有些口馋的人要拢来和你搭话,其实就是想你请吃牛肉汤锅。一碗汤锅加两提酒,几角钱的事。只要有人搭话,都要再三邀请。

其实,砚山街上最有名的还是那个古泉洞。古泉洞口高十米多,宽十二米左右,洞深二十米。洞里用石板铺着,洞的两边安放着石凳,供人们赶场坐着休息。洞内有股清泉流出,在洞口处建了一个水井 ,让泉水流进水井,再从水井满出井外,从石板街下的暗沟里流出场口。

古泉洞,冬温夏凉。每逢夏天,你走累了,走出汗水了,来到洞前,一股凉气袭来,让你感到凉悠悠的,身上的汗水干了,你的疲惫也没了。所以一到夏天,人们赶场最喜欢来洞里乘凉。古泉洞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人们来到洞里乘凉休息,喝喝凉水解渴。邀约亲朋好友来这里,摆摆龙门阵,亲亲热热一番。有的来这里为亲朋传信带信,因为方便找人。凡是夏天赶场,大都要到洞里去一趟。

凡是到过砚山街上的人,都记得砚山的石板街,都记得砚山中街有个洞。尤其是在砚山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不无对砚山的石板街和古泉洞有一番感情。对砚山街上的油光水滑花纹各异的石板留有深刻的印象,对古泉洞那股凉气有几分留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砚山街道进行了水泥路硬化,街道两边的木房全部撤除,修建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那古朴的街道已被亮晃晃的水泥路所取缔。洞里的水也被街上的居民直接架入家中,古泉洞已失去了流水的生气,赶场到洞里乘凉的人也少了。

砚山街道发生了变化,但是失去它的本味与特色。就像一个农民脱下汗衫穿上西装似的。咦,砚山街道变化真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