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郎仡佬的头像

夜郎仡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0
分享

娄山关一游

今年四月二十九开始放了“五•一”长假,我原本打算在遵义附近走一走。

四月三十日,我们的心情与天气一样,十分的晴朗,便一家约定去旅览娄山关。

我们一家相约有我和妻子,我的二哥及侄儿和侄儿媳妇。从中建幸福城家中导航出发,大约两个多钟头就来到了娄山关景区的服务中心。

我们购买了毎人50元的车票,乘坐了服务中心的换程车,一路蜿蜒盘旋而上,走了近二十公里,终于达到了娄山关的主峰。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们登上娄山关顶峰。这顶峰取名“西风台”,可能是源于“西风烈”的诗句。来到顶峰眼前的一切出乎我想象之中,心中有几多的激动与感慨。

一是娄山关顶峰之高,海拔有一千七百多米,四面无遮,岚风拂绕,阳光照耀,给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四面望去皆浩瀚无垠,站立顶峰乃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般感慨。伟人毛泽东当年写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句,描绘得如此状美。是因为身临其境,所以写出这样绝美的诗句来。

二是这类山关顶峰上的碉堡建筑之精湛。 据说是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修建,碉堡全是顽石打造而成,依峰而建,四面城墙,呈高低起伏状,各处设有枪垛子,有一处可进。碉堡里面又设有防御工事,根据山势错级修筑,可称叫“碉内有碉,墙外有墙。”此般工事让人唏嘘不已,可以想象当年人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所费尽的心思及不惜花费的财力与人力。

在恋恋不舍中离开顶峰。我们乘换程车往下,直到娄山关的战斗遗址大尖山和小尖山。

娄山关两边叫大尖山和小尖山。两山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在娄山关“排栅挖坑”,令骁将苗军踞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进剿,被杨应龙军击败,血染娄山关。第二年春,四川派遣参将郭成、总兵刘承嗣统兵征剿杨应龙,亦败于娄山关,并全军覆没,杨应龙乘胜聚万兵马进攻四川,血洗綦江。杨应龙当年由此威振八方。

据史料记载,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但真正让娄山关蛮声中外的,还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两战娄山关的战役。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体系,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经过艰苦卓绝的残酷战斗,于1月9日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11日进占松坎,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离开扎西、挥戈东进。2月19日渡过赤水河,2月24日攻占桐梓县城。25日晨,中央军委发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的指示,命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经过阵地的反复争夺,激烈的肉搏战,反复拼杀的拉锯战,终于在26日清晨占领娄山关。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上娄山关,又先后下马观看刚结束战斗的战场。毛泽东突然想起一月前经过娄山关时哼过的几句新词。他再次跨上马背,续完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两山间架有铁索吊挢,名叫长空桥,可能是取于“长空雁叫”之意。桥长一百米多,高六十多米。在桥上可远观娄山关的风景,在桥上更是身临其境地领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番情景。

小尖山是当年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战斗的主战场,现还保存着红军用石头垒成的工事,在这里红军击溃了敌军的数次反扑。战壕里雕塑着红军战斗的姿势,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的攻打娄山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战斗激烈,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豪情。

站在长空桥上望向大尖山的雁鸣塔。雁鸣塔巍然立于山顶,直指苍穹,似乎感觉有“长空雁叫”感觉。该塔身为七层阁楼式塔,塔下有三层平台。登上雁鸣塔,极目远眺,千峰万仞、峡谷深幽、山道崎岖,雄关巍峨的景象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为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在大、小尖山一带开展人工植树,起名“纪念林”。

我们从小尖山的纪念林上去,又从大尖山边的下来。走在纪念林中,感觉十分阴森凉爽,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不胜感激。

来到山脚,便是娄山关口了,宽阔柏油公路从中盘旋而过。 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同时用大理石碑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刻于其上,阴刻描红,益增雄关声色。

纪念碑位于关口西侧山崖,碑高十多米,碑座宽约五六米,南侧为大理石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 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五米多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红军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碑体二柱,分别嵌黑色大理石,南侧雕一面红军战旗。从而彰显了一种对先烈的缅怀和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而后我们顺着百丈梯往下走。百丈梯是因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句“而今迈步从头越”而得名。在大小尖山峰间,梯长而高且陡,石阶两侧以雕塑小品、浮雕景墙等表现方式,展示了娄山关大捷以及发生在娄山关的一系列著名战斗历程。

走下万丈梯,我们来到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陈列馆建筑十分恢弘,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吸睛无数。陈列馆分为序厅、娄山关简介、首夺娄山关、鏖战娄山关、主战部队简史五个部分,较为完整展陈了娄山关战斗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同时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将红色历史同艺术有机结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是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从里面惟妙惟肖的人物雕像到逼真的历史图片似乎都透着革命英烈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之情,让人从中领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

走出陈列馆,天色己晚,我们便乘坐换程车返回原地娄山关的服务中心。下车后一家人坐上自驾的车便回了家。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是闪现着那些碉堡,碑刻,雕塑等等什么的,以及那些英雄形象与故事。回来后不免要写点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愫,是也算是对先烈们的缅怀吧。

娄山关不管是红色旅游还是避暑胜地,都是得去走一走,看一看,对你身心都会有裨益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