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郎仡佬的头像

夜郎仡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7
分享

蚯蚓

蚯蚓在我们这个地方极为常见。只要肥沃潮温的土壤里就有蚯蚓,越是肥沃的土壤越是肯繁殖蚯蚓。

蚯蚓,它的别名很多,医药上叫地龙,其次还叫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地虫、地起翘、阮善。这是名字肯定有它的来历,不是与人物有关,就是与诗文有关。我们这个地方叫它“蛐蟮”。

对蚯蚓的记载很早。《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吴人呼蝼蝈为蝼蛄。故谚云:‘蝼蝈叫得肠断,曲蟮乃得歌名。’《淮南子·时则训》引作“蚯螾”。晋崔豹 《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唐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龙蟠虎踞之地,非蚯蚓之所居;麟穴凤巢之场,岂鸺鶹之所止。”宋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崔豹《古今注》云:“蚯蚓一名曲蟮,善长吟于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

我们这地方,只要有泥土,用锄头挖开,大大小小的都能见着蚯蚓。有的有筷子那么粗,有的只有牙签那么细,呈土黄色,有的偏黄,那是比较小的,有的偏黑,那是比较大的。它的颜色还与土的颜色有关,在黄色的土地里要稍黄一些,在黑色的土地里要稍黑一些。

一条蚯蚓软软的黏黏的,呈圆条管状型,是一种典型的环节型无脊椎动物。身上有着一节一节圆圈,密密的较为均匀,与身上的底色稍有差异,在距头部一分左右处,有一个比较宽的圆圈,紧接圆圈处有一略等圆圈宽的乳白色,晶莹透亮的感觉。

一条蚯蚓,看不出背部,腹部,一头稍齐,一头稍尖。也看不出有嘴巴、眼晴、耳朵和鼻子。它能生存,肯定有必不可少的器官,只不过凭肉眼看不出。它的结构也定然复杂。

据专家介绍,蚯蚓具有六喜六怕的生活习性。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温暖、喜酸甜、喜安静、喜独居。六怕:怕光照、怕震动、怕浸性、怕盐蚀、怕辛辣、怕冷热。这些习性都是它的身体特征所决定的。

蚯蚓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吞食土壤及砂粒,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它有作发达的腺体,也是消化的重要场所。

作为农村大人们,对看见蚯蚓是习以为常的事。每翻开土壤,对蚯蚓有着视而不见的感觉。但是作为孩子就不同了,看见蚯蚓觉得新鲜。看到它黏黏的身躯来回摆动,小的孩子又爱又怕的,想去捉,看到摆来摆去,又不敢。大的孩子们却还要用手拣起来玩,摊在手掌心,观察它摆动的样子,有的要用小棍按住它的头部、尾部或中部,看它怎样摆动。有时,还要将蚯蚓砸成两截,看它忍住剧痛,摆来摆出的,觉得好玩。

特别喂有鸟雀的孩子,喜欢去土里掘蚯蚓来喂养鸟雀,这是鸟雀最偏爱的食物。所以好多鸟类动物都喜欢在新翻的地里寻找食物,主要就是寻找蚯蚓。

蚯蚓是鸟类喜欢吃的食物,鱼类也喜欢。所以,凡是喜欢钓鱼的人们常常要到肥沃的土里去掘蚯蚓,装在小瓶子里,拿去做钓鱼的诱饵。这既简便,又实惠。

估计蚯蚓做成一道菜,肯定好吃,只不过,没有人们试验过。因为觉得它外层黏黏的,看去有点脏,感觉恶心。

蚯蚓虽然外表黏黏的很软弱,但是内心很强大,巜诗经》劝学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就是表达蚯蚓的那种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精神和意志。它经常穿穴泥中,疏松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可谓是“松土高手”,“土壤专家”。

小时候,小孩子肚皮疼、不消化,或感觉发烧不退,大人们都喜欢要用蚯蚓烙焦了化水来吃,吃了还真的管用。这是一代一代传下的土方子。

据医学介绍,蚯蚓还有很多药用价值。主治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将它化为水,治疗伤寒,大腹黄疸、温病、大热狂言,饮汁水皆愈。将它炒成屑,去蛔虫。将它去泥,用盐化成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敷漆疮。将成与葱化成汁,治疗耳聋。治中风、喉痹。干的炒研成末,主蛇伤毒。治脚风、疟疾。可解蜘蛛毒。可治愈寸耳寒。治小便不通:将蚯蚓捣烂浸水,滤取脓汁半碗服食,即通。治蜘蛛咬伤:用葱一根去掉尖头,将蚯蚓放入叶中,紧捏两头,勿令泄气,频频摇动,即化为水,用来点敷咬伤之处,治疗效果极为好。

因为蚯蚓有很高的药物价值,现在有人到地里去掘蚯蚓来卖,还有人专门畏养蚯蚓,成为人们一条致富的门道。

不因物小而忽视,不因貌丑而鄙视。蚯蚓虽然身体软弱,但意志坚强,值得人们敬仰;蚯蚓于人无求,于人有益,值得人们敬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