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辉的头像

赖辉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0/03
分享

赣江源的花环连载


 

196491号清晨,一缕阳光照耀在吴村村落,赖保手中拿着红薯,背上书包上学去了,带着妹妹赖秀,这已是四年级上学期了。
当时赖保家兄弟二个,赖保是老大。因为兄弟都还小,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里干活,赖保在家里又要照顾弟妹、做家务,当时家里很穷。妹妹赖秀上一年级,7岁,弟弟赖兴5岁还没有上学。

60年代,物质非常匮乏,平时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吃,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梅干菜、腌菜和青菜,菜里看不到一丁点油。因为赖保正在长身体,再加上摄入的油水过少,肚子很快就饿。往往到了下午4点钟肚子就已饿得咕咕叫,这时我就会到菜橱里找东西吃,如果能找到一点冷饭,用酱油拌起来,再放点猪油,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那时生产队基本上种水稻,有几年还会种几亩甘蔗、花生,到收获的季节分点给农户,但我们舍不得吃,都将其卖掉,所获得的钱用于添置家里的生活用品。别说能吃上水果,平时村里连水果的影子都看不到。
番薯收获的季节,是赖保小伙伴最高兴的日子。村集体养有许多牛,将牛粪晒干,然后烧成灰,当肥料用。在烧的时候,我们就将番薯从地里挖出来,埋进去烤,烤熟后大家一起分享。小伙伴吃着香喷喷的烤番薯,手舞足蹈的,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打豆的时候,我们会到晒场上抓一把,放进去“爆”,有时“爆”焦了或者“爆”得半生不熟的,也舍不得丢掉,全都将其吃下,吃得津津有味。
过年,是赖保最企盼的日子,元宵一过,赖保就开始想下个春节赶快到来,因为可以吃到鸡、鸭、鱼,鸡和鸭是家里养的,平时舍不得吃,到了过年才留一只给自己吃,其余全部卖掉,以添置一点生活用品。鱼是生产队养的,一般到了过年前几天才会抓,因为塘里的鱼没有食物喂养,所以鱼的产量特别低,一个农户家最多能分到一两条,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不仅自己可以尝一尝鲜,拜年时客人来了还可以用于招待客人,不需要到市场上买。那个年代,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的。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正月初二,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到亲戚家拜年开始了。拜年时我们一般拎着500克白糖、500克油金枣、500克红回回到亲戚家如果认为是比较尊贵的客人,是两包,这些东西是到供销社买的,外面用草纸包着,上面放一张红纸,以讨吉利。
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到亲戚家拜年一定要吃一餐饭,否则主人会不高兴。去拜年前大人都会吩咐我们,不要轻易去吃鲤鱼冻和猪爪冻,这两碗冻只有在主人将其划开来时才可以吃,鸡肉也只有主人夹在你碗里才可以食用,因为在当时这几碗是最好的荤菜。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吃不到这两碗冻,那么肯定能吃到一块白切鸡肉,否则主人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对客人不够客气。
 那个时候的春天是赖保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的田大部分种紫云英,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农药和化肥,紫云英是用于肥田的,到了耕种的季节,生产队的社员就牵着牛到紫云英田里耕田。我们和小伙伴就拿着菜篮子到刚耕过的紫云英田里抓泥鳅,那时候田里的泥鳅可多了,只要将菜篮放在田里,用脚轻轻地在水里蹬几下,然后将菜篮拎起来,菜篮里至少有六七条泥鳅,多的时候有十来条。这些泥鳅都胖乎乎的,吃起来特别过瘾。

 

19665月至1976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那时的春节,赖保家还吃不上猪肉,但桌上的菜会比平时多添几碗,分别是青菜、豆腐、青菜炒豆腐、萝卜块、萝卜丝、萝卜炒豆腐。
外出拜年是赖保最向往的,因为有白米饭吃,还能吃上一块肉。外出拜年如果遇上下雪或者下雨,是赖保最为苦恼的。因为赖保只有这么一双布鞋,在雪地或者雨水里踩湿后双脚冻得像红萝卜一样,甚至将皮磨破。还好冬天山里人都烤火,鞋子弄湿后,每到一户亲戚家我就将鞋子脱下来烤; 拜年结束后,我的布鞋已基本上穿得半旧了。
要是村里哪天能放上一场露天电影,那一定是我们的盛大节日。我们村一年到头只放一次电影,是县里的放映队来放的。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是用发电机发电的,放映队一般会提前一天通知村里,然后把发电机从山下抬到山上,一个村一个村轮流抬,轮流放。我们如果知道邻村放电影,哪怕是爬10公里山路也会去看。那时还没有手电筒,我们去看电影时,都是八九个人一群,由一个人背着一筐松树枝,然后用火柴将松树枝点着,作为照明

在邻居和亲戚朋友家转了一圈后,大人们回家炒花生、瓜子。炒熟后,我们就把花生和瓜子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和小伙伴出去玩了。
大人们会将我们一群小伙伴召集到有梯子的人家里,把我们抱得高高的,叫我们双手抓住梯子的木档,把整个人挂在上面,说这样人会长高。到了晚上十来点钟,我们就回家了。奶奶已经将红包(压岁钱)包好分给我们,叫我们把红包放在枕头下,到了正月初一早上才能将其打开。还有母亲已经将新衣服和新鞋子放在床边,正月初一可以穿上。
正月初一早上赖保醒得特别早,人特别兴奋,盼望着赶快天亮,因为有压岁钱,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那时的压岁钱一般是1元钱或者是2元钱。我们各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和新袜子,心情特别好,一般先和兄弟姐妹比,谁的漂亮,然后再和村里的小伙伴比。如果别人评价自己的衣服很漂亮,比什么都高兴。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做了一件绿色的卡其面料西装,我特别喜欢。正月初一我穿去拜年,结果天下起了雨,不小心将其弄脏了,回家后只有将其换掉,穿上原来的旧衣服,心里特别不高兴,那种失落感至今我记忆犹新。
记得读初中时,家里条件好起来了,母亲给我买了一双36码的丁字形皮鞋,说买得大一点,人大起来也可以穿,哪知我的脚到现在也只有35码,还是穿不着。
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零食很多,肚子饿了嘴巴馋了,可以到超市里买。我们那个时候三餐饭能吃饱就已经算不错了,零食根本没有,水果店只有市区兰溪门和小码头开了两家,是公家的副食品公司开的,苹果个头很小。如果有钱,会给我们买两只回来,然后平均切成7份,一个人分到一小块。我们都舍不得吃,用舌头舔了很久,才将其吃下。
那时候的鞭炮很便宜,小鞭炮一角钱50个,在过年时母亲会买三四串回来。在除夕夜我拿着小鞭炮和小伙伴一起,到这家放放,到那家放放。大的炮仗那时也有得卖,比小鞭炮要贵一些。大炮仗冲上天往地上掉时,大家都去抢,原因是里面有几层草纸,因为那时草纸很少,有些人就用这些草纸擦屁股。
过年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说高兴的事,否则父母要责怪,说一年的运气都被说掉了,过年时我们讲话格外小心。
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我们平时没有什么东西吃,更不要说水果了。我盼着梨成熟的季节快点到来,因为到了梨成熟的时候,我们家会到隔壁村买两三斤品质比较差的梨吃,是隔壁村大队里种的,售价是每公斤3角钱。记得有一次我在吃梨时,小朋友羡慕得连口水都流下来了。糖梗成熟的季节也是我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收割糖梗的那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躲进糖梗地里,拔几根出来,在小腿上一放,双手用力往后将其掰成两半,然后坐在里面吃。
那时候我们村里还没有电灯,平时晚上都点洋油灯,除夕夜为了使家里亮堂一点,我们就在桌上插上三支蜡烛,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吃年夜,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很浪漫,但那时我们想如果村里有电灯该有多好。

  日子在一穷二白中度过;饥饿的味道笼罩赖保一家;洛口镇白库前的二叔赖春秋隔三差五地,会过来看望这寡妇带三个小孩的家庭。同时同济一下。

  二叔赖春秋漆下无儿,本想要管嫂小儿子过续到名下当儿;但管秀是个要强的女人;死活不同意送小儿子过洛口让人抚养。茅盾便影响二家人的交往。

  村里便好意介绍这个家庭再找一个后父,曾平芳是国民党投降的排长;解放后在公社做保安人员;是洛口本地人,有一个妹妹曾阿婆嫁在洛口老街,因在一次保卫工作中失误回家种地;40来岁。在吴村曾家人的极力掇合下到管秀家当上门的;这样成为赖保三个小孩的续父。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赖保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完吴村小学和肖田中学,从肖田初中毕业后;回到吴村完小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不经并和本乡的李秀成家;李秀是赖保换养的童养妻;过上了婚姻的生活。

 

 

 

后来正如赖旺诗中所写:

《母  亲》

母亲是农村妇女,高小毕业,童养妻。

儿时望着母亲忙忙碌碌的样子

铸造兄弟姐妹勤劳的个性

拔秧 插秧 锄草 收割等农活

样样精通村里第一名

母亲又是裁缝,心灵手巧人缘极好

于是入了党,成为村妇女主任

正直的品格潜移默化地种植在我们心中

母亲很平静,用言行呵护我们平安地成长

少时我步入了知识的殿堂

母亲成为了个体店,开了家饭店

经营有方,生意红红火火

开拓进取的精神又一次教化我们

青年离开家乡四处求学

母亲依然开着店,又忙农活

坚韧顽强专注的信仰陪伴我们一生

母亲累了,像老黄牛一样

默默无闻打开一页页的日子

平淡而无奇

中年我四处打工,父亲离我们而去

母亲哭了,似树倒猢狲散

母亲踏入打工行列,99年来深圳,成为家乡农村第一人

做钟点工;当保姆;

又成为家乡的标杆

与我们兄弟姐妹团结一心

成就我们一生的财富

如今老了,为我们兄弟姐妹带儿女;

儿孙满堂

去年,站在县城烈士纪念碑爷爷面前

静静地鞠了三次躬

母亲去了香港和北京

在天安门前留影

母亲笑了

像花朵开满人间

 

1968年公社自吴村迁驻肖田,成立肖田公社。

赖秀上完初中;家中只有赖兴一个人上学;家境慢慢好起来。

吴村完小便是赖保梦想升起的地方。

赖旺诗中所写:《肖田中学》

 

赣江源静静流淌   

河畔耸立肖田中学

教育从这腾飞

 

流入祖国的长江黄河   

还有浩瀚的海洋

湖畔的桃花倒映学校

学生们绽放桃花般的微笑

 

在老师教导下

朵朵开放祖国各地

大山偏僻穷脊的校园

在少年时代激发多少学子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寄托山村少年的梦想

走出大山

环抱城市

勤奋的我们在白夜之间

在知识大门徘徊

终于走进知识的海洋

我们是时代弄潮儿

冲破汹涌澎湃的浪花

前行   

 

 

劈山开路的乡间大道直通母校时

母校不再孤独

不再闭塞

伸着双手拥抱山外的文明

威严挺立在赣江源的源头

 

孕育赣江源故土的每一寸土地

孕育新时代少年学子

 

梦在延伸

在编织

在实现

 

在母校肖田中学烙上烙印

似胎记一样

烙在从这出发的少年心灵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