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与朋友相约,要跟团去一趟桂林。我们不是去桂林城区,而是桂林所属县区的旅游景点。
“小雪”的翌日就出发,首日的目的地是恭城和阳朔。
在怀集上大巴前,欣喜地发现有几位相识的朋友,还有文友和同学,使这趟旅行平添了几分乐趣。
恭城,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桂林市东南部的一个瑶族自治县,下辖6镇3乡,常住人口26万。恭城有“中国月杮之乡”和“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
冬日的恭城并不萧索,来到莲花镇的红岩村,到处是杮林婆娑,满山满坡的月杮,枝头上挂满了小灯笼一般的红杮子,把大片山坡给染红了。
我们走进杮子林,头顶被红杮和绿叶所遮盖,暖暖的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投射到人们欣喜的脸上。
红岩村是莲花镇竹山村委会所辖的自然村,主要经济来源是月杮种植和乡村旅游。到了杮子成熟的季节,村民们更为忙碌,摘杮子制杮饼,摆摊档搞营销,把月杮种出了大名堂。
十多年来,每到月杮收获的季节,也就是10至11月,恭城县都会举办“恭城月杮节”,密集的人流和物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午后,我们转程去阳朔。
阳朔,是桂林市辖下的一个县。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有位团友在车上就说,“来桂林不去阳朔等于白来。”
到了阳朔城区,当地接团的导游小姐却这样对我们说:“这是个巴掌大的县城”。我是第二次来阳朔了,上次只行游了西街,以为阳朔城就那么大,还真有“巴掌大”的感觉。
而这次根据导游的安排,我们得骑电瓶车去下一个景点遇龙河。集体租借了电瓶车后,约50人的团队,两人骑坐一辆,浩浩荡荡地向着目的地进发。
一路的电瓶车,一路的旅游帽,在旅游旗的引领下从城区驶向郊外,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骑着电瓶车行驶在阳朔的马路上,晚霞映照,微风吹拂,大地如画,真是惬意。我想,这是第一次,骑着电瓶车去旅游。
遇龙河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临桂白粘岭。遇龙河河水清澈,水流缓慢,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所以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
遇龙河很美,尤其是傍晚的愚龙河,晚霞和喀斯特山峰倒映在河面上,“渔夫”撑筏而过,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美丽山水画。
由于太晚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团友,生怕天黑后认不得路,游览了愚龙河后就匆匆回城,而有些团友则继续向另一个景点进发。
由于借车的时候没有留意地址,当还车的时候就犯晕了,我骑着电瓶车载着夫人在阳朔城满街跑,就是找不到租车的地方。这时候感觉县城不是“巴掌大”了。最后还是通过导游找到了租车老板。
第二天六点多钟就起床,天色灰暗,很冷。
在下榻的酒店吃完自助式早餐后又准备出发,目的地是“侗情水庄”。
“侗情水庄”其实就是一个侗寨——侗族人家的村寨,隶属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
进入侗寨首先要过“相思桥”。相思桥是一座摇摆的铁索木板桥,在桥上你不能如往常那样直立着行走,要用手拉扶着栏杆绳索,才能一步步向前移行。虽然是短短的几十步,但就像在大海里坐船一样难受。
入到寨内,寨楼里“侗家对歌台”上的民族歌手就吹着笙跳着舞唱着歌欢迎你。这边听完男声又到那边听女声,一路都是歌声和笑语。
寨里的接导是位当地的侗族女导游,俗称“阿嫂”。
阿嫂中等身材,穿一身侗族服装。她面向游客一边讲解一边后退,她话语清晰,条理清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游员。在她的讲解中,我们才知道一些关于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婚姻习俗是女娶男嫁。她们称男方为“阿哥”,她自己就是“阿妹”了。而侗寨的妇女生产后是不坐月子的,分娩几天后产妇就下地劳动了。
阿嫂说,“阿哥”出嫁也是要有嫁妆的,她们侗族妇女身上穿戴的银质饰物,很多都是嫁妆品,有的还价值不菲。她指着身上的银环银腰带说,这是她的那个“阿哥”送的嫁妆。
侗族妇女喜欢戴银簪、银钗、银手镯、银戒子、银链、银腰带等。这些银制品要经过压、寥、刻、搂等工艺制作而成,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十分漂亮。
侗寨有侗寨的风情,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侗织、侗服、侗歌、侗舞、侗族装饰、侗式建筑等等。
午饭后,我们要去最后一站——灵川县海洋乡的银杏林。导游说,那是“中国银杏第一乡”。
起初,我对“海洋银杏”有过不解,海洋怎么会有银杏呢?哦,原来这片银杏林是坐落在海洋乡,“海洋”是个地名。我也曾对“中国银杏第一乡”的说法有过怀疑,百度后证实了这种说法不假,指的就是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的银杏林。
这里的银杏数量众多,散落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路旁山间。金黄色的树叶下,绿色的草地上,人头涌动,人流如织。有情侣在卿卿我我,有孩童在放飞风筝,有摄影爱好者在举着相机取景,有的女生在摆弄着姿势等待拍照……人们自由自在地游玩、拍摄、取乐,这里,宛若金黄色的童话世界。
夕阳西坠,五点我们开始返程。
在大巴车上,人们议论着这次旅程的收获。到了怀集境内,怀集导游阿妹拿着无线话筒,站到大巴前入口处,她拍了拍话筒,清了清嗓了,开始发表这次旅行的感想,她的意思是感谢大家一路上的支持和配合。她动情地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然后停顿了一下,咳了一声。
“到相爱”,一个男中音接上了话茬。
车内哄堂大笑,阿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用拿着话筒的手遮掩着通红的脸,靠着铁柱的身体软软地滑落在地板上,然后用怀集话勉强地说了句“相爱亦得止”(相爱就相爱吧)。
良久,阿妹才从车地板上直起腰来,以她特有的笑容向游客们致以敬意。
车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初冬,与朋友相约,要跟团去一趟桂林。我们不是去桂林城区,而是桂林所属县区的旅游景点。
“小雪”的翌日就出发,首日的目的地是恭城和阳朔。
在怀集上大巴前,欣喜地发现有几位相识的朋友,还有文友和同学,使这趟旅行平添了几分乐趣。
恭城,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桂林市东南部的一个瑶族自治县,下辖6镇3乡,常住人口26万。恭城有“中国月杮之乡”和“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
冬日的恭城并不萧索,来到莲花镇的红岩村,到处是杮林婆娑,满山满坡的月杮,枝头上挂满了小灯笼一般的红杮子,把大片山坡给染红了。
我们走进杮子林,头顶被红杮和绿叶所遮盖,暖暖的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投射到人们欣喜的脸上。
红岩村是莲花镇竹山村委会所辖的自然村,主要经济来源是月杮种植和乡村旅游。到了杮子成熟的季节,村民们更为忙碌,摘杮子制杮饼,摆摊档搞营销,把月杮种出了大名堂。
十多年来,每到月杮收获的季节,也就是10至11月,恭城县都会举办“恭城月杮节”,密集的人流和物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午后,我们转程去阳朔。
阳朔,是桂林市辖下的一个县。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有位团友在车上就说,“来桂林不去阳朔等于白来。”
到了阳朔城区,当地接团的导游小姐却这样对我们说:“这是个巴掌大的县城”。我是第二次来阳朔了,上次只行游了西街,以为阳朔城就那么大,还真有“巴掌大”的感觉。
而这次根据导游的安排,我们得骑电瓶车去下一个景点遇龙河。集体租借了电瓶车后,约50人的团队,两人骑坐一辆,浩浩荡荡地向着目的地进发。
一路的电瓶车,一路的旅游帽,在旅游旗的引领下从城区驶向郊外,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骑着电瓶车行驶在阳朔的马路上,晚霞映照,微风吹拂,大地如画,真是惬意。我想,这是第一次,骑着电瓶车去旅游。
遇龙河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临桂白粘岭。遇龙河河水清澈,水流缓慢,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所以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
遇龙河很美,尤其是傍晚的愚龙河,晚霞和喀斯特山峰倒映在河面上,“渔夫”撑筏而过,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美丽山水画。
由于太晚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团友,生怕天黑后认不得路,游览了愚龙河后就匆匆回城,而有些团友则继续向另一个景点进发。
由于借车的时候没有留意地址,当还车的时候就犯晕了,我骑着电瓶车载着夫人在阳朔城满街跑,就是找不到租车的地方。这时候感觉县城不是“巴掌大”了。最后还是通过导游找到了租车老板。
第二天六点多钟就起床,天色灰暗,很冷。
在下榻的酒店吃完自助式早餐后又准备出发,目的地是“侗情水庄”。
“侗情水庄”其实就是一个侗寨——侗族人家的村寨,隶属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
进入侗寨首先要过“相思桥”。相思桥是一座摇摆的铁索木板桥,在桥上你不能如往常那样直立着行走,要用手拉扶着栏杆绳索,才能一步步向前移行。虽然是短短的几十步,但就像在大海里坐船一样难受。
入到寨内,寨楼里“侗家对歌台”上的民族歌手就吹着笙跳着舞唱着歌欢迎你。这边听完男声又到那边听女声,一路都是歌声和笑语。
寨里的接导是位当地的侗族女导游,俗称“阿嫂”。
阿嫂中等身材,穿一身侗族服装。她面向游客一边讲解一边后退,她话语清晰,条理清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游员。在她的讲解中,我们才知道一些关于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婚姻习俗是女娶男嫁。她们称男方为“阿哥”,她自己就是“阿妹”了。而侗寨的妇女生产后是不坐月子的,分娩几天后产妇就下地劳动了。
阿嫂说,“阿哥”出嫁也是要有嫁妆的,她们侗族妇女身上穿戴的银质饰物,很多都是嫁妆品,有的还价值不菲。她指着身上的银环银腰带说,这是她的那个“阿哥”送的嫁妆。
侗族妇女喜欢戴银簪、银钗、银手镯、银戒子、银链、银腰带等。这些银制品要经过压、寥、刻、搂等工艺制作而成,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十分漂亮。
侗寨有侗寨的风情,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侗织、侗服、侗歌、侗舞、侗族装饰、侗式建筑等等。
午饭后,我们要去最后一站——灵川县海洋乡的银杏林。导游说,那是“中国银杏第一乡”。
起初,我对“海洋银杏”有过不解,海洋怎么会有银杏呢?哦,原来这片银杏林是坐落在海洋乡,“海洋”是个地名。我也曾对“中国银杏第一乡”的说法有过怀疑,百度后证实了这种说法不假,指的就是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的银杏林。
这里的银杏数量众多,散落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路旁山间。金黄色的树叶下,绿色的草地上,人头涌动,人流如织。有情侣在卿卿我我,有孩童在放飞风筝,有摄影爱好者在举着相机取景,有的女生在摆弄着姿势等待拍照……人们自由自在地游玩、拍摄、取乐,这里,宛若金黄色的童话世界。
夕阳西坠,五点我们开始返程。
在大巴车上,人们议论着这次旅程的收获。到了怀集境内,怀集导游阿妹拿着无线话筒,站到大巴前入口处,她拍了拍话筒,清了清嗓了,开始发表这次旅行的感想,她的意思是感谢大家一路上的支持和配合。她动情地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然后停顿了一下,咳了一声。
“到相爱”,一个男中音接上了话茬。
车内哄堂大笑,阿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用拿着话筒的手遮掩着通红的脸,靠着铁柱的身体软软地滑落在地板上,然后用怀集话勉强地说了句“相爱亦得止”(相爱就相爱吧)。
良久,阿妹才从车地板上直起腰来,以她特有的笑容向游客们致以敬意。
车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