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不是一件轻松事,更何况,肇庆市商务局帮扶的是怀集县偏远的4条村——凤岗镇的黄石、上良、白坭、麻地,远的距圩镇25公里,近的也有16公里。在那遥远的大山深处、繁忙的田间地头、高低蜿蜒的扶贫路上,留下了扶贫者辛勤的足迹。辛勤付出,真诚相待,积极帮扶,让冼永盛他们深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也获得社会的赞许和认同。——题记
一
初春的阳光明媚暖洋,晃柔柔洒落在黄石村委会恬静的小广场上,一阵微风吹拂,让人顿感清新和爽然。
在广场拾阶梯而上,身后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叫,转身见到了一位斯文的男人正在向我打招呼,他就是冼永盛——肇庆市商务局驻怀集县凤岗镇黄石、上良、白坭、麻地四条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还见到了工作队的几个扶贫对象——四位已经脱了贫的黄石村民。
黄石村委会距凤岗圩镇20公里,两层高的党群服务中心,楼顶彩旗飘扬。一位女村干部热情引领我们进到首层办公室。村民们知道我的来意后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向我说起了他们的脱贫经,但说得最动情的,还是对冼永盛队长——他们心中的“冼科”的赞许和感激。
“听说冼科准备要撤队返回单位了,我们真有点舍不得。”
“我们几户能摆脱贫困,建起新楼房,过上安稳的生活,全靠冼科到来帮扶我们,我们都很感谢他,感谢肇庆市商务局。”
那四位村民是家住黄石下寨的蔡祖宁、蔡祖梅、蔡祖靠和蔡崇诚,他们欣喜的脸上,写满了脱贫后的喜悦。
“他们对冼队长充满信任,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生活上的依靠。以前,崇诚家屋顶漏水,祖宁家建起的新屋还没有门,还有两户的电视收看不了节目……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找冼队长,并都一一得到解决。”村妇女主任见到村民们一时接不上话茬,急得一个劲地向我说了一大堆这类“家常事”。
“喂,喂,她的状况比以前严重,残疾等级可不可以从三级调高为二级?”期间,冼永盛还不停地向县有关部门打电话,原来他是为祖靠的媳妇争取更多的残疾补助。
蔡祖靠的媳妇长期患病无法参加劳动,以前一家6口就靠祖靠一个人做些散工维持生计。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经常入不敷出,一家的生活就变得穷困潦倒。
蔡祖靠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媳妇享受了低保补助和残疾生活补贴,自己又参加了火龙果种植,还当上护林员,有时还会做些建筑工程,加上务工奖补,一年约有2万多元的收入,生活已逐渐好转。
其他几户,也因各自不同的贫困原因而建档立卡。
通过工作队的帮扶,特别是2019年,市商务局在黄石投资100多万元种植40亩火龙果,翌年获得大丰收后,参与种果的他们几个都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当村民们摘下一筐筐鲜红的火龙果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冼永盛在扶贫日记中写道:蔡祖宁他们“尝过囊中羞涩的无奈,品过家徒四壁的惆怅,如今借着政府脱贫帮扶的好政策发展种养业,已成功‘逆袭’成村里的种植大户过上了好日子。”
岁尾年初,黄石村召开了扶贫火龙果项目收益分配大会,并对2020年度优秀的种植管理者进行表彰奖励。其中,蔡祖梅分得16125.13元;蔡祖靠领到15268.45元;蔡祖宁14983.88元;蔡崇诚7005.30元。
冼永盛说,我们不但帮种,还要帮找销路。由于以花生麸作肥料的,这里的火龙果比其他地方的都甜都大只。 我们与市县的超市联系好后,这里的火龙果就顺利销往了肇庆昌大昌和怀集惠而佳等超市。
那天,我们来到果园现场,看到火龙果变成枯黄一片,我感到惊奇。冼永盛说,1月份的时候稀奇地下了一场雪,把火龙果给“冻伤”了,过段时间把这些黄枝剪掉,它会长出新芽的。
回来的时候,冼永盛指着眼前窄小的土路说:“果场道路不通,影响运作。我已向局里反映了,局里准备再拨款,修通果场连接主干道的水泥路,以后运输才方便。还要留一笔钱用以支付果场的租金。”
扶贫,不只帮眼前,还为帮扶对象的将来考虑。村民们又一次被感动了。
“谢谢冼科!谢谢冼队长的关怀!谢谢市商务局的支持!”不知是谁的声音,低沉而有一点激动。
为了表达对市商务局和冼永盛的感激之情,蔡祖宁他们四人一合计,决定制作一面锦旗。2021年2 月3日,他们四人把一面写有“感恩帮扶 感恩有您”八个金字的鲜红锦旗赠予肇庆市商务局。
二
冼永盛,肇庆市商务局三级主任科员。2016年夏他接到了下乡扶贫的工作任务。当领导向他交代工作的时候,冼永盛并没有想得太多,更不会讲价钱,而是欣然接受。他知道,到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奔康,这是一场硬仗,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他已做好思想准备:迎着困难上!
肇庆市商务局的扶贫对象目的地被安排在怀集县凤岗镇,让冼永盛想不到的是,他们要负责四条村,而且都是地处山区,距圩镇十几二十公里的偏远村。
我问,四条村路途都那么远,那你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摩托车。单位给的一辆女庄摩托车,油费自己负责。”
“那你还有个队员呢?”
“唉,他因为骑摩托车摔伤后,我就叫他暂时不来驻村了。”
那位队员叫叶先贤,一位“80后”,是2019年初才被泒驻凤岗镇的。冼永盛说,他工作勤奋,作风深入,热心为贫困村民办实事。2019年7月,他在骑摩托车下乡途中不慎跌倒,导致手臂和大腿大面积受伤,但他当时只是在村里的卫生所简单上了些外敷药,第二天又继续工作了,后来经我再三劝导,他才回城治疗。
冼永盛说他骑车下乡途中也多次摔过跤,他撸起右边的裤脚,指着脚踝处的伤痕说,这就是骑车摔伤的,当时还流了很多血。
冼永盛说,下乡扶贫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让群众富起来,我们曾想过很多办法,也做过很多尝试。
开始时,是由局里送猪苗、牛苗、鸡苗、鸭苗让贫困户饲养,后来引导贫困户养蜂、种植砂糖桔,2018年又做过光伏发电。
从几年来各地的扶贫经验来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2019年5月,市商务局决定在帮扶的4条村建立红肉火龙果产业基地。从最初投入47.88万元,试种32 亩开始,后来逐步扩充到150多万元,面积70多 亩。
冼永盛的工作队走村入户,发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参与种植。期间,冼永盛从选地、选苗、种植、施肥、采摘到找销路,都亲力亲为。有时候,他头戴草帽,颈围毛巾,脚穿一双解放鞋,在果场和村民一起摘果、装筐、搬运,忙前忙后,一干就是一天。如果不是听口音,还以为他是当地的农民呢。
冼永盛家住肇庆市端州区,自从加入扶贫队伍以来,他就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与家人聚少离多。他感到对家人有一种亏欠,但他已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2017年冼永盛喜得小儿子,但因为扶贫工作的关系,与孩子们很少相聚。有一次回到城里,没住几天又准备赶回怀集了,7岁的女儿带着哭腔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扶完贫回来啊?”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也说不准,冼永盛只能哄孩子们说:“等爸爸种的火龙果丰收了,贫困户买了小车,爸爸就能回来了。”出发前的一晚,冼永盛特地做了很多动物形状的南瓜饼,以作他们姐弟俩一周的零食。他要用自己特有的手艺,来弥补那份经常缺失的父爱。
2020年10月的某一天,是冼永盛母亲的生日,他在驻地煮了一碗鸡蛋面,面对夜空自言自语道:“又一年完全'缺席’了父母老婆子女的生日,今天唯有隔空遥祝老妈子寿比南山,永远笑口常开。”
三
每一项工作,只要你真心付出了,总会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一天,冼永盛的手机里收到了一条微信信息,他打开一看,是上良村脱贫户在读学生梁彩婷从广州商学院发来的,她说:“遇到你们肇庆市商务局扶贫工作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谢谢你们!”
梁彩婷家住距圩镇25公里的上良木荫自然村。13岁时,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因此离家而去。小小的梁彩婷就和爸爸一样成为家里的劳动力,她挖草药、捡废品、打零工……但也改变不了这个五口之家的贫困现状,梁彩婷曾一度想辍学。工作队到来后,动员梁彩婷的父亲当了村保洁员,每月有帮扶单位资助的1000元收入,还动员他们在家门口办起了小型养鸡场。市商务局还出资修通了自然村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冼永盛鼓励梁彩婷继续读书,还为她争取到政府教育补助和帮扶单位的资助,同时又和有关社会团体联系,资助了她的部分学习和生活用品,使她能够安心学习,并如愿考上大学。现在她已拿到了肇庆市“冯毅扶贫助学金”,并成功在银行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心踏上上学路。
麻地村考上本科线的伍文龙和伍海琪,他们也曾因为家庭贫困而差点辍学,是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他们的家庭脱了贫,同时通过各种助学帮扶,使他们继续了学业,圆了大学梦。
白坭村的黄佛相,在工作队的帮扶和鼓励下,不但通过种植砂糖桔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当选了白坭村的村干部,成为凤岗镇唯一一个当上村干部的脱贫户。
上良村的冯士剩通过养蜂“光荣脱贫”,梁介永则通过做电商走上了致富路……有的贫困户当上了保洁员或护果员、交通劝导员,这些公益岗位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也逐步摆脱了贫困。
几年来,冼永盛协调争取帮扶单位自筹数百万元资金,发展火龙果、砂糖桔等产业项目,建起了20千瓦的光伏发电,铺设乡村硬底道路5公里,建筑桥梁150米,安装村道太阳能路灯145盏……
扶贫工作近五年来,在帮扶村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扶贫路上,留下了不少冼永盛他们的足迹。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肇庆市商务局所帮扶凤岗镇的4条村104户贫困户共31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5户247人)全部实现了脱贫。4条村的脱贫率、退贫率、危房改造率和教育补助率均达到100%,贫困户年人均收益增长25%,各项指标均排在全市前列。
通过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村居整治,村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过上了安稳的小康生活。人们如花的笑脸,洋溢着甜美的幸福感。
有付出就有收获。2020年10月,冼永盛获得“肇庆市2020年农民丰收节‘最美驻村干部’”称号;同年12月,肇庆市商务局扶贫工作队被评为“2019年度怀集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冼永盛被省民建评为“2020年度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优秀个人”;2021年初,冼永盛被肇庆市推荐为“2019—2020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提名人。
本文入选肇庆市“脱贫攻坚迎小康”报告文学集《伟大出自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