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云川的头像

李云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8
分享

闲侃读书

最近读到一句心灵鸡汤的话:“读书是一种门槛最低的高贵。”这样的话,对许多高雅的读书人可能很受用。

多年前,海南省作协主办的《天涯》文学刊物改版,得到读者的认为,有读者写信点赞该刊物。点赞的内容我已记不得了,但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读《天涯》杂志)不能使人更富有,也不能使人更高贵,但能使人更有教养。

当这两种有关读书的说法,放置在一起,就有点对对碰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认知事物和看待事物的观点、态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读书,是感知和领略他人不同人生观点,拓宽自己视野,丰富自己的见识的一种渠道。

最近又从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有的书读了,就成了文盲。”这话是木心老人说的。可能有的人不知道木心老人是谁,他是我国著名书画家陈丹青的老师和朋友。木心老人在文革期间历经磨难,改革开发后才恢复正常生活,但木心老人从未谈论也未书写过其曾经经历过的种种磨难,始终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1982年木心老人去到美国,其艺术成就在海外华人中影响颇大。陈丹青后来去到美国学习,得到过木心老人的帮助和指导,俩人有着亦师亦友的交情。木心老人逝世时,好像陈丹青还专门写了篇悼念文章。

以上几种有关读书功效的观点,相互悖论,各有各的语境和意义。这些言论,却让我蓦然回想起小时候父亲说过的一件事:以前家乡有一个人,读了两箱子书,却既不会写文章,也说不清楚什么道理,更没有什么别的作为。换一种说法,这种读书人既不会富有,也没能高贵,甚至不一定会更有教养。所以,我认为,读书门槛再低,并不是读过的每一类书,都会给人带来财富;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有所收获。

同写作相比,读书似乎要简单、轻松很多,但读书却是需要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去感悟、领会的。同样一本书,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后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感受;同样一首诗,同一个人在晴天阅读和在雨天阅读、心情好的时候阅读和心情糟糕的时候阅读,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浅薄地认为,许多现代城市里的孩子不一定能领悟此诗的意蕴,因为现代城市里的人们,天天晚上见到的不是室灯就是路灯、霓虹灯,很少有人会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和满天的星辰,更不可能会在冬天的深夜里辗转难眠,望着床前一缕寒冷的月光,想起飘泊在异乡的孤苦和落寞,就此更加怀念少时在故乡曾经有过的亲情的温暖和幸福。

李白的另外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曾经让一位极为用心的读书人纠结多年。那位读书人是一位大学教授,当他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对此诗句颇为费解:黄鹤楼在长江和洞庭湖岸边,这此处江湖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船只密集,李白怎么可能在送别孟浩然之时,看到的只是孤帆呢?直到数十年后,这位教授已经年迈,有次送数十年未曾分开生活过的老伴去远方,当他到火车站为老伴送行时,在攒动的人群中,眼前看到的只有自己老伴的身影,其他人都被他视而不见。他这才明白了李白这句诗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和深刻内质。

有关读书的话题,理当由喜欢读书的人们来论说,那样更有说服力。我这种平时不好好读书的学灰,无论如何也说不到点子上。关于读书的胡话乱言即已啰嗦至此,也就不好意思再多说了,仅借数十年前读过的一段文字,了结此文:一个人的经历,是他理解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的基础,只有那种经历丰富、知识渊博、内心充实的人,对生活和事物才会有足够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