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凤鑫的头像

刘凤鑫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0
分享

奇峡无语忆忠实


4月29日,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巨匠、茅奖得主陈忠实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对于陈老的思念与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茅奖巨著《白鹿原》;更因为他的人品——忠诚朴实的人格魅力,正如贾平凹所说:“他依然在世间”。

笔者乃无名小卒,普通一员,在文学艺术界是永远没有话语权的。由于工作关系与陈忠实先生谋过两次面,交流沟通的时间几有几个小时,但他那浸满芳香的土得掉渣的语言,字字如珠玑,时刻撞击着我这个文学门外汉的心。

笔者在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工作十余年,面对面接待的人数以万计,留下印记的实在太少。唯有忠实先生的淳朴、实在、忠厚、善良的形象却永远镌刻在心,难以磨灭。

2003年8月3日,酷热难耐,暑气灼人。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兼陕西作协主席的陈忠实先生,率青年作家陈彦、刘炜评、方英文、孙见喜等一行20余人赴金丝峡采风,为刚刚起步,处于最艰难困苦时期的金丝峡开发建设进行文化包装和艺术打造。头天晚上,景区管委会办公室接到通知,告知陈忠实等文化名人要来,金丝峡人在欣喜之余又很忐忑,因为当时条件艰苦,除了满目苍翠的旖旎风光,满峡谷“骡马帮”“背笼帮”们在那里运料施工,到处乌烟瘴气,零乱不堪。所有安全及服务设施一无所有,没有吃喝玩乐可赏可看的项目。于是连夜准备了拐杖、草帽,动员准备开张的大林度假村搞好接待,组织当地村民做豆腐、煮土鸡蛋、叶子凉粉、锅盔馍等食物以应急。

第二天上午十时许,陈先生一路风尘准时来到金丝峡,在山门口合影留念后,准备进景区时,我悄悄说,先生您来一次不容易,能否为金丝峡留点儿墨宝?先生听后爽快应允。来到木桌旁,陈先生稍微抬头扫视了一下峡谷山峦,便在宣纸上快速写下了“渐入佳境——金丝峡印象”、“走进金丝峡”几个大字,并吩咐在场的作家们都来为金丝峡“留一手”。于是,方英文、刘炜评、陈彦、孙见喜等分别题词留念。为后来文化金丝峡的品牌打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着简易的人行步道和石坎木梯独木桥,陈先生一行一路走,一路看,你一言,我一语,时而指点江山,时而激扬文字,一路谈笑风生,使跟在屁股后面的我,欣喜多多,收获满满。一路在想,这么有本事有名望的人,怎么一点“架子”也没有,不扎势,不作秀,朴实,仁厚,先前的陌生和拘谨荡然无存,也跟着一路说笑,融入了“名流”。

在灵官殿,陈先生一行简单地吃了便餐,我去结账时,随行工作人员说,陈主席一行吃喝费用不用景区管,账已结过了。度假村老板听说名人来了,想请题写“大林度假村”村名,陈先生二话不说,拿起笔一气呵成。

行至黑龙峡九龙潭处,迎面走过来几位年轻人,突然有人说,“你是陈主席?”陈先生和颜悦色地说:“我是陈忠实。”“哇,陈主席到金丝峡来了!”几位年轻人兴奋不已。待陈先生一行拐过弯看不见了才又动身赶路。

因为当时道路崎岖难行,勉强走到月牙峡,采风团就原路返回了。走到黑龙门时,我走上前想请陈先生谈谈观后感,带着试探的口气说:“陈主席,县电视台记者想采访您”陈主席直接来了个“可以!在哪儿说?”

面对镜头,陈先生饱经沧桑又布满皱纹的眉头略微皱了皱,清了清嗓子:

“我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第一次来到金丝峡,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真是有一点不可思议呀,大自然营造了这样好的天地,用传统所用的天斧神工,妙不可言,好像都不尽言。全国有好几个大峡谷我都去过,但就金丝峡的自然风貌,我觉得个性化特别明显。无论就他的高峻、险峻,真正可称之为峡谷之都。这不是一处峡谷,而是统体峡谷,统体狭窄,气象万千,移步异景,走到任何一步都是一处风景,没有重复、厌倦之处。每走一步都是一方天地,用我们的汉语成语来说是“美不胜收”。尤其是在三夏酷暑时节到这样一个奇妙的奇峡幽谷里走一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我希望有机会再来!”

短短四个小时,陈先生匆忙离开了金丝峡。那一次,景区接待史上最尊贵、最高级别的文化名人,却没有喝景区的一口水,抽一支烟,没送一件纪念品,没花一分招待费,没付一毫一厘“润笔费”。这件事让我感触至深,也使我后悔了一年又一年,良心纠结了一夏又一夏。因为,不花景区一分钱,彰显的是陈先生不计较名利得失的人格魅力。后来,景区曾想策划一次活动,创造一次机会,诚邀陈先生再来以景为媒,以文化人,拿出最好的烟、茶、酒、饭来酬谢这位仁厚之师、清廉之人,以弥补自己的“小气”和“怠慢”。

陈先生走后,我认真阅读了《白鹿原》、《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陈忠实文集》等著作,效仿“忠实的语言”和“忠实的风格”,创作出版了《寻梦金丝峡》等专著,虽不能和大师相提并论,却是认识先生、学习先生后的收获。

2010年11月1日,笔者在西安大美陕西发现之旅“陕西最美的地方”颁奖仪式上,突然发现人群簇拥之中,两鬓已经斑白的陈忠实先生。只可惜人头攒动而无法近身,只能站在那里行注目礼。进入颁奖环节时,陈先生等嘉宾走上台中央,为获奖单位授牌。始料未及的是,陈先生从礼仪小姐手中接过的奖牌刚好就是金丝峡的。我惊喜之余,激动地喊了一声“陈主席好!”陈先生看看我,稍微楞了一下,很快伸出右手握了上去,我激动的双手紧紧攥着不放。陈先生用浓重的灞桥口音说:“噢!金丝峡,好地方!好地方!有机会还想去看看。”

未曾想,这次竟成永别。老天不公啊,好人应该长命百岁的!

陈先生逝世后,我把两次谋面时的合影从相册里取出,复印了一张放在办公桌上,一次次仰望,一次次凝思,一次次哀叹。他的音容笑貌是那样忠厚实诚,那样朴素善良,那样和蔼和亲,俨如父,亲如兄。我的心一次次被震颤、被熏陶、被净化。本想去西安凭吊,总怕有人戏谑你“傍名人”、“拉大旗做虎皮”而踌躇不前。如今想来是多么幼稚可笑和虚伪迂腐。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金丝峡的山山水水,渴望能安放忠实不朽的灵魂。

陈先生,您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