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柳杉的头像

吴柳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0
分享

又见桃花源

腾格尔曾歌唱“桃花源里美人多”;

宋人谢枋得则留下诗句“飞花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给予人们无尽的遐想与诱惑。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

无论是陶渊明、谢枋得还是腾格尔,他们都曾踏足那片神秘的桃花源;

他们的旅途皆是乘舟前行;

桃花源中桃花成林,枝繁叶茂;

通往桃花源的路径仿佛被迷雾笼罩,难以寻觅,唯有运气相随方可到达;

只有腾格尔揭示了那桃花深处“美人多”的奇妙秘密。

我首次邂逅桃花源,纯属偶然。去年前往酉州,我先是乘船,继而驾车。后来,导航失灵,手机信号也消失无踪。我迷失了方向,却因此下车,沿着河边随心漫步,最终发现了名为“桃花源村”的村落……

又是桃花绽放的季节,我有事前往酉州,同时内心也萌发了再访桃花源的念头。这个季节,潮湿的空气弥漫着,丝丝细雨仿佛少女含蓄而朦胧的情怀,持续不断。

凭借记忆,我再次来到去年的地方。眼前,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数百亩的灿烂金黄在雨雾中显得格外醒目。油菜花间,小径纵横交错。我顺着一条稍宽的小路前行,不久便看到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岸边水草摇曳,垂柳依依。河对面便是村庄,一座石拱桥横跨其上,桥头刻着“桃花源村”的字样。石桥的年代已无从考证,桥面的青石板和石柱已磨去了棱角,青石板上还留有深深的石槽,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村庄的房屋大多以木材构建,部分则采用粘土夯筑,屋顶覆盖着青瓦或红瓦,檐角装饰着龙头或凤头。房屋多为两层,阳台也是木制的,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村庄规模不大,约有两三百户人家聚居于此。从远处望去,房屋的布局仿佛形成了一个“回”字。还未进村,远处便传来狗吠声和孩子的嬉戏声,院落里鸡鹅悠闲地漫步,炊烟袅袅升起,这一切在细雨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水墨画。

村庄的后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层层叠叠,直至天边。整个丘陵上只有一种颜色,只有一种植物——那便是盛开粉红色桃花的桃树。我轻轻地踏入这片桃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天地间仿佛披上了一层粉红的纱幔,随风轻轻飘动。桃花的颜色粉中带红,红中透粉,空气中弥漫着花蕊散发出的甜美气息。此时此景,粉红的桃花林、金黄的油菜花海、古朴的木结构小楼、如雾般的细雨、嫩绿的垂柳、清澈见底的小河……即便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这般美景。

我在桃林中轻步前行,生怕打破这方净土的宁静。不知不觉间,我已走到桃林深处。远处,一位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牧牛人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我笑着向他走去,想要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然而,当我靠近时,他远远地看了我一眼,便开始前行。他手中摸出一个水壶,或许是酒壶吧,仰头畅饮后,大声吟咏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又换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①

我惊愕之下,想要追赶他,却发现自己已站在来时的路口,眼前哪里还有桃花林的影子。

注:①古诗出自唐伯虎《桃花庵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