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初夏的阳光,独自蹬一辆自行车在城郊的村村组组转悠,还时不时停住车,拿出手机,对着自己感兴趣的景啊物啊“咔嚓”几下。随走随拍,不经意间,手机相册里光就房屋花花绿绿的照片我就拍了几十张。我也说不清自己为何如此钟情于乡村的屋宇,只要见到了年代感强,特征鲜明,而又有几分耀眼的,都想统统拍下来。如果拍到了一张角度又好,背景又佳的上乘之作,我还得选片树荫坐下来欣赏片刻,个中滋味,也只有如我这般的老顽童才能品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替,农村农民居住的房屋也在不断演变,无论材质、设计、款式,还是建筑手段,无一不打上时代烙印,彰显社会进步。回到家里,我把拍好的房屋照按年代、新旧、款式等进行编辑,并附上拍摄的时间、地点,如:南县南洲镇大郎村/2024年5月8日9时10分,然后再放进我QQ空间的相册保存。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乡村房屋的过往今朝我都比较熟悉,我发现农村的房屋建筑有着明显的年代特征,我也大致可把见到和拍照的房屋分为五代:第一代茅草屋、第二代砖瓦房、第三代平顶屋、第四代楼房、第五代别墅。
从茅草屋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洋楼、别墅,住房的变迁,反映并见证的是乡村的变迁,时代的变迁!
我的儿少时代,基本在困难的时日里度过。那时,每家每户的安身之所便是几间茅草屋。我家七八口人,三代同堂,就都挤在一间仅有两正间另搭一偏房的三间茅草屋里。正屋一间是堂屋,用来吃饭、待客,置放大型农具和用具。另间是睡房,里面摆放着几张床和一张书桌,都很简陋。偏房则用来做灶屋煮饭,还兼搭猪舍等。屋子的墙壁一般用泥巴砖砌一人多高,再在上面竖立上一些枝枝棍棍,然后再用牛粪搅和稻草屑和谷壳糊上薄薄的一层,以增加墙壁的粘性和硬度。屋面结构,先在墙体上架起一些房梁,由于房梁大多取材于自家所栽的树木,难免会大小不一、曲直不一,因此受力也不理想。接着在房梁上铺上檩条,最后覆盖稻草。湘中地区多风雨,如此质量的茅房,挡风避雨的效果可想而知,一阵狂风可将房顶全部揭掉,一场暴雨也可以把屋里的家什漏个透湿。
记忆中,多风的季节,狂风肆虐,房顶的茅草被一层一层揭翻,且打着旋涡在空中飞舞,漫天乌云黑暗,阵势十分吓人。情急之下的父亲只好纵身跃上屋顶,用木头、农具等凡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压住屋面,无奈暴风怒吼,力不从心,只好眼巴巴望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每逢大雨,屋上雨漏得不可开交,床铺顶上的雨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即使用尽所有可以接漏的东西也无剂于事。一家人只好眼睁睁望着睡铺上湿漉的被褥、床单发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开始有了副业队,办起了窑厂、砖厂,我们路过村部时,经常看到砖瓦厂上空烟火缭绕,砖和瓦就这样不断纤地一窑接着一窑烧制出来。村里也还有私人自己动手扮砖烧砖的。这时的农村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农村纷纷兴起拆茅屋建瓦房热。我家的几间砖瓦房正是这时期建成。父亲在村里副业队负责,有一手好的烧砖制瓦手艺,家里建房用的红砖全部由他自己操持。
记得我家搬进新居庆贺的那天,也正是村里通电的同一天,双喜临门,结束蜗居茅屋的历史,转而住进砖瓦房,又由煤油灯换上点灯,全家人不知有多高兴,心里甜沁沁的。我读高中放假回家,还在房子两旁栽种了些花花草草,一年四季生机盎然,给瓦房也增色了几分。
比砖瓦房略胜一筹的当数平顶屋了,屋面是水泥钢筋结构的预制板,即使下雨,人也安然无虞,而住瓦房明显就有漏雨渗水的担忧。
我是我家四兄妹中的老大,按农村习俗,结婚生子后就面临着要另立门户了。那年我和妻子谋划着要建平顶屋。精打细算,把两口子头几年教书的结余全部用来购置砖头和木材,不足部分准备找人借凑。正在我的筹建工作如火如荼时,好消息来了,我考上了师范,接着又调往了县局。这样,我在农村想建一个平顶屋的事,就仅存一份念想了。我虽然没能在乡村住上自己的平顶屋,但我不止一次在走访过的学生家的平顶屋里呆过,在学校的平顶屋食堂就过餐,我分明感受到了住平顶屋的惬意。
岁月如流,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农户的住房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无论在外地打工赚了钱的,还是立足本村本土发展种养业致了富的,建两层楼的农家,如雨后春笋,不知不觉冒出了不少。两层楼房,下层凉爽舒适、活动方便,先优先老人住;顶层则视野开阔,好让年轻人凭栏远眺,同时也是读书学习的清静之所。这时,农村接踵而来的系列变化是,家里有跑运输的,整天能听到机声隆隆;家里有子女在大城市打工的,早晚不时有叮铃铃的电话铃声传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美好的愿景,已然变成眼前的现实!
我的母亲勤劳节俭一生,受过在茅草房里过日子的苦,也担过在砖瓦房里劳作的忧,为了让我晚年的母亲居有所乐,八年前,我在乡下老家母亲的屋场台子上撤旧建新,建起了一幢小洋楼。两三层的楼房,南北通透,冬暖夏凉;加之,洋楼前临沟渠,后接稻田,春有繁花似锦,秋有稻浪翩跹。有了这般住居环境,母亲欣喜不已,无论谁要她到哪里去住上几天,她都横竖不情愿,总觉得乡下自家的屋住了舒适、安然。
岁月轮回,盛世当前。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农村住房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洋楼、别墅拔地而起,层出不穷。乡村房舍美不胜收。这其中有拿近百万建小洋楼的,有花几百万建豪华别墅的。某次我回乡下老家,路过竖有“长胜村”路牌的道旁一户人家时,被眼前的一幢豪华别致的农家别墅所陶醉。听房主人老郭介绍,整屋主要的建筑材料均运自省城,内墙整体一律以大理石装璜,家俱清一色的红木系列,屋里的家私用具没一样不精致美观。房屋四周绿树掩映,花香四溢,小桥,流水,荷塘,果蔬,一样不缺。好一幅真实的农村生活愿景图!若苏轼再临人世,也不免会唏嘘发问:今夕是何年?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的乡村,我乡村不断更替换新的屋宇民居,透过它,我真实地感知了祖国的日新月异、民安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