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立华的头像

李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3
分享

十年前的那场聚会

母校是镌刻在我心中永远的记忆。十年前的那个国庆假期,我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南县五中的校友欢聚一堂,兑现着我们的期盼。高中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不知未来身处哪方,心系何处,但都有个一致的愿望,希望早日再访母校,再会同学,再见老师。

那场名为首届校友联谊会的同学聚会,人员有来自南县五中1979至1983届的200多名校友,另有部分老师;地域遍布国内国外;职业涉及各行各业;地点选在风景宜人的宝塔湖畔的县委党校。师生们齐聚,表演节目、回首往事、同话家常、共尝佳酿,场面欢乐、温馨,令人感怀。

瓦房、香椿、教室、操场、池塘……屏幕上一张张旧照片把我们又带到了从前那求学的岁月。当时我一个世代农民的儿子能就读于县属高中,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满有一种雄鹰眷恋高山、麋鹿向往草原的感觉。校友白三贵高歌一曲《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开启了师生联欢的序幕。年已八旬的罗光辉老师深情地演唱了一曲《再见大别山》后,还意犹未尽为我们朗诵了自创的《八十感怀》等三首小诗,掌声、喝彩声,令他陶醉在舞台上,迟迟不愿谢幕。我们在佩服老师矍铄的精神和充沛的气息的同时,尤其欣赏他的幽默与风趣!刘建良同学自编自演的单口相声《叮铃铃》诙谐幽默,令我们捧腹大笑,那些真实的故事,那些熟悉又亲切的画面,仿佛重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校友肖志斌饱含深情的一曲《绒花》,唱法收放自如,既朴实自然,又亲切生动,令我们如饮甘泉,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李艳群、孙华彪等同学表演的三句半《五中师生来相会》,把我们求学时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活灵活现,记忆伴随着台词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从前上学的年代,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吴春安、李春和两位专业人士创作并演唱的《情系五中》,似乎又把我们带回了当时的校园,唤起我们久远的记忆。一曲《浏阳河》大合唱,虽是节目尾声,可老师、同学意犹未尽。

母校南县五中坐落在离县城不远的浪拔湖乡,因岁月变迁、社会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学校先后改制为南县成人中专、创意职高。我们受邀参观了修葺一新的创意职高。踏进校门,最先映入眼帘的一道风景就是那棵已有五十多年树龄、高过几层教学楼的香椿树。令我们惊讶的是,学校虽几经改造新建,可高中时那几棵香椿树依然挺立!听邓校长介绍,现在学校每年要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数百人,广受社会好评;还有部分学生回乡后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成为种养专业户,为当地经济发展大显身手。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校友们倍感欣慰。

如今细数起来,今天我们高中时的同学和校友遍布天南海北,有的成了全国知名企业家,拥资数亿,有的成了学术界的权威,桃李满园,而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尽管说不上富有,但也还衣食无忧、心安理得,日子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同学相聚,大家已没有了城乡、职级、地位和贫富之分,一起开怀欢乐,一起饮酒闲聊,即使多年不见,彼此依然亲切、随和,没有一点疏远。叙师恩、话友情,其乐融融。

在创意职高礼堂的联谊会上,有一个议程非常有趣,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在坐的每一位校友,要求每人在一分钟之内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一时间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的南腔北调、滑稽幽默悉数登场,此时,那些名字或清楚或模糊了的同学,重又唤起了我们彼此心底最温馨的记忆 ——“萝卜根子”罗文敬、“满清政府”徐满清、“长辫子”李艳群……面相和声音大家也还能记得几分。就职于县经管局的陈钟,他那几句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广告词”俏皮搞笑,引起了一阵欢呼。“谁不说俺家乡美”!身在家乡南县的我们,是多么希望四面八方的校友常回家乡看看,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我也凑热闹,胡诌了一首小诗,藉以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福。是呀,春去春回,花谢花开,那些亲爱的校友,何尝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最永恒的记忆!

母校情,师生缘 。南县五中首届师生联谊会会长曹再云的殷殷倡议,总发起人姚太平的一番临别感言,令现场的师生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越与兴奋,学生与老师相拥,同学与同学相牵……

不巧,行文至此,我的思绪忽然被楼下飘来的一曲熟悉的广场舞曲旋律——《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给打断。是的,十年,二十年······我们永相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