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立华的头像

李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3
分享

母校情思

“走,去母校看看!”清爽的初夏季节,同学相邀去拜访母校——南县五中,我欣然应允。

刚一踏进校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棵有四五十年树龄且树身高过几层教学楼的香椿树。令我惊讶的是,学校虽几经改造新建,可高中时那几棵香椿树依然挺立!突然之间,我又记起了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来: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触景生情,思绪也不由得又回到了40年前有香椿树相伴的岁月。

中学时代是人生烂漫、激情飞扬的季节,我至今还记得刚入高中时的激动、喜悦心情。十五六岁年纪,到一个离家几十里的学校去读寄宿,虽然校址不在闹市,依旧是田园风光,但那和原先的校园有了明显的区别。我窃喜,尽管从此我不再依偎在父母身边,要开启独立的生活,但完全用不着清早放牛、放学割猪菜了,可以用心专一读书了。

我依稀记得,正对校门有一道砖石铺地的走廊,走廊两旁是几栋排列整齐的红砖黑瓦结构的教室;校园一侧有一口池塘,零星地点缀了几片荷叶,青蛙鼓噪,游鱼嬉戏,饶有情趣。过道旁、围墙边,绿树成荫,凉爽怡人。特别是,一进校门,就有几棵高大的香椿树注视、迎接我们。炎炎夏日,椿树枝繁叶茂,像张开了一把绿色的大伞,遮挡着炎热,大家享受着她的荫凉和舒适。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也凑热闹似的在枝叶上跳来跳去,唧唧喳喳。从此,这校园的香椿树就开始与我们相守相伴。日暮晨曦,我们在大椿树下谈笑风生,追赶嬉闹,无忧无虑,甚是开心。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正值教育改革的强劲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全国上下呼唤知识呼唤人才,尊师重教蔚成风气。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我们的校园生活紧张有序,充满动力,洋溢欢乐。学校教学氛围良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相互尊重,老师用心教书,学生专心学习,大家都能淡定、从容,一切显得宁静而和谐。

学校尽管办学条件比较滞后,没有时髦的建筑,也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有个吸引我令我向往的场所——阅览室。在阅览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的视野日益开阔,诸多新生事物,如奥运会、诺贝尔、联合国、宇宙飞船等,由一头雾水到逐步领会,都是因为阅读给我开启了智慧的天窗。《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水浒传》里的卢俊义、《人生》里的高加林······次第出现在我的认知里。书籍开阔了我的眼界,充实了我的心灵,令我终身受益。

几年的学习生活,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还有一片竹林和一条小河。我们的校园紧邻一条间堤,越过间堤,是一片竹林,竹林外流淌着一条小河。清晨,我们常到竹林里晨读;傍晚,我们结伴去河边散步。那是富于幻想的岁月,青春的我悄悄地做着关于未来的种种美梦。

我的母校南县五中坐落在浪拔湖乡,距离县城不远,仅十几分钟车程。母校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岁月变迁、社会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改制为南县成人中专,随后不久,政府为了集纳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又办成了一所颇具特色的民办职高,现在学校每年要为社会输送一批技术人才,学生的一次性就业安置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提及母校,我就思绪翩跹、情思飞扬。这次重访母校,我欣喜万分,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尤其是看到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倍感欣慰。

斗转星移,母校的身影总是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深情的母校,浓郁的乡愁,我一生的热爱,一生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