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立华的头像

李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5
分享

今生难忘是师恩

每当我瞧见书柜里那一叠厚厚的文学名著,就想起了送我这些书的高中语文老师熊钊武。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水般流走,可老师对我的关爱恍若眼前,清晰如昨。

我进高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喜欢阅读文学书籍,可那时能欣赏到的文学作品不多,语文教科书上的范文和学校阅报栏上《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的副刊文章是我最喜欢也是我最容易读到的,如果想要阅读名著和名作,算是比较奢侈的事,一般很难如愿。记得我阅读过的朱自清的散文、茅盾的小说、泰戈尔的诗,都是熊老师推荐并借给我的,读着那优美的篇章,仿佛品尝了佳肴美味,心中自有几分无法言说的欢愉和满足。熊老师平时自己在哪本刊物或者哪张报纸上看到了好的文学作品,也总是在第一时间推荐给我,有一次,《十月》上有一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就是他以自己的名义向学校图书室借阅来给我的。那时,学校图书室的书不多,图书也只限于老师借阅。

每逢自习课,我就一头扎进学校阅览室贪婪地阅读,有时竟忘记了还有作业未完成好,这时也难免遭科任老师的批评。意想不到的是,熊老师尊重我的爱好,没有责怪我半点,甚至晚自习、周末的时候,还专门请我到他的书房里看书。熊老师藏书丰富,书桌上还摆放着上百本他自费订阅的《语文》教学杂志和《散文》等文学类刊物。我爱上作文课,我的每篇作文,熊老师都给我详批细改,写得好的地方就用波浪线、着重号标示出来予以肯定,有时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同学传观。

熊老师见我喜欢文学,就鼓励我多练笔,用笔来表达身边的发现。说实话,当时我面临着不小的升学压力,功课都没掌握好,竟然还花心思搞写作,担心被人取笑,于是只好躲在寝室和学校外面的竹林里写写画画。我曾写过几篇小文章,熊老师看过后觉得不错,就帮我向报社推荐。有一次学校选我参加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我拿着几种类型的作文题请教熊老师,从审题到构思,熊老师一一给我精心辅导,还给我找来范文借鉴,结果我也没让老师失望。

熊老师上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任教,在部队熊老师主要也是搞文字和宣传工作,转业教书算是他的本行,他也喜欢。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是在1981年下学期。熊老师爱搞体育锻炼,我经常看见他早起在树林下舞剑、跑步,有时还督促我与他一起晨跑。

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我高中毕业后很想再复读一年,熊老师得知我的想法后,积极热心为我联系学校。熊老师打听到县一中招收少量复读生,但要参加学校的统一考试。其时,通讯不畅,为了不让我错过机会,熊老师硬是从他夫人的九都山乡桂花园小学步行20里来我家,通知我去参加考试。

熊老师教学严谨,喜欢借助图片资料辅助教学,一次他教《背影》这篇课文,把文章中关于车站的场面和“父亲”的形象用几幅挂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图文对照,令我们耳目一新、兴奋不已。

熊老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调南县一中任教。有次我带着妻子和才几岁的女儿去一中看望熊老师,老师见我的到来很是欣喜,对我的生活、工作嘘长问短。闲聊中老师饶有兴趣地把话题扯到文学上来了,他与我聊起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聊起了文学湘军,还一个劲地鼓励我,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临走时,熊老师还特意给我提笔书写了一幅字:“知足常乐”,一并送给我的还有四大名著和《谭谈文集》。

今生难忘是师恩。熊老师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的教诲,他的恩情,我永生不能忘怀。我想,惟有审时度势,自强不息,才是报答师恩的最佳方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