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萧利的头像

萧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5
分享

一生常读一本书

一生常读一本书

一生中总有几本一辈子也读不厌的书,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其一。

三十多年前,一部戏曲影片《红楼梦》不仅让我成了一个越剧迷,也成了一个红楼迷。

我是由戏而入书的,是由于对那出戏的痴迷,而捧起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的,那时,我上初三,大约十五、六岁的光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还被极“左”思潮禁固着,书店里根本看不到《红楼梦》原著,越剧影片《红楼梦》复映后,让原著顿时也热了起来。

一天,不知是哥哥还是姐姐借回一本特别厚实的线装本《红楼梦》,趁他们不在,我偷偷拿来读,可还没等我细读,很快这本书就让他们还掉了,心中甚是遗憾。

直到上高一时,一次到一位同学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柜子里有一套四卷本的《红楼梦》,我喜出望外,赶紧向她借阅,她告诉我,书是他爸的,她不敢对外借,不过,在我一再央求下,她答应偷偷地借我一读,不过,必须一本本地借,一本看完了再来换,我高兴地说:行!行!能这样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于是,我开始了完整地通读《红楼梦》,细读了原著才知道,《红楼梦》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光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百多个,尽管那时的我还不怎么读得懂,可我还是读得津津有味,十分入迷。由于同学不停地催,我又十分入迷,于是每当上物理、化学这些我不感兴趣的课时,就偷偷地在课堂上读,就这样一本接一本,我第一次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四卷本的《红楼梦》。

过了一段时间,高一即将结束,同学们都开始积极准备高考,学习越来越紧张,但我心中仍放不下这本书,感到没有读懂读透,还想读一遍,于是又去找那位同学借,她不解地说:“你不是读过了吗?”我告诉她,我没有读懂,还想读,这回她倒挺爽快,又象上次那样一本一本地带到学校来给我读,这回我读得更仔细更认真了,第二遍读下来,总算将书中众多的人物关系搞清楚了,同时对作品的内涵、书中所揭示的悲剧意义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也彻底成了一个红迷,经常根据书中描写的人物特点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在课堂上偷偷地画《红楼梦》的仕女图,由于格外喜欢书中的那些诗词,于是又找了一个本子,抄了一大本诗词歌赋……,对我如此痴迷于《红楼梦》,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不甚理解,她们那时大多埋头于数理化,有的根本就不知道《红楼梦》是咋回事,有什么好迷的,而我经常地将理化课,变成了我的《红楼梦》自修课,结果我的语文成绩上去了,理化成绩却下来了,到了高二分科,我不得不选择了文科,高考时也命中注定地考了个中文专业,这大概就是爱上《红楼梦》的缘故吧。

上了大学中文系,有了更多的阅读自由,《红楼梦》当然是必读书目,那时不仅读原著,还特别喜欢听老师讲解《红楼梦》,晚上到阅览室也总是找《红楼梦学刊》来看,记得毕业考试时,我的那篇《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还得了高分呢。

工作之后,自己终于买了一套《红楼梦》收藏,它至今都是我的常读书目,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拿出来读读,每次重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其实,不到一定的年龄,没有一定的阅历是读不懂《红楼梦》的,少女时未必真的理解《红楼梦》,倒越是成年,越是经历了人生百味后,倒越是能领略其中深意,从而获得“童心来复梦中身”的难得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享受。

虽然《红楼梦》我已读了多遍,但至今仍感到没有完全读透,我觉得像这样博大厚重的书要读懂、读透往往需要一生的时间,像这样的文学经典总是常读常新,值得一辈子用心去精读、去感悟的。

(原载2004年9月5日《北京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