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最后的声声蛙鸣,不是在农村的田野里,也不是在故乡的静夜里,更不是很久很久以前,或者遥远的孩提时代。而就在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里,就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前。
就在两三年前,这个城市还有许多空地,城西城东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沿着城南的白龙江河岸上溯下行,还能见到高高的白杨树,洋槐树,也能看到绿意荡漾的庄稼地,地里茁壮生长的小麦玉米和瓜果蔬菜。可是如今,这些都没有了,一无所有了。
就在两三年前,就在我们整个单位的同事一起搬进去的那座楼盘后面,有一大片空地,而且还是一片水滩,水滩上长着一大片野芦苇,芦苇当中,还有飞来飞去的水鸟,经常在芦苇丛中嬉戏。有时间还会有一两只白鹤,飞临这片空地,在水草中驻足,留恋。
我相信,我们这幢楼上的同事们,都看到过白鹤悠闲的脚步,优雅的神态。还有牛羊,经常莅临草滩。曾经一段时间,不知是哪里来的牛和羊,竟然在空地上散乱地,悠闲自在地啃吃着青草。当然还有人,散步的老人,读书的学生,谈情说爱的小青年,甚至还有不太雅观的行为,有激情荡漾的相拥在暮色沉沉中演绎,还有掩耳盗铃的拉撒在光天化日下进行。有时,我们都不愿走向阳台,看到那些人事。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夜里那成千上万只青蛙的鸣叫,绵延无尽,声浪滚滚,一声声接踵而来,一阵阵呼啸而去。大有千军万马的雄壮,也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首天然的交响曲。那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啊,宏大,和谐,优美,动听。想想唐诗宋词里的诗句,稻香村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呀。那音乐,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
关于这声声蛙鸣,整幢楼上的人都曾经欣赏过,赞叹过,也还有过不满,颇有微词。夏秋之交的夜里,这座静风率为千分之四的城市,十分闷热难耐,大家都会溜达到白龙江边,滨江大道上,莲湖公园里,去尽情纳凉,躲避暑热。进入后半夜,才悄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准备享受一份酣畅漓淋的休憩。然而,这时的青蛙们,却正在进行着大型演唱会,那咏叹声声入耳,此起彼伏,铺天盖地,令人心摇旗荡,无法入睡。
不过,人们对蛙鸣总体上是赞叹的,欣赏的,虽然往往有些轻描淡写。楼上的那些老人,一些孩子,经常会淡淡的说,那蛙鸣还真好听。也有甚者,还枕着蛙鸣入睡。一次在办公室里聊天,一个女同事竟然对夜里那声声蛙鸣大家赞叹,她说,晚上要是听不到那样纯净美妙的声音,简直就睡不着。那时我也常常码字到深夜,累了,听听那天籁之音,又会神清气爽。那样单纯而节奏分明的鸣叫,夜,更静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啊。
可是,就在两三年前,小城的城市化步伐加快,不知何时,那一片水草丰美的空旷地带,开进了轰鸣的机器,这里,又要修筑高楼大厦。那青青的水草,那声声蛙鸣,悄然消失了。一大盘又一大盘的的钢筋,一大堆一大堆沙石,很快便堆积如山,这里,俨然已是一片工地了。
那么多青蛙,那样多演奏家,那么些鲜活的生命,就被无情地掩埋掉,葬身于土地的深厚里。如今两三年过去,我们只看见钢筋水泥砖块沙石的运行,我们再也看不到生命的悠游,听不见生命的演奏了。
呆在这个了无情趣的城市里,我们一天天变得木然,冷漠,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包裹中,真正不知季节变换,不识人间烟火。阳台上,是四季常开的盆景,厨房里,是远道而来的反季节果蔬。我们的孩子,如果不到网上种菜,连黄瓜土豆的名字,都要淡忘,哪里还知道春种秋收的快乐,哪里还能享受到回归自然的逍遥,更不要再奢谈听到这生命的交响曲。
多么渴望那声声蛙鸣啊,渴望的人多了去了,渴望的时日,已经不是两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