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满园的头像

刘满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26
分享

豆花饭香



        用温水泡好大豆,在手推小石磨上磨成豆浆,拿过滤网过滤后,放进锅里,烧开,煮沸,将酸菜水徐徐滴入煮沸的豆浆里,让其沉淀、澄清,过一会儿,浆汁会凝聚漂浮起来,变成一团团白花花的豆花。

这个行为过程,武都洛塘一带人叫点清,点清后的豆花和汤水做成的饭食,就是点清饭,也叫豆花饭。点清这个意思,鲜为人知,不过这样的方言土语,往往是打开地方风土人情的钥匙,也是亲不亲故乡人交流交心的密码。出门在外的武都洛塘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点清饭”三字,一准是洛塘老乡,绝不会认错。

陇南更多地方也做古老淳朴的点清饭,比如康县阳坝、文县碧口,只是他们做出来直接叫豆花饭,不说点清饭。最近读汪曾祺的散文集子《西山客话》,其中写家常饭菜的几篇文字,精美无比。汪先生品味过的四川豆花,跟陇南的做法吃法十分相似。陇南跟四川毗邻相居,我们紧靠四川青川,我们的水土不经过任何曲折,便顺顺畅畅直接流入了嘉陵江,汇入了滚滚长江。

想吃正宗的酸菜水点清豆花饭,除了用石磨磨浆外,不能用卤水或其他化学物质做凝固剂点清,得用新鲜的酸菜水。再就是,大豆也得新鲜,陈旧了,味道赶不上。还有,须用干净、环保、丝毫无污染的酸性水。同时要木柴火烧浆做饭,煤、电火力太猛,味道会陡然大变。这些条件同时具备做成的豆花,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鲜嫩质朴。

家乡人趁着改革春风,走出大山,打工挣钱。他们奔向大江南北,有了离开家乡的经历,才慢慢想起家乡的味道。好多人心里向往的、日夜挂念的,竟然是酸菜点清豆花饭。吃这一嘴豆花饭,已经成为人们热爱家乡的一种情怀。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和家人曾在武都城里开过豆花面馆,卖的就是原汁原味的酸菜水点清豆花饭。开了几年店,结识了许多热爱家乡、回望家乡的人。这些食客,有武都洛塘的、康县阳坝的,也有文县碧口一带的,都是豆花饭的家乡人,或者是曾在豆花饭的故乡工作生活过的人,都是跟豆花饭有缘的人。如今他们来找寻的,正是当年的那个滋味,那种感觉。

走进新时代,陇南更多曾经像洛塘一样偏远的农村,也通上了高速路,用上了互联网,开上了小汽车,人们已然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他们当下追求的是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吃可口的农家菜,闻绿色的五谷香,特别要吃得出地域风情和文化意味。年年回家乡过年,我看到家家门前的手推磨重新开始了转动,家乡人已经脚踏实地走进了天然环保,爱上了绿水青山。

家乡的秋里,大豆和荞麦成熟的季节,收回颗粒饱满的大豆,一粒粒用手剥去豆壳,在小石磨上磨成豆浆。同时,用荞麦地里的老菜煮好酸菜滤出酸水,点清成豆花,我沉浸在鲜活的家乡味道里。

《甘肃日报.百花》2021.8.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