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29
分享

桃之夭夭

据说,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在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与“爱情”两个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常说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有了桃花的祝福,相信很快就会邂逅佳人,拥有爱情。这不仅表现于三千多年前古老的民歌《桃夭》里,也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作《题都城南庄》,明末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诸宫调》等文学作品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群芳谱里,桃花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之物,因其花艳果美,而被人们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理想,桃花在中国古代还有多重寓意。

桃花象征着春天。桃花绽放于农历二月底三月初,自古以来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桃红容若玉,定似昔人迷”,作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桃花无愧人们的厚爱。吴融在《桃花》诗中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王维留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而崔护在《题城南庄》中,也将桃花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有“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名句。

桃花象征着长寿。《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而由桃花所形成的果实,更被传统民俗文化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其引发出了许多诸如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等故事,把桃果称为“寿桃”。清末画家吴昌硕咏颂寿桃,极其夸张地说:“灼灼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民间年画中的老寿星,也总是手里拿着硕大的寿桃。

桃花象征着美好生活。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他著名的《桃花源记》中描写道:“入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人们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一位现当代伟人就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所以,古人也常用桃花命名居所,命名村落,如“桃花坞”、“桃花圃”、“桃花庵”“桃花山庄”等。

桃花象征着学生、弟子。桃树李树遍布大江南北,由桃红李白构成的春光意境,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就被喻为学生或者弟子。“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的《唐纪·武后久视元年》,比喻一位先生到处都有他的学生,其中的“桃李”即指其培养的后辈学生。古代将为人师者与天地君亲排列在一起,体现了师道尊严的社会崇尚。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设立了教师节,也正是为了肯定、赞美“桃李满天下”的辛勤“园丁”,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桃花在明媚的春光里尽情绽放,在春风和煦中无声凋落,在淡泊宁静中走完自己美丽的一生。多情的春风毫无顾忌地吹遍了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吹绿了原野,解冻了江河,欢乐了小溪,也吹开了含羞的桃花。桃花在春风的轻拂下,以她独有的绚烂色彩开放着,陶醉了大江南北,也豁朗了人们的心情。春天里,人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漫步到郊外,观赏别具一格的世外桃源,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贪婪地欣赏着美丽的桃花,各色桃花千姿百态,有的簇拥着开放,她们面色红润,象搽过胭脂似的;有的躲在叶子后面,像害羞的少女;有的高傲地独占一枝,像美艳的少妇;有的则像穿着花枝招展裙衣的仙女,在树枝上翩翩起舞,使人眼花缭乱。

春雨悄悄地飘落着,迷蒙的雨丝滋润着朵朵桃花,犹如少女的脸蛋,一指头就会弹出水来,粉嘟嘟的娇嫩。春雨过后,薄云淡烟悠然褪去,缕缕阳光亲吻着桃花,更加妩媚动人,为春天平添了缤纷旖旎的色彩。招惹得蜂儿蝶儿,缠缠绵绵,频频地示爱。小鸟也纷至沓来,站在枝头上,藏在花蕊旁,向人们展示她们迷人的歌喉。花香鸟语,相映成趣,绘就了一幅绝妙的花鸟图,醉了春风春雨,醉了蓝天白云,也醉了踏青赏花的人。

说起桃花,还令人想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是《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林黛玉看见暮春之景时的主观感受。花儿急急地凋谢了,经风一吹变成了漫天的花雨,褪尽了娇艳的红颜,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谁去怜惜她们呢?柔弱的蛛丝飘荡在春日的台榭前,几时被风吹散了呢?还有那飘零的柳絮扑进绣帘,是在乞求闺中人的怜惜么?王国维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点点萍”。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运,天意如此,无可奈何。林黛玉之于桃花,是封建社会“红颜薄命”的典型例证,充满了悲剧色彩。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里写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得正旺,蜀江的春水拍打着旁边的悬崖峭壁。一位少妇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般转瞬即逝,而自己的无限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刘禹锡的这首诗,两两比较,都是以桃花象征、预示人物的命运,而又与少女少妇的爱情婚姻生活不无关系。古代女子的闺愁,看似为睹物生情、感时伤怀,实则是一种对自身命运不能主宰的无奈和哀叹。

然而,在三千多年前更远的古代,情形并非如此。《诗经·周南·桃夭》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在新婚燕尔大喜的日子里,伴娘和送亲的人们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里走去,一路唱着祝福的欢歌,歌词里用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用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使其一家人丁兴旺。用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繁荣昌盛。

这首古老的诗歌,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结合,祝福他们的爱情像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向我们传播了充满了正能量的信息:爱情就像“灼灼其华”的桃花,鲜亮而又美好;婚姻就像“有蕡其实”的桃果,真实而又甜蜜;生活就像“其叶蓁蓁”的桃叶,生生不息,永远新绿。同样的事物和景物,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结果。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春天的代表。春天是最富有朝气的季节,充满了光明,充满了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对于春天的赞美,总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不会受到叹时伤怀情绪的干扰,不会在意春花飘零的匆匆。盛夏的成熟,金秋的收获,都在春天的孕育之中,都在春花凋谢之后;况且,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年年岁岁有春天,岁岁年年桃花开,即使“人面不知何处去”,仍会“桃花依旧笑春风”。春天常在,桃花常在,我们惜春的心爱花的心也永远常在——正如一句民歌所唱的那样:只要哥哥心上有,哪怕妹在天尽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