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3
分享

柳叶青青柳笛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呀,春天到来柳先绿。时值仲春,想必春姑娘的脚步已经走出玉门关外,悠扬的羌笛声中,塞北的柳树也该枝条舒展、迎风吐翠了吧?白龙江畔的柳叶却日渐地宽长起来,摇曳在和煦的春风里,婆娑在明艳的阳光下了。柳树是喜水的植物,有水的地方都有柳树。遥想当年,属于我少年时代的南河,岸边上挺立着参天的麻柳,沙滩里丛生着低矮的红柳,校园中排列着成行的青柳,仲春至暮春时节,先是透出浅浅的鹅黄,渐次泛起醒目的新绿,待到槐花飘香的初夏,便是柳絮漫天飞舞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打从我于一九七三年的春天离开南河,转眼间已经四十七年了,我在校园里栽的那些柳树,倘若还健在的话,想必也同我一样的半老了。在这人间又一个明媚的春天里,徜徉在白龙江畔一排排正在抽条展叶的岸柳下,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南河的柳树来,耳边就会有柳笛声声响起,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漫过。那笛声,那春风,那柳枝,交织在我的甜梦中,缠绵在我的乡愁里,跨过山水,穿越时空,总是像游子离不开故园,葵花离不开太阳,与我如影相随,陪伴我们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南河有麻柳,有青柳,有红柳,就是很少见到有垂柳。我少年时代在南河七年制学校就读的时间,还没有植树节,但每到春季开学后不久,学校还是要组织学生们植树的。那是我们种得最多的就是杨柳树,因为这两种树成活率最高。我们想,青柳的枝条是向上舒展的,垂柳的枝条是向下倒挂的,倘若将青柳的枝干倒栽在地上,长大后不就是垂柳了吗?结果并没有长成垂柳,依然是枝条向上舒展的青柳。虽然很失望,但还是很惊奇,那柳树的枝干倒过来栽种,依然能够成活,而且同正常栽种的其他柳树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每当春天来临,柳树绽绿的季节,我们林场家属院的小伙伴们,都会折下柳枝,做成柳笛,呜呜哇哇地吹上些时候。做柳笛很简单,摘下柳枝,选无栉枝部分截下来,一手握紧,另一只手用力旋转拧动,使外皮与木质分离,然后去木留皮,选一头捏扁,再轻轻刮去青皮,就能做出可吹出声音的柳笛来。柳笛做好了,吹出来的声音清脆悦耳,常给我们带来说不出的乐趣。大多数小伙伴只能吹响,或者吹一些单调的音符,不能成曲成调。我因为喜欢拉二胡,识得简谱,便琢磨,用双手捂住柳笛,用气与手指配合,竟然能吹出一些简单的歌曲。小伙伴们对我羡慕得很,争相模仿,大都画虎类犬,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的时候,大地回春,桃红柳绿。柳枝上长出了无数翠光点点的新芽,会做柳笛的小伙伴们总是充满了摘枝的欲望。时值阳春,雨水频繁,柳枝的外皮与其心木质松驰起来,这时期便是做柳笛的最佳时节。每逢做柳笛时节,听到不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柳笛声,我就要偷偷地钻进校园的柳荫下,摘来柳枝,做起笛子来。南河边,青石上,外处都曾留有我做柳笛的影子。我总是想,要做得一支比一支更好,做出看起来吹起来要比所有的小伙伴们更好看更好听的柳笛。童光不再,韶华即逝,那些乐趣已在千百个时间车轮不停的滚动中远去了。然而,记忆如印记,历久弥新,一切犹如刚刚发生在昨天,仅仅像是一夜之隔。

古时候,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送给远行者。“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据说,“柳”与“留”谐音,因而以柳枝表示依依不舍的挽留之意。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便也是借春天折柳闻笛的意象,抒发对亲朋好友思念情绪的生动表现。

也许是一段不经意的枝干在岸边生根发芽,无心插柳也好,有意栽柳也罢,那柳都会成荫,成为青青河边柳。映衬在萧疏的初春,婆娑在艳阳三月,清丽潇洒,虽然呈现出冷色,却朦胧出一片暖暖的春意,柳儿发芽啦,细嫩的柳芽凌寒吐绽,嫩条舒黄,毛绒绒地缀满丝绦,星星般地眨着眼睛,散发出青幽幽的光华,勃发出一曲盎然的生命之歌。燕子也飞回来啦,整个天地间流淌着春日的喧哗,所有花儿如期绽放,红花绿树扑面而来,在明媚的春天里,柳树的枝条一下子融入了春天的芭蕾,在春风里翩翩起舞,曼妙出最端丽的丰华。

开到荼蘼花事了,而柳树到了白絮飘舞的时候,大概就进入到鼎盛时期了吧?说到柳絮,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媳妇谢道韫。谢道韫是大名鼎鼎“东山再起”的谢安的侄女。据说,一日,天下了大雪,身为东晋宰相的谢安闲来无事,便聚集家人吟诗。面对满天飞舞的雪花,谢安首先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在一旁的侄儿谢朗听了,急不可耐,随即便对出了“空中撒盐差可拟”。谢安颔首微笑,未置可否,而是抬头看了看侄女谢道韫。谢道韫沉默不语,等伯父问及,她才毕恭毕敬地道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故事流传开去,人们叹服不已,便被世人称作“咏絮才”。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愧古往今来咏絮的高手,他写咏絮词,不但数量大,而且质量高。每篇不仅符合柳絮的特征,还不同程度地隐喻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正可谓“天衣无缝,妙手耦合”。大观园最后的一次诗社沙龙聚会,以柳絮为题,吟诗作词,具有“咏絮才”的薛宝钗所作的《临江仙》,夺得魁首。词曰:“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缘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整首词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絮的诸种特征,尤其是最后两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昂然脱俗,气势不凡,提高了整首词的档次。

柳树不仅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譬如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七十年代,陇南大办手工业,有资源的县都办起了柳编厂。康县柳编厂从山东请来了好几个柳编技术高超的农村姑娘,培训柳编厂的工人,后来还给她们解决了户口,安置在厂里作为技术骨干。当时的产品由外贸公司统购统销,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换取外汇。现在,陇南既有柳编民营企业,也有民间农家作坊,礼县、成县、康县等县的柳编,以原料正宗,样式美观,做工精细,结实耐用,深受商家和用户欢迎,无论出口还是内销,市场一直很好。可见,身贱如柳者,依然能够惠及民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