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是一种中药材,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首选良药,主产于甘肃东南部,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也有栽培,其中的“岷归”是当归中的上品,为医药宝典所推崇,享誉海内外,盛产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和定西市岷县一带,为当地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当地药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当归”名称的由来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其二,“当归”可以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其三,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多方探究,认为:这三种关于“当归”名称由来的说法,要么是民间传说;要么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要么是牵强附会,与实际不符,都不具有特别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要搞清楚“当归”名称的由来,首先要回顾一下“当归”主产地“宕昌”地名的由来。宕昌是全国唯一的集宕昌羌、宕昌城、宕昌国民族名、城名、国名三位一体,名称一直保留至今的历史名城。宕昌这个地名,于情于理,自然而然,就是唐代以前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羌人命名的。因而,“宕昌”应该是古羌语读音的音译汉字表述。
《魏书·列传·氐吐谷浑宕昌高昌》(卷一百零一)记载:“难当拜保宗为镇南将军,镇石昌,以次子顺为镇东将军、秦州刺史,守上邽。”《北史·氐传》亦记载“拜保宗为镇南将军,镇石昌。”这两处“石昌”名称的出现,是我们在历史文献中见到的对“宕昌”的另类汉字书面表述方式,继“宕”字本来就已经有歧义的两种读音之后,又增加了第三种读音和第二种汉字书面表述方式,使得“宕”字的读音更加扑朔迷离,更加复杂化了。
作为历史地理地名宕昌的“宕”字,出现了“dang”、“tan”、“dan”三种读音,同时还出现了“宕”和“石”两种汉字书面表述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复杂,口语与史书之间、史书与史书之间互相不统一的奇特现象呢?
“dang”是“宕”这个汉字的原始读音,为第一种读音;“tan”是宕昌本土居民延续至今对“宕”这个汉字的口语读音,为第二种读音;“dan”是“石”这个史书中另类汉字书面表述方式的读音,为第三种读音。仔细辨析,第一种读音与第三种读音,是声母相同,韵母相异;第二种读音与第三种读音,是声母相异,韵母相同。笔者思考,之所以出现这三种读音,极有可能是将古羌语音译为汉语时,因汉语方言的不同语音造成了注音时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古羌语的读音只是这三种读音中的一个,由于汉语方言语音的复杂性,造成了音译时的大致相同,而非绝对一致。譬如,俄罗斯的首都名称在俄语里的发音是“摩西嘎”,而音译成汉语却变成了“莫斯科”,与原读音只是大致相似,而非绝对相同。
笔者在辨析探讨宕昌地名的同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即:盛产于古羌水(宕昌河)上游的标志性地理产品中药材“当归”的“当”字,药典著述的书面语读作“dang”,而宕昌西北部岷江上游产地药农的口语却读作“dan”。这与其出产地地名宕昌的“宕”、“石”,历史上也分别读作“dang”和“dan”有着惊人的相同。宕昌这一历史地理地名,与其出产的标志性地理物产“当归”,首字读音的相互对应,相互重叠,互为诠释,十分有趣,绝不会是一种偶然巧合。
那么,“当归”出自当州之说是否可信呢?
唐代苏敬在他编著的《新修本草》一书中说:“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因而有了“当归出自当州”说。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当州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设置,治通轨县(今四川黑水县北),属剑南道,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北周大将田弘灭宕昌国。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治阳宕县(今宕昌南阳),辖宕昌、甘松二郡。开皇四年(584年),废宕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
《北史·宕昌传》记载,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北魏封宕昌国首领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以建立友好关系。这是宕昌“当归”见诸于史籍最早的记载。此后的史籍记载,则在唐显庆二年(657年)以后,晚了一百五十余年。
从上述情形并结合唐代以前的史籍来看,一是“当归”的名称早于当州地名的出现;二是宕州设置比当州早七十一年;三是当州的地理位置属于川蜀地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与甘肃省的宕昌县、岷县这两个“当归”主产地相距较远,而非“在岷州附近”。四是唐代苏敬编著的《新修本草》,是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讲述的,没有刻意去探讨“当归”产地的历史渊源。因而,唐代的当州是出产“当归”的地域之一,但“当归出自当州”说,却不足采信。倒是其说的“当归”的品质以“宕州最良”,最为可信,无意之中佐证了宕昌是“当归”主产区的历史事实。
那么,“当归”又何以称作“岷归”呢?
宕昌河原名古羌水,又名“岷江”;宕昌出产的名贵中药材“当归”,历来也被叫作“岷归”。长期以来,由于“岷江”“岷归”名称里都有一个“岷”字,人们便望文生义,说岷江“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名。”说岷归“因产于甘肃省岷县而得名,属于岷县特产。”以讹传讹,人云亦云,成了公认的权威性解释。笔者认为,对“岷江”和“岷归”名称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应该正本清源,予以纠正。理由如下:
一,“岷江”意为“发源于岷山山系的江水”。
甘肃省岷县麻子川乡的分水岭(现岭峰村)自古为交通要道,是西北通往西南的咽喉,系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又是长江黄河发源地和分水岭之一。据《禹贡》载,岷县分水岭曾是“大禹导江处”。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篇中说:“羌水出羌中参狼谷。”按照《汉书·地理志》的划定,羌水发源于宕昌县北部南北秦岭分水岭的红岩沟及别龙沟,全程均在宕昌县境内的岷江(宕昌河),到两河口与白龙江交汇之后,再到陇南文县玉垒境内的关头坝与白水江汇合,在昭化汇入嘉陵江,最终汇入长江。羌水得名,自然是由于该流域长期居住的主体居民羌民族而来的。
至于宕昌河何以又被称作岷江,水文书籍和网络词条均解释道:“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名。”可以说,岷江与岷州(今岷县、临洮一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麻子川分水岭西北的岷县,属黄河流域的洮河水系;分水岭东南的宕昌县,属长江流域的白龙江水系。实际上,岷江的得名,与这条河的发源地属于岷山山系有关。
二,“岷归”意为“出产于岷江流域的当归”。
同岷江的解释所犯的错误一样,主流解释一直是“岷归,因产于甘肃省岷县而得名,属于岷县特产。”实际上,岷归因出产于岷江流域而得名。无疑,岷县是岷归的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但是,宕昌的阿坞、哈达铺、理川、八里、南河等地,才是正宗岷归的主产区。因这些地方都属于岷江流域上游,故所出产的当归被称作“岷归”。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一,“当归”的名称是从“宕昌”这个地名派生出来的;二,“岷归”是“出产于岷江流域的当归”;三,古老的宕昌羌在我国南北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当归”这种中药材了,其名称是宕昌羌人命名的;四,关于“当归”名称由来的种种传说以及其他说法,都不足为信。
当然,笔者以上说法,也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