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阳光灿烂,是初冬温暖的一天。早上去街市上吃早点,买菜,看见小摊上摆上了祭祀用品,这才知道,明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了,到了给去世的老人送寒衣的节令。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一直延续到了两千余年后的今天。
回到家里,坐在电脑前,回想父母亲在世的时间里,每到初冬的这时候,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也都很平常,都是一些寻常琐碎,没有特别刻骨铭心的记忆。离休后的父亲,也许正在给鸡鸭兔喂食,也许正在给花卉浇水;而父亲去世后,我和弟弟妹妹们也许正陪同母亲,行走在旅游的途中,或许在某个景点游玩。陪伴健在的父母,感觉是温馨的;而今只剩下了点点滴滴、无法连贯的回忆了,感觉同样是温馨的。是的,父母亲总是与温馨的感觉同在。
生命是一根长长的链条,把我们人类从亘古一直连到了现在,并且还将连向今后以至永远。这根链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清明节、送寒衣节、除夕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日子里,你就会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它是那么的无形,教你无处找寻,不得一见;它又是那么的具体,总会使你内心觉得隐隐作痛,于不知不觉间就酸涩了鼻腔,潮湿了眼眶。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思念会像潮水一般漫溢出我们的心田,涌起层层浪花,荡起圈圈涟漪,经久不息。
由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时限短暂,你记住的只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你家族里的因为某种缘由,必须被你牢记的某个血缘亲人。这些被你记住的,只是那根长而又长的链条里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那根链条环环相扣,没有间断。你记住了其中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便也等同于记住了那根链条,以至于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那根链条里的一环,被你的儿孙们所记住。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就是一个提醒你记住已故亲人的节令。
我的父亲母亲,一生艰苦朴素,没有穿过奢侈的衣裤。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干部。他老人家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西藏民主改革、开垦北大荒、支援大西北等革命和建设时期,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更有疲劳,但很少有牢骚。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父亲就会穿上他的那件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如今,即使在梦里见到的,依旧是他穿着军大衣的形象。一九九零年,我父亲患癌症在华西医院住院时,我在成都的军品店里给他买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他老人家穿上时眼露泪光,感慨万千。母亲是家庭妇女,直到晚年以后,自己买的衣裤,大都是小摊上的处理品,凡是像样一点的,都是我的三个妹妹给她买的。父母亲一生穿的最好的,便是他们的寿衣了。
故人长已矣,亲情是永远。即便岁月多么冷酷,时间从不间断,湮没了我们与父母亲相处时的许多往事,许多回忆,但那无边的亲情,总是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如同花儿一般鲜艳,如同松柏一般长青,如同日月一般光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祭祀老人的节令的意义,说千道万,归结到底,还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终身感受、永远不能忘怀的两个字:亲情!有了亲情的链接,才有了生命的生生不息,才有了文化的一脉传承。
亲情就像这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体,温暖着我们的心灵。阳光总是在寒冷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宝贵;亲情亦如此,父爱母爱,自打我们出生,就一直伴随我们,形影不离,直到我们也谢世为止。唐代高适《除夜作》写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父母在,家就在;而父母亲一旦驾鹤西游了,我们做儿女的仿佛就成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总感觉自己不在家中,而是在四处漂泊。人世间,亲情、爱情、友情这“三情”都很可贵,而亲情又是这“三情”中最可贵的,忽视亲情,淡漠亲情,爱情、友情就无从谈起。
在我的祖辈当中,我只见过我的外婆,并与她老人家朝夕相处、一同生活过十年。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九年了;母亲也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值此送寒衣节令即将到来之际,他们曾经给过我的无比温暖的亲情,又一次唤起了我内心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恩。初冬的阳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的心田里,就像已故的亲人的怀抱,让我倍感温暖。我热爱初冬的阳光,更加热爱我的已故的亲人——我的外婆、父亲和母亲,这种无比的热爱,化作了这些言不尽意的文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婆、父亲和母亲,以表达我在这个特殊节令到来之时对你们深切的缅怀之情,就将这篇短文权做寒衣,送给你们吧。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