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29
分享

我言秋茶胜春茗

顾名思义,秋茶就是在秋天采摘加工的茶叶。一般来说,以节气划分,清明至小满采制的为春茶,小暑至寒露采制的为秋茶。春茶和秋茶是可以明显区别、分辨的。首先,春茶和秋茶外观不同。受阳光风雨时长的影响,春茶浅绿、细嫩;秋茶深碧、粗壮。其次,春茶和秋茶香气不同。对比之下,春茶的香气清新、余味绵长;秋茶香气馥郁、穿透力强。第三,春茶和秋茶汤色不同。冲泡过后,春茶的汤色浅;秋茶的汤色深。第四、春茶和秋茶滋味不同。春茶的滋味甜润、鲜爽,这主要和丰富的氨基酸成分有关;秋茶的滋味会醇厚、浓烈,这和茶叶中丰富的茶多糖有关。

从陆羽的《茶经》和许多古代诗词当中,我们都会得知,古人是厚春茶而薄秋茶的;现代人同样如此,有“明前春茶贵如金”的说法,对清明前后采摘加工的春茶情有独钟,视为珍品,十分喜爱。在人们的固有意识当中,认为春茶是新茶、嫩茶;秋茶是老茶、粗茶。甚至,许多人只知道有春茶,而不知道还有秋茶,对秋茶没有任何概念或者印象。

不同的茶,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春茶,带着浓郁的春天气息,它是甜美的、鲜嫩的,又是清新的,清爽的,如二八芳华的闺阁女子;秋茶,蕴含着秋收的喜悦,如五谷丰登般,能给人满足感,幸福感,它是成熟的、内敛的,如韶华正盛的熟女。春茶的主要表现为闺阁拘束之气;秋茶则表现出田园无羁之势。

如果说,春茶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话,那么,秋茶就是村妇村姑、乡野辣妹。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有她们的好;而村妇村姑、乡野辣妹也有自己的好。鱼和熊掌,皆为美食。喝此饮彼,全在于个人爱好、个人取舍。虽然春茶和秋茶,从形状、色道、气味、口感等方面都有差异,都有区别,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茶性不变,只是时间上先来后到,问世于不同的季节罢了。二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能硬性地划分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孰贵孰贱。秋茶生长期较长,饱经风霜,吸收了更多的阳光雨露,更接地气,比之于春茶的娇嫩孱弱、纤柔清癯,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茶为国饮。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一种事物能够像茶一样,跨越国界和种族隔阂而获得世人青睐。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为西方世界最先带去的就是绿色的茶叶;而与丝绸之路对接的茶马古道,也将茶叶送到了茫茫草原世界屋脊。更早的时候,在广袤的终南山中,第一片茶叶被神农氏采下来,之后老子的门人关尹子将茶奉客。在开放的唐朝,上流社会流行在茶盏中悠闲度日,后来它像一只酷爱自由的鸟,从皇宫的方寸樊笼飞到民间的广阔乡野,带领我们回到山水田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生活的朴素。

有人说茶是化了装的道家,它在有中显示无,在无中展示变幻,像鹈鹕那样使我们坐在红尘中可以像莲花那样出尘,透过浮华可以找到内心的家园和那份本来的宁静。在世俗生活中,茶是平衡浮躁的良药。在出世的韵客眼中,茶有万物的味道。心中无块垒,茶汤淡到无色,淡中真味如同没有涟漪的水面,照彻人的心灵;心中有事,茶可以浓烈些,譬如饮些秋茶,可以排释心底的杂念,遏制邪魔的产生。

不管生活多么百味杂陈,有一间茶室可以坐下来,像个隐士那样暂时做个局外人,让茶香浮动作为生命的底色,物我两忘,恬然于胸,无疑是幸运的。一枚绿叶经过火的烘焙、水的熬煎之后,生命成了一次涅,在茶盏里复又获得重生。据说,每一片嫩芽从树枝上被采下来的时候,因采摘的手法不同,它们的味都会发生变化,只有那些能与茶相应的心灵,才可以品出其中的玄妙,品出其中的韵味,品出其中的内涵。

茶是等待被欣赏被品评被接纳的待字女子,正如空谷里的幽兰,在等待一轮明月的相约一样,茶期盼着能遇见知音,遇见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像林和靖在梅花下与鹤为伴,陶渊明在朦胧的山影下悠然采菊,或者周茂叔在小舟独眠,期望能潜入水中莲花的梦,那样的心灵才配得上与茶的灵魂相逢、相知、相悦。

遥想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长安城南,一位书生在春天的原野上游荡。在落英缤纷的桃林深处,他敲开一扇柴门,想讨杯茶饮。茅屋中住着一位妙龄女子,她递给他一杯茶;次年书生又来到柴门外,茅屋里的女子却不知去向。书生心里若有所失,难以释怀,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茶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是上帝派来的红娘。因为故事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笔者认定,那位妙龄女子递给崔护的那杯茶肯定是秋茶。那个时代交通不便,无论是远在江南、还是近在终南山的清明春茶,此时都还没有到达长安城南,而且也只有那位村姑和如同村姑一般的秋茶,才会如此打动崔护的心,写下那首脍炙人口、令我们至今读来依然唏嘘不已的美好诗篇。

在中国,柴、米、油、盐、酱、醋、茶,已经成了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传统的中国女人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就是懂得烹茶和礼仪,其次才是烹制美食。茶中的礼仪是其他事物承载不起的,也只有与茶联系起来,才能体现一个古代女子的涵养和优雅。在中国,即使清贫的家庭,待客之礼也是先斟一杯茶,不管那茶叶多么廉价粗鄙,那都是一杯必须付出的人情,一杯主人对待客人的心意,一杯温馨的家庭的味道。

陇南广大农村,山民们都有熬茶喝的生活习惯,俗称“罐罐茶”,包括清茶和油茶两种,早点、闲暇、解乏,尤其是待客,都要饮用。在陇南康县阳坝、文县碧口、武都裕河三大产茶区,春茶多为机器加工,因其产量少,质量高,牌子亮,包装精美,价格昂贵,是被茶农用来卖钱的;而秋茶多为手工制作,产量高,茶质粗,没名气,多为散装,价格低廉,大都被茶农自用,或用麻袋散装了在农村集市上交易。从口感上来讲,春茶味淡、略苦、清香;秋茶味浓、苦重、香烈。陇南山民对于茶叶的喜好,恰恰在于秋茶的苦烈。他们认为,饮用春茶不仅淡而无味,是一种奢侈;而且还觉得花了数倍甚至数十倍高于秋茶价格的钱,却换不来对茶的尽情享受,实在是划不来。因此,就对秋茶格外青睐。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茶道,还贯穿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人性的等等综合因素、诸多内容,包含着人间百相。对待春茶秋茶的态度,也打上了人们对生活追求、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的深刻烙印。人们在饮茶这个最大众化、最生活化、最司空见惯的习性方式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被划分为“雅俗”。归结到具体内容,就把饮茶之人划分了等级,所谓的“高雅之人”的绅士,是绝不会去喝地摊上的大碗茶的;而所谓的“低俗之人”的苦力,也是不会去饮茶肆里的功夫茶的。“品茗”与“牛饮”,简直就像楚汉河界的那道鸿沟一样,把饮茶之人分成了两大阵营。“品茗”是对绅士的赞美,“牛饮”是对苦力的蔑视。茶文化里,就有此等糟粕。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对茶的描写十分突出。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内容之广博,着墨之精妙,情节之细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然而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饮茶、对茶的认识、对茶的态度,描写了世俗社会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禀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

从古到今,茶,与诗,与禅,与礼仪、与音乐,与美人,与经济,与贸易,与风俗,与交际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诗人心目中,有着与酒同等的地位。诗人们对茶的褒扬多姿多彩,极其丰富。诗人们用春风之笔蘸着鲜艳的茶露,吟唱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发自肺腑的美好感受,都是对这一奇特饮品的真挚热爱。然而,古代诗人描写春茶的诗词,以及对春茶的赞美,比比皆是,随手可查。而描写秋茶的诗词,所能读到的就寥寥无几了。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遗憾的。

能够查找到的,仅有两首诗,一首词,而且还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写的。分别是,《秋茶一》:“一朵菊黄秋在指,几行雁字赋临池。沉香逝水花缱绻,落叶随风影参差。茶醉碧螺饮寂寞,泉烹普洱惹相思。半盏轻愁无寄处,余生不若嫁与诗。”《秋茶二》:“山间碧玉翠枝芽,恕我今生不衬花。雾霭之间逐晓月,云烟深处饮流霞。历经辗转初心在,阅尽沉浮品性华。秋风过后凭借力,一盏浓香润天涯。”不论诗人通过这两首诗所要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能把秋茶写得与春茶一样美好,实在难得。最后一句“秋风过后凭借力,一盏浓香润天涯。”确也有思想,有见地,有抱负。词名叫《喝火令秋茶》,写道:“水墨芙蓉画,青瓷普洱茶。秋心无寄弄琴琶。纤指慢调心事,枫落染窗纱。旧梦添白发,尘缘谁是他?又闻鸿雁落平沙。一笑风华,一笑醉晚霞。一笑相思放下,只道是天涯。”倘若秋茶能够代表作者的“秋心”,那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自己所经历的世事变迁、旧梦白发,一杯秋茶,一笑放下,确也是一种了然态度,来去自由,旷达洒脱,又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秋茶大都是中低档茶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粗茶。春茶取其精美,秋茶食其苦香。人活在世上,酸甜苦辣咸,人间百味都得尝到。粗茶淡饭,有益健康。知足常乐,既健康又快活,还有何求?清茶一杯论古今,壶中煮出不了情;我言秋茶胜春茗,便是知心最美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