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22
分享

踏 撞

改革开放以前,陇南宕昌县南河公社的山民依靠捕猎小型野生动物,或换取生活日用品零用钱,或自食以改善寡肠寡肚的生活,是常见的谋生手段之一。那时间,捕猎最多的是野鸡。总体上来说,捕猎的方式有如下几种:土枪射杀、役鹰捕捉、机关猎具捕捉、绳套等。

进入深秋以后,秋粮都收割刨挖完了,成群结队的野鸡就或飞或蹿,从深山老林里聚集到安静空旷的收挖过庄稼的地里来觅食,使用踏撞捕捉野鸡就会随处可见。踏撞是一种简单的猎具机关,容易制作,捕捉率较高,且捕捉到的猎物是活的,便深受山民们青睐,常用不衰。

制作踏撞只需要三种原料,一是竹子,二是布块,三是麻绳:先制作一大一小两个竹圈,再剪一块略大于竹圈的布块,在布块中间缝上一个不到一厘米的细小竹筒,再将布块夹在内竹圈和外竹圈的中间,固定牢靠,一侧连上一根柔韧度较好的细竹棍,细竹棍的头上拴上一截一尺多长的细麻绳,麻绳的头部再拴上一截一寸长的更细的竹棍,作为销子,同时拴上一个绳环,就成了。

制作上几十个这样的踏撞,就拿到地里去布放,或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每隔几步布放一个,将踏撞固定好,将竹棍板弯,把销子插入圆布中间的小竹筒内,再在每个踏撞的间隙处横放上蹧刺,使之连成一线,横贯地中间,这样就布放好了。野鸡觅食,要从这半块地蹿行到那半块地去,因蹧刺堵路,就只得从踏撞上走过去,一踩上踏撞的布块,机关就发了,竹棍猛地弹起,绳环随之紧收,就会将野鸡的腿牢牢拴住,捕捉就成功了。但布放者要及时收取,不然被老鹰发现了,会去叼食。

野鸡,学名叫雉鸡,古代叫做雉,因避讳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的名字,民间便有了野鸡的俗名。据说,野鸡共有三十一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鸡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鸡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属杂食性禽类动物。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等地。

野鸡虽然会飞,一次可以飞出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但由于惧怕老鹰捕捉,倘若不受到惊吓,大多数情况下只在林灌草丛中蹿行,这就给布放踏撞、绳套带来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布放绳套,因套住的是野鸡的脖颈,所以是死的;而踏撞套住的是野鸡的腿,所以是活的。由于死的没有放血,吃起来很柴;活的宰杀了放血后烹饪,口感就很好;且出售时价格也不一样。

在大雪覆盖山地的隆冬,是布放踏撞的最佳时节,积雪掩护了踏撞,会让野鸡放松警惕,捕捉率会成倍上升。虽然,野鸡属于三类保护野生动物,但漫山遍野成群结队,太多了还要与山民争食,遭害庄稼,林业公安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市场行为,大量捕捉,就不去管制。因而,在南河,踏撞、绳套是捕捉野鸡最常见常用的方式,直至现在,依然没有失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