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剥枣
《诗经•七月》有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里说的枣是山枣,我们陇南俗称酸枣。酸枣树属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难成树,长到杯口粗细便自然干枯,由根部再生嫩芽。黄土高原自古就有酸枣丛生,遍布群山峻岭;在陇南比较干旱的区域,向阳的山坡上,长满了酸枣树;在许多光秃秃没有乔木的山坡上,酸枣树成了唯一的植被,成了养眼的风景。
陇南的酸枣树一般都很矮,高度大都在一米一下,小枝呈之字形弯曲,紫褐色,枝干上长满了一排排的小刺,采摘果子时不小心,会扎破手指和手背;与其说它是树,倒不如说它是灌草丛,它总是一片片、一丛丛的,看不出树的形状来。春天里,漫山遍野草长叶绿,但酸枣树并不为温暖的春风所动,来凑热闹,到了初夏以后,绿叶儿才会慵懒地缓缓透出,随着时光推移逐渐变得苍碧。叶儿茂盛之后才开始开花,花朵细小,两三朵簇生于叶腋,颜色十分奇特,绿中带黄,与它秋后开始成熟的果子的颜色一模一样。花期很长,开过一个多月以后,才结出一粒粒、一丛丛的小青果,玲玲珑珑,宝石珠子一般;中秋节前后成熟,先是绿中带黄,然后由黄变红,最后成为紫红色;果肉较薄、疏松,味很酸,略微带甜。
我小时候,每到秋高气爽的农历八月,就和小伙伴们一道到向阳的山坡上去采摘酸枣。大人们会将那些珍珠玛瑙般的酸枣果子串起来,做成项链、手链,给女孩子们戴在脖子上或手腕上。也可以泡茶喝,味道苦、酸、涩混合,可以开胃消食,增强食欲。也用来泡酒,将白酒泡出浅黄色之后,大人们每天早晚各饮用一小杯,可以安神养心,治疗失眠症。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我们还会到山坡上去采摘酸枣的嫩叶芽,阴干后制成茶,口感酸涩,但都喜欢饮用。
深秋时节,每当星期天,我们头天晚上约好的小伙伴们都要去采摘酸枣,天刚亮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秋风拂面,丝丝凉意涌进袖筒、脖领,但是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兴奋的心情,恨不得一下子飞进大山的怀抱。到了长满酸枣的山坡,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大伙儿的视线被山坡上红溜溜的酸枣吸引过去,忘记了一路的疲劳,不顾刺扎得疼痛,争先恐后摘起酸枣来。一边摘,一边吃,一边往衣兜里装,比赛看谁采摘得多。有的小伙伴衣服上没有衣兜,就把衣服掖进裤腰里,把酸枣一颗颗从领口塞进去,酸枣不一会便把衣服鼓起来,像个怀孕的妇女,惹得大家嘻嘻直笑,快乐无比。
家生枣树不是天然生长的,它的母本就是酸枣树,是在优质的酸枣树上嫁接而成的。所以,家生的大枣虽然甜蜜,但还保留了母体的酸味。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皮、仁皆可入药,是常用的中药材,主治神经衰弱;酸枣树亦可作为花卉盆景,上市卖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带着一嘟噜一嘟噜青果的,更受欢迎。陇南民间常将酸枣连皮带核一并捣碎,用开水冲服,代替安眠药助睡,既显效果,又无安眠药物的副作用。酸枣仁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出口药用商品,每公斤上百元的价格。可见,采集加工酸枣仁,也是一项致富门路。酸枣经过加工综合利用之后,不仅身价倍增,而且用途更广。
酸枣由于其味酸涩,作为水果直接食用,口感不是很好。酸枣只有进行加工,才能充分挖掘、利用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提高它的附加值。陇南一般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厂,综合开发利用酸枣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提制浓缩维生素C。二是酿酒。三是制醋。四是制取酸枣仁。
秋分过后,天还不算太凉,酸枣悄悄地熟了,一树树玲珑浑圆的红黄果实,映衬出漫山遍野别样的风情。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城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去近郊山区,一边郊游,一边采摘酸枣。人年少时极为耐酸,多酸之果入口牙也不晃不倒,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尤其是那些成双成对的恋人,或驾车,或骑上摩托,专门去长满了酸枣树的郊外山坡,在采摘酸枣、呼吸清新空气、尽兴玩耍、相互喂食的过程中,卿卿我我,尽显亲密,快乐地甚至流连忘返,在暮色苍茫时,才带着囊包里的收获和喜悦的心情迟迟归来。
十月获稲
中国是稻谷的故乡,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除了雪域高原、沙漠戈壁,几乎都可以种植、生产稻谷。一般来说,由于气温的关系,北方多为单季稻,南方则有双季稻,还有三季稻。稻谷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谷类粮食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已经将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了1000公斤以上。在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人类对粮食生产的着眼点,首先是多产高产;就像历史上马铃薯、红薯这些高产作物,曾经作为主粮救济、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一样,稻谷是现今最能养活人的粮食之一。
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首先是吃饱肚子,其次才是追求粮食的精细和很好的口感。就以稻米来说,从食用时的口感而言,北方的单季稻米要比南方的双季稻米、三季稻米好吃一些;产量低的比产量高的好吃一些。这也是东北大米、银川大米在粮食市场备受欢迎的原因。在北方的单季稻里,又数“断头米”最好吃。所谓的“断头米”,就是在其产地的上游不再出产稻米,从南到北,或者从东到西,这里是稻米的源头出产地,也是最后的出产地,到了这里就断头了。“断头米”之所以好吃,主要原因还是出产地气候较为寒冷,地力较强,水温较低,稻谷的生长期较长,吸收的土壤营养、阳光雨露较多,似乎与稻米的品种关系不大。比起南方稻米的味淡、口燥、沙散,北方的稻米则要清香、细腻、黏糊得多;南方的稻米适合于熬米汤、酿酒,北方的稻米则更适合于蒸米饭。有专门经营粽子小吃的摊贩,为了降低成本,就将这种北方稻米掺合在糯米里,做成本应该只用糯米为原料的粽子,由于口感较好,也就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我们陇南也出产大米。陇南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的最南面,属于秦巴山区西北端,毗邻川北陕南,是北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八县一区,白龙江沿岸的武都、文县,嘉临江沿岸的徽县、两当都出产大米。虽然是长江流域,但从大的地理位置来讲,依然属于大西北,所以总体上这里的大米要比四川的大米香味浓,口感好。在陇南,尤以徽县的游龙米、武都的角弓米最好,而这两地的大米恰好都是“断头米”,古代曾经作为贡米,由官府采购,专门进献皇室享用,因此名气很大。这两处出产的大米,质量优,名气大,产量低,就备受青睐,长期以来都是紧俏商品,馈赠佳品。除了产地气候较为寒冷,地力较强,水温较低,稻谷的生长期较长,吸收的土壤营养、阳光雨露较多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都用从深山老林里流出来的清水灌溉,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富含硒等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上等大米,颗粒饱满,光洁如玉,口感清香细腻;次等的,或者劣质的,就有很多残缺颗粒,光泽也灰暗得多,口感很差。单纯的以次充好也就罢了,最糟糕的是,将劣质霉变大米抛光打蜡,增强光泽度,从视角上吸引消费者;还有将劣质霉变大米磨粉,人工压缩成颗粒状,冒充原粮,久泡就化,入口即散,吃不出一丝大米的香味,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食品。现在许多百年老字号的名特小吃,之所以不好吃了,被冷落了,原因不在制作工艺上,而在于原材料不真了,或者质量下降了。就像许多名老中医一样,空有“妙手”,不再“回春”,不是其医术落后了,而是原生药材坏了,治不了病还算是好的,不毒死人就烧高香了。
袁隆平老先生以其一生的科学实验,梯级式的,逐步提高了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不断突破自己,以极限产量为奋斗目标,的确是基于一种农业科学家的博大的人文情怀,他老人家的着眼点,首先是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还兼顾世界近7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由于袁隆平的横空出世,拯救了世界上许许多多挣扎在饥饿中的人,说他是当代伟大的“神农氏”,也不为过。那些骂他,嫉妒他,非议他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口突破了一个亿,面对一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激发了红薯这个高产作物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种植,拯救了无以计数的饥民,长期以来,成为国人的主食。如今,我们餐桌上的主食,早已经由白米饭代替了红薯,我们应该感到知足和幸福。
明清时期,天下状元无不出自于江南,直到乾隆时期,陕西的一位举子冲刺进了全国会试的前三名,取得了殿试的资格。乾隆皇帝看了前三名的籍贯之后,眼睛一亮,感慨数百年长江以北没有出过一个状元,看到大西北终于有了一位举子脱颖而出,便不经考试,钦点其为状元,终于使得长江以北出了一个唯一的状元。这个奇特的现象说明,除了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之外,以红薯蛋为主食的北方和以洋芋蛋为主食的大西北,由于其营养远远赶不上以大米为主食的鱼米之乡的江南,同样是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却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红薯、洋芋与大米,共同点都是淀粉含量高,而且从最接地气的角度来讲,红薯、洋芋也是上好的食品。但是,无论怎样说,以大米为主食、以红薯洋芋为副食,终归是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年景里,最理想的食物搭配和膳食结构。倘若颠倒过来,就是古往今来,许多的人都经历过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生活了,不值得留恋和赞美。现在,大江南北,任何地方,都可以将大米作为主食,因而状元之花遍地开放,南人北人皆可夺魁,不仅仅属于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