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清明将至。清明节是祭祖的节令,是伤心的节令,也是一切生命充满勃勃生机的节令。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近一半的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华裔,以及大中华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也是如此。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去采风,问一位足不出村的农民老大爷:“您老人家没大见过城里人吧?”老大爷回答说:“咋没见过?一到清明节都来啦!”这个并不可笑的笑话说明了,很多的“城里人”其父祖辈都是或者曾经是“乡下人”。“城里人”与“乡下人”无法剪断的那种联系,就是我们深深惦记的清明节的意义之一。
是呀,与清明节的那个深厚的联系,基于我们对老家父祖的血缘与情感的联系,无论你置身哪里,落籍何处。即便是那些已经与乡下割断了脐带,“老根”落在城里的人,也是要在清明节祭祖的,虽然受到居住条件的限制,或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已经很少了,比起乡下人对待清明节的重视淡然了许多,但还是要利用国家特设的假日,套上双休日,赶赴父祖的墓地,或骨灰存放处,点燃几支袅袅的香火,摆放几色常用的献品,寄托一份心中的哀思。
改革开放以来,由官方举办的祭奠仪式方兴未艾,有祭奠黄帝,祭奠伏羲,祭奠神农,祭奠女娲,祭奠大禹,祭奠孔子的等等,绝大多数活动也是选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的。清明祭祖,原本就是官方发起推动、民间响应传承、历史已很悠久的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国祭,还是民吊,都与我们民族的“根”和我们个人的“根”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干系;关于清明节的许多诗歌,大家也知道,诸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之类。无论是官方祭奠始祖的宏大场面和煌煌祭文,还是民间祭祀父祖的传统行为和寻常表示,清明,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令,已经被我们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涂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是我们对于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礼赞和一种敬畏,是人文高度发展而又保持着先贤哲思与国人特殊情感的宗教般的仪式,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生命阶段,也包括我们,发自于灵魂深处的对已故先祖和亲人的追思与缅怀。
无论作为生命群体,还是这个群体里单个的成员,那根生生不息的链条,把我们从亘古一直连到了现在,并且还将连向今后以至永远。这根链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清明节,在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日子里,你就会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觉到它的脉动。它是那么的无形,教你无处找寻,不得一见;它又是那么的具体,总会使你内心觉得隐隐作痛,于不知不觉间就已经酸涩了鼻腔,潮湿了眼眶,激动了心灵。
对于单个的具体的人来说,人类的先祖,人文的始祖,他人的父祖,不是在清明节这一天都可以笼统的一起来祭拜的。由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时限极其短促,你能够记住的只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你家族里的因为某种缘由必须被你牢记的某个血缘亲人。你记住的只是那根长而又长的链条里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那根链条环环相扣,没有间断。你记住了其中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便也是记住了那根链条,以至于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那根链条里的一环,被你的儿孙所记住。清明节,就是一个提醒你记住已故亲人的节令。
在清明时节,我们都要给已经亡故的亲人烧纸、放炮仗,敬献酒肉果蔬。我们深信,那些远去的亲人会在这一天,感知到我们的哀思,接收到我们的祭品,与我们一道共享他们已经不再享用的人间饮食福受。清明节,便是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次探望,和已故亲人的一次小聚,与已故亲人的一次阖家团圆。
也许,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关于已故亲人的许多记忆,会逐渐变得依稀模糊,零零星星。但那个亲人曾经说过的某句话,曾经有过的某个举动,或者某次的一颦一笑,总会被你忽然想起,总会在不经意间泛起你心中的涟漪,总会断断续续出现在你的梦中。清明节,便是对你平时没有在意的这些情感思绪的一个小结,一次汇总,一瞬定格。
清明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成为我们与已故亲人情感相依的纽带,与已故亲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已故亲人拉话家常的宴会,与已故亲人久别相思的守候,与已故亲人泪眼相迎的赴约,与已故亲人隔岸相望的契机。
清明节对于我们,还意味着,它是一部生命的史诗,一曲亲情的颂歌,一个凄婉的故事,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圣洁的朝拜,一声遥远的呼唤,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个盛大的节日,一缕永恒的思念,一个无尽的话题,一句真挚的祝福,一个未了的心愿……
故人长已矣,亲情是永远。即便岁月多么冷酷,时间从不间断,但那无边的亲情,总是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如同花儿一般鲜艳,如同松柏一般长青,如同日月一般光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清明节的意义,说千道万,归结到底,还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终身感受、永远不能忘怀的两个字:亲情!
记住清明。记住亲人。记住亲情。记住了这些,便是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由来,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历史,记住了我们的先辈曾经记住的,也将被我们的后辈所要记住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记住依然健在的你的爷爷奶奶,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丈夫妻子,以及那些也把你记在心里的人。记住并珍视你现实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美好,正是清明这个特殊节令无数次给予我们的启迪,给予我们的一个代代相传香火不息的真谛。
年年岁岁有清明,人间谁家无哀思?不要在清明节诉说遗憾,清明节本身就是一个为了弥补遗憾,而设立的节日。无数的坟头上,那袅袅的青烟,不息的香火,所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周而复始,不断轮回。清明扫墓,祭奠亡灵,其目的还在于,活着的人给后人现身说法,树立榜样,直到活着的人,再被后人祭奠,在一代代不断传承古风民俗的过程当中,将生命连同生命的意义一直链接下去,以至永恒。
当然,我们在祭奠了故去的亲人之后,别忘了与家人亲朋携手郊外,去赏春踏青。故去的亲人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尽情享受人间的一切福报,我们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去沐浴阳光,去拈花惹草,去聆听鸟鸣,笑语欢声,卿卿我我,就是要对得起故去的亲人,对得起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故去的亲人的在天之灵看着我们,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与我们永远在一起,在我们周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
在我的祖辈当中,我只见过我的外婆,并与她老人家朝夕相处、一同生活过十年。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八年了;母亲也已经离开我们将近三年了。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他们曾经给过我的无比温暖的亲情,又一次唤起了我内心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恩。俗话说:“有儿有女早上坟,无儿无女等清明。”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婆、父亲和母亲,以表达我在这个特殊节令到来之时对他们深切的缅怀之情。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