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07
分享

谈少儿最爱《西游记》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适合少儿阅读、观看、欣赏的非《西游记》莫属。我刚入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爱不释手的,就是由《西游记》改编的各种版本的连环画。我的小孙子刚两岁时,还是幼儿,就非常喜欢观看动画片《西游记》,他不知道《西游记》是什么,想看了,就说:“我要看猴哥。”小家伙调皮好动,但一看起“猴哥”来,就非常安静,看得津津有味,还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为什么包括幼儿在内的少儿,都喜欢看《西游记》,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笔者思考,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是它能够满足少儿猎奇的心理需求。

猎奇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之一,正处在求知欲旺盛时期的少儿,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一个长嘴大耳唠唠叨叨贪吃贪睡的猪,一匹由小白龙变化的大白马,各种动物变化的妖怪妖精,天兵天将,都可以上天入地、下海钻山,想飞就飞,想走就走,本领超人,变化无穷,足以满足少儿的好奇心。少儿们会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是人应该具有的本领或者潜能,没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认为是神话,是虚构的。

二是它迎合了少儿心目中朴素的善恶观。

以孙悟空为代表的,是善的正义的力量;以妖魔鬼怪为代表的,是恶的非正义的力量。善恶分在两边,无论妖怪妖精怎样变化多端,其画皮都会被揭穿,正义的力量总会得到胜利。这是人类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不断斗争所形成的人文精神,留在少儿身上的“遗传基因”,是对“人之初,性本善”的一种最直接的诠释。即使在少儿尚未成熟的心里,也会疾恶如仇,希望善良战胜一切,善良无往而不胜。

三是它激发了少儿崇拜英雄的潜意识。

长期以来,人类在与大自然、与自身邪恶作斗争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人类的尚武精神,形成了英雄主义的文化崇拜意识,崇拜英雄就如同崇拜图腾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少儿的骨子里具有英雄意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附着在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艺术人物身上,成了少儿内心的偶像,成了少儿理想的化身。在阅读、观看、欣赏英雄故事的同时,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少儿自身的英雄主义潜质。

四是它鼓舞了少儿改天换地的斗志。

孙悟空火眼金睛,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具有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水火无害,百毒不侵,长生不老。这一切,都是人类开发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永恒追求,尤其体现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儿身上,少年心事当拿云,孙悟空鼓舞和激励了少儿改天换地的远大志向,使得《西游记》成了最好的励志读物。

五是它体现了少儿喜欢玩耍的天性。

玩耍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一切灵长类动物、有灵气的动物的天性。少儿喜欢玩耍的天性,其表现十分突出。然而,玩耍要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环境等等的限制与约束。通过阅读、观看《西游记》,可以让少儿的思想、情感、身体,受到类似于玩耍的刺激,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使少儿的身心处于玩耍的愉悦当中,不受羁绊,不被制约,可以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任由自己在虚拟的世界里信马驰骋,自由翱翔。

六是它可以极大地唤起少儿的想象力。

枯燥说教的早期教育,揠苗助长,不仅会扼杀少儿的天性,还会严重束缚少儿的想象力。《西游记》是把人类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产物,是任何科幻读物、穿越作品、神话传说,都无法比拟、无法企及、无法取代的。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与嫦娥飞船探月之间,有着十分精密的联系。没有想象力的存在、开发和利用,我们人类就与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低级动物,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少儿心怀梦想,不受固化了的知识的阻碍,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综上所述,少儿喜欢《西游记》,理所当然,十分自然。吴承恩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数百年来,《西游记》成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甚至是幼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于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需求、形成和建立朴素的善恶观、激发崇拜英雄的潜意识、鼓舞改天换地的斗志、关注和保护喜欢玩耍的天性、极大的唤起想象力、彰显文学艺术创造的正能量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功不可没!

当然,《西游记》并不是作为少儿读物来写作的,它特别受到少儿青睐,是它与少儿读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客观效果,它的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老少咸宜,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