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7
分享

古角争鸣在陇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讲述三国历史,评论三国人物,回味三国文化,不得不说到被三国文化深深熏陶、留下许多三国文化深刻痕迹的陇南。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若从东汉末期的公元220年算起,到公元280年蜀国灭亡,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共六十年的战火纷争之中,陇南一直是魏蜀鏖兵的主战场,因而陇南又成了三国文化深厚积淀的主要地域。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常璩的《华阳国志》,以及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里,所讲述的三国故事,风云人物,斗智斗勇,成王败寇,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风采,文化的魅力。一切的军事的争逐,都是浮在历史表面的,无论当时多么惨烈、多么悲壮,都会烟消云散;而历史的发展到了要动摇某个社会生态、巍巍乎大厦将倾的时候,事态才会变得严峻起来,深刻起来。一个民族,一个种族,其兴衰成败,生存灭亡,固然有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经济的诸多因素;但起决定作用、具有深层意义的那个无形的推手,还是文化。

星移斗转,朝代更替,历史变迁,何足道哉!而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却一直在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国消亡了,尘埃落定了,而一千七百余年来,三国文化依然根植于陇南大地,深邃隽永,光辉灿烂,原因就在这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伐混战,群雄逐鹿。辖据豫、兖州的曹操,在官渡一战中击败袁绍,尽占黄河以北之地。为统一整个北方,进而进军巴蜀、楚地创造了条件。曹操在赤壁一战,被刘、吴联军击败后,便调集兵力,全力经略陇右,虎视陇南。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统曹仁、徐晃西渡黄河,击败马超、韩遂、杨秋等陇右联军;次年(212)又策动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兵围冀城(今甘谷县东南),卤城(今礼县盐关);马超被迫逃至汉中,陇右遂为曹操所据。之后,又挥师南下,攻掠陇南。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魏武定霸,置郡十二”,阴平郡(今陇南文县)即其中之一。献帝二十年(217)三月,曹操亲率大军自陈仓出散关(今陇西宝鸡市)取道武都(今陇南成县)攻汉中张鲁,武都氐人沿故道堵防。曹操大军被迫窜行山谷,“军至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四月,又击败给氐王窦茂于河池(今陇南徽县),略定陇南。氐人被杀无数,有五万余众被迁扶风、天水界居住。夏侯渊在攻击武都郡所在地下辨(今陇南成县)故道时,还收掠氐人谷物十余万斛。十二月,曹操返北,留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

就在曹操经略陇南的同时,占据四川的刘备也图谋染指陇南。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诸葛亮乘曹操与孙吴交战,无力西顾之机,决定“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刘备使诸葛亮总理后方粮草供应,率赵云、黄忠、魏延等部出击马呜阁道(今四川青川县马角坝),攻马呜阁后,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境内)。次年春(218)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击杀夏侯渊,迫使张屯退守阳平关。同时,另派张飞、马超率吴兰、雷同等部攻占下辨,并留吴兰定下辨。曹操派曹洪驰援。刘备令张飞赴固山,欲断曹军后路。第二年(218)刘备欲取汉中。曹洪攻击下辨守将吴兰,斩其将任夔。吴兰逃至阴平,被阴平氐人强端所斩,张飞、马超进吴所据,退至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是曹操与刘备两大军事集团争夺阴平郡与武都郡最为强激烈的一年。据《华阳国志·汉中志》所记载于“阴平郡”条言:“刘先主据汉中,争二郡不得。”指的就阴平郡与武都郡。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刘备夺得了汉中地区,曹操夺得了武都郡与阴平郡。由于阴平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此郡并未被曹操完全占领。其具体情况是,位于摩天岭以北,属于白水江流域的阴平道地,因其与武都郡共为一体被曹操占领。位于摩天岭以南,属于涪江流域的刚氐地区,因与涪县(今四川绵阳市)等地山水相连,交通一体而被刘备据有。这样,原广汉属国(即阴平郡)辖地,就一分为二,以摩天岭为界,北归曹操,南隶刘备。

自此以后,魏蜀两国为控制广大的陇南地区,占领诸多战略要地,展开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激烈的角逐,成为三国后期魏蜀交兵、激烈厮杀的主要战场。

后主建兴二年(224),蜀汉处于当时政治需要,也建立了个阴平郡(今陇南文县)。《四川郡县志》卷一记载:“后主建兴二年,以广汉属国置阴平郡。”即摩天岭之南的氐道(含今四川平武县、青川县和江油市)。蜀汉建兴七年(229),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两郡,正式建立了归属蜀汉政权的阴平郡。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陈式,魏此时又遥置其郡。在阴平桥址沿江下一里许有“郭淮城”遗址(含阴平桥故址,在今文县碧口水库底,现已淹没)。后派蜀将廖惇,于延熙元年(238)任阴平太守。蜀延熙十一年(魏正始九年)廖化任阴平太守。魏嘉平元年(249),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姜维。姜维退,郭淮固西击羌。邓艾说:“姜维今去未远,还会突返,宜分诸军以备不懈。”故邓艾屯军白水以北。三日后,姜维遣派廖化自白水南,向邓艾结营(清《文县志》有邓艾城、廖化城之记载)。夜邓艾分析魏军人少不宜造桥进攻,怕廖化渡江而攻,故东袭取洮城。洮城水北六十里,邓艾潜军径到据城,姜维果夜渡,邓艾以城守之不败。后赐爵关内侯,加封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陇南另一个战场是在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子刘禅继任,诸葛亮辅政。他重视经营陇南,在诸葛亮后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之中,力致北伐,希冀占据陇右,进攻长安,统一全国,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以谢先帝刘备。

罗贯中在其《三国演义》中,绘声绘色地写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以颂扬诸葛亮后半生的业绩。陇南学者罗卫东先生在其所著的《陇南史话》中,认为诸葛亮指挥北伐活动共有四次。即第一次,蜀后主建兴六年(228)出征祁山,不战而归;第二次,同年十一月至七年春又举北伐出祁山,因粮草不足退兵,退兵时命将陈式分兵西掠占武都、阴平二郡,郭淮败;第三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后主建兴八年(230)七月,诸葛亮遣魏延、吴懿自河池出祁山,西入羌中,后败归汉中;第四次,诸葛亮最后一次征伐祁山一带,是蜀后汉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自汉中进发,以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攻占要地祁山魏军主将曹真得知众军出祁山,蜀军触后放弃南归。诸葛亮四出祁山,志在必得。但陇右关系重大,曹魏拼命死守,因此,蜀军屡次进攻,虽有小胜,却无大功。据《礼县志》载:陇南礼县城东四十华里,平川一峰崛起,这就是祁山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祁山在播种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陇南地方史志详考,诸葛亮出祁山只有两次:第一是蜀汉建兴六年(228)春;第二是蜀汉建兴九年(231)。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八月,司马昭议决灭蜀,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度关中诸军事,负责攻蜀军事;邓艾为镇西司马,负责扼制姜维,将其拖在沓中(今临洮),使其不得东顾;同时诸葛绪率军三万,由祁山出进驻武街,绝姜维归路,并相机占据阴平桥头。战势种种,战场纷至于陇南。十月中旬,邓艾率精兵三万余人,沿白龙江东行阴平境,弃以阴平正道,走荒僻小道之景谷道旁入,翻摩天岭(今青塘岭),“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深,至为艰难,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至江油,守将马邈降”,直捣成都,刘禅举国出降,自此结束了三国之争。历经了数十年战乱的陇南百姓,终于迎来了一个短暂休养生息的机会。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角争鸣。千百年前的三国,那些千古风流人物,还在诉说着留在陇南的三国文化。这些文化依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使陇南山川秀丽,给陇南人文增辉,为陇南历史添彩,壮陇南民众情怀,令陇南学人赞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