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8
分享

武都洋芋搅团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处物产,供一处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陇南武都,盛产洋芋;高山半坡,点种洋芋;川坝地带,生长洋芋;春种洋芋,冬播洋芋;窖藏洋芋,货售洋芋;饭以洋芋,菜以洋芋;一日三餐,皆有洋芋;生而吃饭,即食洋芋;直至没齿,仍食洋芋。于是乎,洋芋乃武都人之天爷;噫吁嚱,天爷即武都人之洋芋。民以食为天,是之谓也。

洋芋者,马铃薯也,亦称土豆、山药蛋,明朝年间,由欧洲传入,凡五百年矣。彼时间,大移民也,汉地居民、流放者,北下南上,举家迁徙,携洋芋籽种,至白龙江沿岸矣。武都土地肥沃,雨水光照适宜,城乡人口剧增,尽得洋芋为济。主食副食,饭之菜之,世代流传,依此生活,天长日久,遂成习惯,男女老幼,百吃不厌矣。

以洋芋为食,花样百出也:煮炒炸烩,蒸烧拌烤,洋芋裙裙,洋芋饼饼,洋芋拌汤,洋芋面条,洋芋丝丝,洋芋片片,洋芋擦擦,薯片薯条,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尤以洋芋搅团,名闻境内境外,既是家常饭食,亦为著名小吃,无论大酒店,抑或小吃摊,甚至农家乐,人人喜食也。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洋芋搅团,武都一绝,招揽四方客,一片赞誉声。

搅团者,一种面食名称也。或玉米面,或荞麦面,散于滚水,不停搅动,直至粘稠,煮熟之后,盛于碗中,或调以酸菜,或调以咸菜,或油泼辣子,或其他小菜,昔年为家常便饭,如今作调换口味,无论城乡,已不多见。唯有洋芋搅团,不择饥馑殷实,无论年景好孬,皆为大众美食,舌尖上的陇南,央视专题制作,武都洋芋搅团,美名传遍全国。

洋芋搅团,制作简单。唯一工具,镂空树桩,制成木槽,辅以长柄木榔头一把。选鱼龙高山出产之上等洋芋,煮熟晾冷去皮,放入木槽,先用木榔头捣烂,继而用力狠砸,直至胶黏如泥团状,用木铲铲于大盆待用。其色泽乳白透黄,原材料质地愈好,则愈显光亮,抠人眼球。淡淡之洋芋本味清香,微微飘散,沁人心脾,未尝而馋涎欲滴。

其食用方法,分热食冷食两种:热食,放入酸菜浆水中略煮,连同酸菜浆水盛碗后,调以盐、油泼辣子即食;冷食,则盛入草果、大香、花椒、咸盐油炝醋水之碗内,再调以油泼辣子、油泼蒜末、油泼韭菜末等食之。热吃简单,冷食复杂,吃法不一,味有不同,然皆爽口,绵软柔滑,无需咀嚼,香溢舌苔,食后腹虽饱而犹觉心饥,遗憾之食品也!

笔者有邻居老太者,现年九十有九矣,说话底气足,行走不拄拐,问其长寿之道,答曰:每早一碗洋芋搅团,数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喜之食之,仅此而已。足见洋芋为物,最接地气,富含硒、铁、锌、钾等多种人体必需之微量元素,寻常百姓家,或饭或菜,吃法多多,尤以制作为搅团,佐以酸菜、椒蒜、辣子,乃最佳食用之法也,养人寿人焉!

武都每条小吃街上,凌晨五时即乒乓有声,力道十足,震落启明星,唤得朝阳起。经营洋芋搅团者,必得夫妻双双协作。砸洋芋搅团,力气活焉,非男人劳动不可;卖洋芋搅团,精细事焉,唯女人操作得当。无论上班一族,抑或学生小娃,上至官员老板,下至市井小民,春夏秋冬,四时早点,不分口味,老少咸宜,食者喜洋洋,货者乐陶陶。

陇南宕昌、定西岷县、甘南舟曲,名曰糍粑者,洋芋搅团之别称也,而非藏族食品之糍粑,其吃法亦很独特,调以自产土蜂蜜,甜食也。如今武都洋芋搅团,遍布陇南各地,彰显城镇集市,尤以武都数百家农家乐,家家必备,争相主打,名气大者,不分季节,无论早晚,本土域外,食客络绎不绝,主家顾之不暇也。长假短休,来此旅游者,慕名而食,争先恐后也。

武都洋芋搅团,被公认为民间美食久矣,其制作工艺、食用方法,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为大众食品,流传城乡各地,加工制作,简单易学,调味佐料,皆为常见,因之不知其传人姓甚名谁,不属个人专利也。至于陇南洋芋深加工制品,名目繁多,内供外销,早已形成产业链条,富民支柱之一也,因不在洋芋搅团原生态食品之列,故不赘述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