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苏红的头像

刘苏红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1/23
分享

秦牧《花城》赏析

秦牧《花城》赏析

 刘苏红

秦牧,是我国当代散文大家。他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浓厚的兴趣味性性相统一而见长。我们从他的散文代表作《花城》中,可以看到秦牧散文的主要特色。

(一)以物喻人

《花城》是写解放后六十年代初的广州,年宵岁晚里人们的赏花活动,表现了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作品所述之花,灌注着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几乎“各种各样的花都出现了”。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作者比喻牡丹是“国色天香”,“牡丹被人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了,真是‘卧从无力含醉妆’。”这里分明地把牡丹当人来写了,可以想象到其他事例:古代“醉美人”的神韵,秦牧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花市归来,像喝酒微醉似的。”写水仙则为“凌波仙子”,似在踏浪而来。更传神的是吊钟,“显示着异常的生命力”,“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是谁使大地锦绣如花呢,无疑是人民,“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被作者经常讴歌的主题。作者从“菊花野生状态的凋零和人工培养的鲜美”,说明了一个生活真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着力表现“人类改造自然威力的巨大”。还用比例说明了一个艺术观点:“在艺术创造上,也让我们赞美人为的加工的作用,放弃那种原始的,自然崇拜的观点吧!”作者写花,意在赞颂:“各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

《花城》描述“在旧时代苦难的日子里,”“无论在怎样困苦中,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强烈憧憬。”作者在综括了我国年俗盛况之后,反问:“这难道只是欢乐欢乐,玩儿玩儿而已么?”难道我们从这隆重的节日情调中,还不可以领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百年来人们热烈向往未来的心境么?

劳动人民创造了一切,但在旧时代却过这悲苦的生活。只有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秦牧在《花城》中,用欢快的笔调抒写:“在新的时代,农历过年中,那种深刻体现的旧社会烙印的习俗被革除了”,“一些美好的习俗被发扬光大了,一些古老的风习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同样的事,包含着不同的内涵:“赌博,酗酒,向舞龙灯的人投掷燃烧的爆竹,千奇百怪的禁忌,这一类的事情没有了。”从现在和传统的同异中引人思索:“现在我们也燃放爆竹,但是谁想到那和‘驱傩’之类的迷信有什么牵联呢!现在我们也贴春联,但是有谁想到‘岁月缝春花遍地,人民有党劲冲天’‘跃马横刀,万众一心驱穷白;飞花点翠,六亿双手绣山河’之类的春联,和古代的用桃木符辟邪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之处呢!”

如果说,《花城》的实质上,歌颂了新社会人民生活的美好,谱就出一曲“欢乐颂”,是“赞美由此而获胜的幸福生活”,那么《古战场春晓》、《土地》,则是“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秦牧的散文,或者回顾过去,追忆历史;或者歌颂现实,批判腐朽;或者借古喻今,从中抒怀,都使人们从中受到教益。

(二)联想翩翩

秦牧叙述广州花市,笔调跌宕起伏去写:“我们现在有些过年风俗,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两千年的史迹中去。这一切,是和许多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工匠绝技和群众的美学观点密切联系起来的。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

《花城》的“花市”,仿佛成了美的荟萃,联想辐射出去。“总之,徜徉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仿佛一切事物都和花发生了联系”。除了描写“花市”中的花卉,还想想到其它,如:从“金鱼”想到水中的鲜花,从“贝壳”“珊瑚”,想到海中的鲜花,从“瓷器书画”想到艺术之花。

作者从“花市”的花延伸出去,“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述及来自国际内的名花异卉,花源于外的法国猩红玫瑰,印度的大丽,马来西亚的含笑,撒哈拉的仙人掌科植物……中国各省的花,如:福建的水仙、山东的牡丹……从这也可看出作者联想之广阔了,可说是:天地万物,陆海空间,动静虚实,古今中外,无所不及。看联想奇葩,真是光彩夺目,耀人眼目,令人浮想翩翩了。

《花城》“探究现实,追寻史迹,使花市连接中外,贯通古今,把政治风云寓于民俗习演变的描写中,把有限的时空变为无限,场景广阔瑰丽。”每写一个事物,作者总是能将笔端引向四面八方,既能将“网”(知识的网)撒开去,也能将“网”收回来,可说是开合自如,浑然一体。

丰富的知识给联想长上了翅膀,这成了秦牧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手法。如:《土地》贯穿着历史纵线的“联想”,《天坛幻想录》以“九”为圆心释义,此类的联想,给予知识的美感。

秦牧写“花”的一系列的散文,也可显示出其丰富的知识性。见出一条脉络线。

《花市徜徉录》里写花,主要是赞美花,以及因此而引起的联想。写花的取名,花的节目,花的培育,花的比拟,花的色种,花的启示。

《花城》中,秦牧重笔所写的“吊钟”,据说:“是一种乡土气息颇重的奇花,在植物分类中,它属于杜鹃花科的落叶灌木,理应像杜鹃花(又名映山红)遍布各种青山,惟是它历来深闺家园,离不开南粤的大门,基本上集居在我省西江、北江和珠江少数的山野上,尤以高要、肇庆、广宁、清远等地出产较多”。古诗道:‘白重云水一声钟。’故有密心花、喜春花的别名。“吊钟的花苞越多者则价钱越贵”,“插植吊钟,以取其高雅的气势。”这是一种南方之花,又为新春添彩,难怪秦牧要“着重地提它一笔”了。

在《花城》中,秦牧对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季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了具体的描述:“花落花开无日了,春来春不相关。”正是因为如此,才促成了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才使得“南方的人们”真会“安排”,“选择年宵花市这个节日,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

之后,作者在《花街十里一城春》中,又作了补述:“广州,地处承受‘阳光之吻’的亚热带,北回归线就在它城北不远的地方穿过。太阳的直射线,一年四季,不断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立春的时候,阳关从南回归线北移,广州很快感受到春天的热力了。可以说,童话中所描绘的,穿着银光闪闪的锦裳,摇动着金色的翅膀,一路撒着花瓣而来的春姑娘,踏着南阳波涛,登上了中国大陆的名城广州。”“实际上,春姑娘在春节之前就已经踏上南国的土地,农历十二月间,你在广州到处可以看到她的踪迹。”

总之,秦牧《花城》等散文,表现在“介绍知识,剖析是理”,涉及了哲学、历史、天文、地理、生态、植物等多们类学科,显示出作者广博的联想和丰富的知识。

(三)娓娓道来

《花城》写得相当不俗。开篇就说广州年宵花市的迷人,用“东方情调”“花海高潮”来形容,既切题直入,又紧紧地扣住读者的心弦。

作品写得摇曳多姿。从叙述、感受、插入一段年俗的描写,又回到广州花市里来;从花市特写,到花类联想。如果说,年俗大观是“属”的综括,那么,广州花市则是“种”的描绘。试想,若少了“各种风习”的陪衬,广州花市就没有这般有致动人,艳丽多采,情趣盎然了。

作者写得意美景丽、形象可感。描写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文化公园的“迎春会”,花海人潮的“赏花流”,都仿佛使人置身其中。这里的花朵艳丽,请看:“红、绿、墨、金、冬青、宝蓝、粉彩……可真是“繁花似锦”,一片“姹紫嫣红”了。这里的花枝型各异,“有的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的花瓣”;“有的更象繁星似的”;“有的是先开花,后发叶……”。

写植花:“早在春节前到来之前的一个月,你在郊外,已经可以到处见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锦艳的花朵了”;写栽花“栽来了南国初春的气息和农民群众的心意”;写花市“素来脍炙人口”“是不平常的”;写逛花市,“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心里面就像被一根鹅羽撩拔着似的,有一种痒痒麻麻的感觉”;写购花:国际友人很陶醉,“和中国朋友一起起选购着鲜花”……

总括而言,秦牧在“花城”记述过的“花”有:桃、梅、牡丹、大丽、吊钟、月季、山茶、墨兰……等;盆景类的有:金桔、四季桔、吉庆果;其它的有:花树、花瓣、花朵、花蕾、花流、花字、花饰(绒花)等。如果加上联想之“花”,那就更为可观,目不暇接了。

秦牧在《花序》的文章中说:“如果世界上完全没有花,生活就要单调得多了。”至理之言。

人们为什么爱花?曹靖华在其散文《花》中这样说:“花,它那芬芳艳丽的花香与充沛的活力,令须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不知老之将至;令青少年倍感朝气蓬勃,生力无穷。花,它给人带来无限喜悦,令人在劳作之后,得到更好的休息。”“花,它使人在劳作之后,更好地养精蓄锐,准备用它磅礴的新鲜力量,去迎接明天劳作和战斗!”

结 语

秦牧的散文,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思想性靠知识性体现,趣味性亦显现在其中。具体来说,思想性是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鞭挞反动腐朽现象。一句话,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秦牧这样说:“思想深度、知识广度、文笔水平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才能够正确地观察和表现事物,作者也才有灵魂。知识多了,材料才能象喷泉似的,四处喷涌而出,左右逢源,俯拾即是。”“我们用一串珍珠,比喻一篇或者一部好作品吧,没有珍珠(材料),徒有一根线(思想),这个珍串是不会出现的。必须有珠,并且用线,通过一定的技术(艺术技巧)把它们串起来,美丽的珠串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概括而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这就是秦牧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通观秦牧的散文,它那种独特的风格和美学追求的显著成就,不难看出是有着明显的继承痕迹的。他善于从现实的和历史的生活中吸取诗情。”秦牧的散文,“不但给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有些还要给人以美的教育,以至启发人们驰骋想象的能力。美育可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陶冶情操”。诚如其所说的:“通过艺术手段让人读后获得美感的。”

秦牧名篇《花城》,内容深邃,艺术精湛,“花城”成为广州的别名,可见其巨大影响。秦牧散文研究博大精深,不啻是一座瑰丽的“花城”,笔者从其中采撷娇丽的一支,愿与人们共同分享芬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