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03
分享

当惊蛰遇见雷锋

惊蛰是气温回升最快、万物生长最快的一个农时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第三,在春季,它走到了中间。那一天,多在国历3月5日。

59年前的3月5日,惊蛰,遇见了雷锋。那一天,毛主席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惊蛰重叠上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纪念日”。从此,惊蛰更有了精气神,在祖国大江南北倍受注目。

我们50后、60后,就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听着雷锋的故事,读着雷锋的日记,上完小学,又上中学。每年3月5日,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除了听雷锋的故事、表演学雷锋的节目,老师还带领我们到附近的农村去支农,到矿区公共区域搞大扫除、在校园周围栽花植树。年复一年,学雷锋、做好事,就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有一个环节非常感人:国际奥委会代表全体参赛运动员,向6位中国志愿者代表送上一盏传统的中国灯笼,感谢18000多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为冬奥会的付出。现场的运动员全体起立,向志愿者们致敬。

接过灯笼的志愿者代表和观众席上的几百位志愿者,几乎同时点亮灯笼,举起手中的“光”。鸟巢内,瞬间红光闪烁,暖意浓浓,每一位冬奥志愿者,将自己的无私付出,化成一道雪域的光,照亮他人,凝聚成一股温暖世界的力量。

这些志愿者的无私付出,绝不仅仅是凭一腔热情服务于一次活动,而是雷锋精神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积累。在这6位志愿者代表中,有见义勇为的英雄徐正航,他曾在一次旅游途中,奋不顾身救起一对落水母女而不留名,直到获救者的感谢信辗转寄到他就读的中国农业大学后,此义举才为人所知。来自燕山大学的张鸿博,在家乡黑龙江绥芬河抗疫战场上,主动请缨加入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连续奋战近百天,被授予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冬奥志愿者们多是90后、00后,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身上传递。

去年学雷锋日,我孙儿在学校参演了一个学习雷锋的小节目:他饰演列车员,扮演的雷锋叔叔的同学一上火车,就帮助他擦车窗玻璃,接着又帮大嫂抱哭闹的孩子,还帮背大包的老大爷找座位,最后,还拿自己的钱帮掉了车票的大妈补车票。出了车站,还冒着大雨,扶大妈过了马路。在这个节目的排演过程中,这些八九岁的孩子都熟知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个个学雷锋,做好事,在学校和生活中都时有表现,非常令人欣慰。

我们国家,是有着悠悠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学习雷锋做好事,志愿服务不留名,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年一度东风劲,只此青绿万象新。人们在春天记住了惊蛰,它催生万物,璀璨春天,跟着太阳黄经道,画出了7千多圈年轮。在惊蛰的节点3月5日,人们记住了雷锋,跟着他与文明同行,成为了我们精神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节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