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31
分享

别样的缅怀

又到一年清明时,天空习惯地飘洒起连绵细雨,夹杂着几分倒春寒的凉意,轻轻地、柔柔地弥漫在天和地之间,把这个春天里的特别节气的氛围充斥得满满的。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农历节气中的清明,作为一个缅怀和祭奠亲人重要节日,世世代代,传承至今。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匆匆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上山,扫墓,进陵园,献鲜花,以各种方式慰藉逝者灵魂,寄托先烈哀思。

山上断断续续的鞭炮声,点开了我心灵深处那个一触就会肃然起敬的别样空间,里面珍藏着的是一份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别样的缅怀。

在我们这个川东边缘的小县城,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和理念早已根植每个人的心中,即便是火葬,也要将骨灰安埋在地下。

而就是这一群为数不多、却又特别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去逝以后,没有选择墓地,而是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躯体或器官组织。他们将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给黑暗中的盲人送去光明,给死亡线上垂危的生命带来重生。他们更是用自己没有体温的身躯,无言地教会千千万万个医学生们,穿上庄严的白大褂,去拯救的更多的生命。

10年前,一位白发银丝、精神矍铄的老人到隆昌红会申请遗体器官捐献,她是一位亲历了隆昌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退休干部,她说: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百年之后,就把遗体献给国家吧。我怀着十分敬佩的心情,在新春佳节,待她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到家乡时,帮她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自从这位前辈第一个叩开隆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大门之后,我们已经先后完成了800多位志愿者的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他们当中,有远离家乡来到隆昌为三线建设奉献了青春的古稀老人,还有退休的医生和教师、在职的警察和建筑工人,最令我震撼的是:还有两位90后。

尽管,这些捐献志愿者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但他们都同样拥有着自己的精彩故事,同样坚信:“最后的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真正让我心灵得到最纯洁的生命洗礼的是邱先生。他少壮离乡,在祖国西北边陲服役多年,人到中年,复原到家乡企业,虽遇改制下岗,但报效祖国的初心不改。2015年,他不幸去世后,我和他的家人把他送到了医学院,帮助他完成了以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的遗愿,让他成为了隆昌成功捐献遗体的第一人。

7年了,邱先生,您还好吗?我知道,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敬重您,每一堂基础课之前,都会向您鞠躬致敬。清明节前,师生们还在校园的“感恩堂”里,“厚德林”中,向您敬献鲜花,默哀行礼。

我还知道,每年清明,都会有很多医学院校师生、捐献者家属、受捐者代表和红十字会志愿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都江堰味江陵园的“捐献者纪念广场”,在那里开展隆重的缅怀活动,那块黑色大理石纪念墙,以醒目的文字告诉人们:“这里,沉睡着捐献者。他们虽然已经辞世,其生命的一部分却又化作了礼物,鲜活地生存在新的生命之中。”

隆昌很小,离成都很远,目前还没有条件开展这样规模的缅怀活动,但请邱先生放心,虽然我和您没有丝毫血缘亲情,但就在我亲自送走您的那一刻起,心中就为您和迄今成功捐献的5名志愿者另辟了一个特别的空间,要把您们永久地收藏保存,每到清明飘雨节气,我都会十分虔诚地打开空间,在云上奉献给们一份别样的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