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4
分享

含着热泪绣红旗

秋风送爽,阳光明媚,鲜花在翠绿的草坪上,开放得格外壮艳,鸟儿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得格外昂扬,大街小巷,装饰一新,每一个商铺门店的两边、每一根行道灯杆的上方,都挂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好一派节日的喜庆景象。这是我们的国庆节到了,沐浴在这一派中国红中,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总想高歌一曲,尽情舞蹈,祝福我们的祖国妈妈永远年轻,永远富强。

每在这样的此刻,就会有一首熟悉的歌,萦绕在我脑际: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眼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这首歌,我唱了半个多世纪,表演过数十次,每一次演唱,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歌剧《江姐》和电影《红岩》中的一个经典画面:江姐和她的狱友姐妹们,在监狱里牵着一张红绸被面,饱含热泪,一针一线地绣出一面五星红旗。

一想到这个动人的画面,我就会禁不住热泪盈眶,就会满怀深情地哼唱起这首《绣红旗》。这首歌对我有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自打第一次听见,就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还记得,那是上世纪60年代中叶,在我生长的煤矿,有一个职工俱乐部,矿工们一有休息时间,就集聚在那里抽烟、喝茶、听评书,说书先生也都是矿工。在那里,原本是很少能见到女性的,但我却几乎每个星期天下午都要去呆半天,《包青天》、《秦香莲》、《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故事,都是在那里听到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的国庆节前夕,俱乐部正在讲《红岩》。说书的涂师傅讲道:江姐受尽酷刑,仍然丹心向党,得到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后,激动万分,和狱友们一起拿出一床红色被面,凭着对新中国的向往和对国旗的想象,绣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涂师傅突然放下响板,比划着绣红旗的动作,拉开嗓子唱了起来:“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他的歌声并不十分优美,甚至连音准都颇有瑕疵,但这首歌,却一下子植入了我心扉,感动了我的灵魂,泪花充盈了眼眶。涂师傅说“且听下回分解”了,我还意犹未尽,不舍离去。

其实,我很想听他讲:江姐她们高举自己绣制的国旗,在重庆解放的隆隆炮声中,冲出渣滓洞,和人民一起欢呼雀跃,庆祝祖国的新生。遗憾的是,第二天得上学,听不到涂师傅的下回分解。

于是,我想方设法借到了一本长篇小说《红岩》,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对红岩烈士们更加肃然起敬,同时,对《绣红旗》这首歌有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

时值国庆前夕,学校正在准备庆祝国庆节的文艺节目,有一个高年级的姐姐演唱《绣红旗》,老师选了6个小女生去伴舞,我有幸参与其中。就在那个国庆节,在学校的舞台上,我第一次含着热泪,表演了《绣红旗》。

后来,参加了煤矿宣传队,我才发现《绣红旗》是一个保留节目,无论什么节庆和大型活动的文艺汇演,几乎都有这个节目,我更是百听不厌,不演不倦。

中学毕业后,我下乡到了一个非常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那里没有公路,没有电灯,但学校和公社大院都在我们生产队辖区内。所以,每个周一,我都能看见公社小学的师生们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土操场上的一根竹竿上。新学期伊始,公社安排我去学校短期代课,我非常高兴。

我是去上思想政治课,趁机,给孩子们讲红岩的故事。这些连广播都没听过的山里孩子,个个被英雄故事所震撼,下了课还围着我问过不停。正好又快到国庆节了,学校要搞联欢,我就把我在小学时表演的《绣红旗》节目搬了出来。先教他们全班同学唱,然后选了一个唱得好的女生领唱,再安排几个女生站在后面合唱,6个女生伴舞。我教得仔细,孩子们学得认真,在全校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之后,这个歌伴舞《绣红旗》,就成了学校文艺活动的保留节目。

再后来,公社成立了宣传队,我又把这个节目带到了公社宣传队。再再后来,考学、工作,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只要有文艺演出的机会,我都没少参与这个节目表演,就连退休后跳广场舞,也常跳这个曲子。

金秋十月,国庆又至,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装点着美好江山,渲染着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看到的、感受到的,正是当年江姐她们一针针、一线线绣出来的一片新天地。阳光下的我,不禁又含着热泪,哼唱起了那首久唱不衰《绣红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