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释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任齐相管理国政。他抓住了治国根本,与百姓同好恶,自强求富。经过艰苦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逐成礼仪之邦。
历经沧桑3000年,筚路蓝缕100载,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勇超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
俗话说:居安思危。在我们粮仓充盈,生活富足的今天,不能忘记饥寒交迫的痛,不能忘记粮食受制于外国就得挨打受欺凌的耻辱。“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中国粮,粒粒皆辛苦,中国人的饭碗,一粥一饭,皆来处不易。要守护好我们充盈的粮仓,以节约粮食为核心的餐桌礼仪不容小觑。节粮减损,爱惜粮食,就是对粮食的最大敬畏,对粮食生产者的最大尊重。
还记得当年送儿子上大学时,在校园餐厅看见不少同学将没吃几口的饭菜“啪”一声就倒进厨余桶里,毫无愧色。在走廊、宿舍的垃圾桶里,也看见许多半截馒头,零碎饼干、面包等残余食品。这些有失礼节的浪费现象让我非常痛心,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不能丢。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劳动者辛勤劳作的汗水,文明的餐桌礼仪,一定要自觉遵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到酒楼餐厅用餐的机会越来越多。过去,为了撑面子,常常会点很多菜。餐毕,无论桌上的菜剩多少,都不好意思打包。自从有了“光盘”行动的号召,人们的用餐礼仪日益提升。现在进餐厅,宾主皆文明,量入而出,适度点菜,不够再加,已成常态。餐毕主动打包,已是习惯,“光盘”行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扬光大了节约粮食的餐桌礼仪。
后来,我有了孙子。他刚会数数,我就给他讲了一道趣味算术题:1公斤大米约6万粒,全国14亿人,1人浪费1粒米,就是2万3千多吨,足够15万人吃1年。在孙儿惊讶的眼神中,我教他读懂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稚嫩的他,居然有了个习惯动作:看见餐桌上掉了一粒饭,就伸出两个肉嘟嘟的小指头,捡起来喂进嘴里。儿子说他不卫生,但我却没有制止,只是教他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要掉在桌子上。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精神文明建设离不了。老祖宗留下的餐桌礼仪非常丰富,如举案齐眉、宾主有序、长坐上、食勿语等等,我们要在扬长避短中汲取性发扬。尊重食物、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等我们要在文明进步中发展性光大。
当节粮减损的文明礼仪灌满了家庭这颗社会细胞,那就是人人文明,家家守礼,我们国家的粮仓就会更加丰盈,文明礼仪之花就会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