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万彬的头像

李万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2
分享

圣水湖畔

李万彬

如果说查干湖以“冰湖腾鱼”誉满神州,那么“冬网捕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让“圣水渔猎”盛名全球。

查干湖亦称圣水湖,查干是蒙语,即:白色、圣洁。传统的民族风俗、古朴的典雅建筑和神奇的渔猎文化,足以让人们心驰神往……

秋风送爽

长风万里送秋雁,云中谁寄锦书来。

清晨,乡间小路,宁静、清爽;苇塘、湿地片片连绵;淡淡云雾浮泛绿地田野之上。忽然,高空传来了由弱渐强的雁鸣声,穿透薄雾,在我耳畔回荡,抬头仰望,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一字型排开,越过头顶,向南方飞去,有序变换着阵容,即刻又形成了人字型……我举目送她们远行,直至无了踪影。

田野里,红彤彤的高梁和黄艳艳的稻谷,映衬着层层叠叠妖娆耀眼的晨光。

此时,隐隐约约又传来奏感极强、酷似鹤鸣的声音,顺声音寻望,在前方稻田里的磕头机方向。我小心翼翼,缓步移近。随即,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磕头机采油时发出的声音。驻足环视,仔细倾听:漫野田园的不同方向,仍有大小不同、强弱不一的“鹤鸣声”接踵而来,声音此起彼伏、连绵蔓延。

漫野独行,只为这儿声声陶醉。在绝妙的大自然中行走,心情也越发愉悦了。据油田师傅说:这种声音是抽油机正常工作,不发声,是机身故障、患病怠工了,于是检修人员就像医生一样,立即前往诊治。绝美的声音让自然界充满奇妙,也展示出石油工人的智慧与博大情怀。

漫无边际的抽油机遍布四野,吊杆有节奏的起落,伴随鹤鸣一样的声音,仿佛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空前庞大的广阔天地,弹奏起一首首曼妙地采油进行曲。

在新立乡,几位热心的老大姐将我团团围住,得知我独行20里外的查干湖,惊诧得流露出异样目光,纷纷表现出我的“一意孤行”让她们难以理解。至今我都难以忘记她们的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和一个个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们浓浓的乡情,让我更加眷恋这片沃土。老大姐们淳朴地关爱,仿佛一路吹来的清爽微风,给氧般让我不知疲倦。新立乡连着东北至西南的圣水湖大路。旅游大巴车、私人自驾车和三三两两的骑行侠接二连三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川流不息的大车小辆,犹如彩笔般为嫚妙的田园,描绘了一抹又一抹靓丽色彩。

民俗古韵

几去苍山岁月流,渔家海上度春秋。

乡路上,巧遇一列迎亲队伍,红蓝耀眼的蒙袍服饰,更加彰显出民族韵味,蒙族婚俗是传统、别致的,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草原牧民的男婚女嫁也已今非昔比。过去骑高头大马迎亲,如今演绎成越野车开道,豪华车随行。过去的婚房蒙古包,现在成了高楼大厦。过去迎亲队伍到达后,新郎点香、敬酒、磕头,蒙古包内温婉地歌声,也随之一涌而出:

鸿雁展翅飞向南方,

芳草低头躲秋凉,

含泪告别阿爸阿妈,

孩儿出嫁到远方。

云雾缭绕在草原上,

秋风吹来花凄凉,

含泪告别众乡亲,

今日出嫁到他乡。

新娘在送亲队伍护送下伴随《送亲歌》启程。途中,男女双方尽情催马奔驰、相互追逐……如今的婚礼现场,虽然看不到男女青年追马嬉逐的画面,却依然洋溢着传统的民族风韵。

妙音寺村,那组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前,一名老者正为几位旅游者讲解查干湖冬捕趣事。于是,我也跟随他们后面,听老者有声有色地讲述:渔猎文化兴盛于辽金时期。祭湖醒网,是冬捕时一大传奇。古时,醒网仪式开始,身穿蒙古长袍的渔把头,虔诚地跪在冰面上,用左手端起盛满奶酒的木碗,面对湖面颂祭湖词,再用右手中指蘸酒,向上弹以示敬天,朝下弹表示敬地,然后将酒倒入冰洞。而后,蒙古族姑娘为渔工献奶干、炒米饱肚,敬壮行酒。紧接着渔工们开始凿冰破洞,串杆下网,百余米大网一字排开。马拉绞盘转动,大网从冰下拉出,大大小小的游鱼争相跃出,宏伟的场面,蔚为壮观。2009年查干湖冬捕,曾单网捕鱼16.8万斤,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又多次打破这项记录。传统的渔猎文化,听得我兴奋不已。

妙音寺村的传奇还属这幢:藏汉蒙结合、中轴式对称的古建筑——妙因寺。妙因寺原名妙音寺,于1755年建成,旧址在妙音寺村地界,就是老者讲故事的那个村。传说,清朝末期,历经百年的妙音寺已经残破不堪。当时,北京雍和宫一位高僧,一天夜里,梦见查干湖下流淌着一条河,水源是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中,喷涌而出的泉水汇流而来。河水清澈、神鱼畅游,两岸金山连绵、银山缠绕,波光相映。一幅地下长河与天上银河遥相呼应的画面成像梦中。次日,这位高僧便动身赶往查干湖,刚到此地,就被眼前的鱼跃、耳畔的鸟鸣所惊愕,眺望敖包山,宛若一条长龙横卧。这块吉祥宝地梦境般存在着。这不正是美妙绝伦的仙境吗?此后,妙音寺牵移至此,更名妙因寺。传说虽离奇无从考证,但新址殿堂已于2002年重新修缮。妙因寺依湖而偎,湖光香绕,鸟鸣荷馨。无论是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霞,还是傍晚夕阳西下的余晖,竭尽全力照耀着查干湖,折射出祥和的万丈光芒,映衬得妙因殿堂更加金碧辉煌。

查干湖畔,又一座古典建筑王爷府,展现眼前。

郭尔罗斯王府原址,位于前郭县哈拉毛都镇,素称“世外桃源”“朔北花园”美誉。1946年“土改”时期被毁,2006年按郭尔罗斯前旗末代旗王原府址,异地恢复重建。以四合院为单元,六进六出,布展按史料复原,是一幢博大、豪华的宫殿式府宅。家具陈设、文物、图片、绘彩……宛若历史原貌再现。

丰醉弥乡

玉米秋成晒满场,长杨丛立守其旁。

北方的九月,虽然是秋季,昼间仍保留着夏季的炎热,晨的清凉不见了踪影。傍晚的夕阳穿过云层奔涌着冲散薄雾。一缕缕霞光洒耀田野。妙趣横生的田野,任我信马游缰。不经意间跟随在几头老牛后面走进村子,设身处地体验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歌曲中的惬意。村民们忙碌着秋收,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玉米棒一车车从地里运出,然而,这一切又淹没在拖拉机“哒、哒、哒”的行驶之中。

一位村民老哥在地头往四轮车装花生,我忙举起相机对准他拍照。老哥停下手中的活计,递给我两串粘着黄土的花生秧,秧上面坠满沉甸甸、黄橙橙粒大饱满的花生,他风趣地说:“尝尝,纯绿色的!”我伸出双手去接,淳朴的乡情,传递给我深深感动。

村子里,好多庄户人家,院子中都堆满了玉米棒。男女老少齐上阵。剥玉米的机器运转着,玉米粒直接进入袋子,袋子装满自动封口后,又沿着滚动的传送带码入拖斗车箱。剥粒、封袋、装车,自动化设备一气呵成,全家人仍忙碌得不亦乐乎。还有好多老乡家的玉米已经剥成颗粒,散晒在自家的院子里。我斜卧玉米粒旁小憩,沐浴夕阳的余晖,分享丰收的喜悦。

无意中来到了“田支书家”的房屋后,几间大房屋在长方形院落的一侧。房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棵树干奇异的老山楂树,树旁,也是金晃晃堆成小山的玉米。院子最前面,一簇簇芦苇随风摇曳着,几名身着五颜六色冲锋衣的年轻游客,在苇丛中颔首弯腰捉迷藏。

房屋后院,相对小一些,长满了大大圆圆的青萝卜,一棵棵奋力拱出地面,满满地喜人。好多人在田支书家房前屋后的院子里流连忘返。我脑海中也存入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查干大地,我常常担心自己会遗漏掉一些美好场景和难忘瞬间。因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千奇百艳的美景为快。

云淡风轻

悠悠波中荡,难得此心闲。

顺着田支书家房后的小路右拐,直通影视基地——圣水湖畔。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因拍摄电视剧而文明全国的黄村长家、马莲家、黄老实小卖店和爱情桥。

黄村长家,三间大砖房,外墙磁砖贴面,室内高档实木真皮沙发、大彩电……马莲家,房屋是裸露的红砖墙,屋内摆放着散了架子的桌椅,最昂贵的家用电器是那台巴掌大的半导体……村官与村民的生活环境,多少还是有所区别。

爱情桥边,停靠着一条小船。湖水中,蒲棒草下,几只肥胖的大灰鸭在湖面戏水。岸边,几十只白色、黑灰色的鸭儿们正悠闲地晒太阳。离鸭群不远的狗窝前,趴着一条竖起耳朵的大黑狗,正“狗”视眈眈地盯着我。我怯怯地试探接近鸭群,打算撵鸭子们去湖中戏水,当我经过狗窝旁,大黑狗猛然站立,然后乖乖退到狗窝后面,怯怯地用眼斜瞄着我,那提防的眼神,好像我会对它发起猛烈攻击似的。我悬到嗓子眼的心,瞬间回落下去。我毫无顾忌地走过去轰起群鸭。肥胖的鸭子们一跩一跩摇摆着虫子般朝桥那边蠕动,懒洋洋、蠢乎乎的。看得出“一大家”鸭子们也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养尊处优,“堕落”在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中。

此时,我在湖边简单吃了些自带的食物,算是完成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清理完食品垃圾,便准备动身去南湖湿地。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对我说:“谢谢你!你是徒步来的,还将垃圾收拾干净放入背包带走,不像那几个人,开着豪车,还乱丢垃圾,真与他们的身份不符。”边说边朝宝马车方向一努嘴。我笑了笑,没有言语。他又揶揄地感叹:“有钱人就是富有!肉罐头都扔掉了,真可惜!可是,富有也得有公德呀!也不能破坏环境呀!唉!有钱人就可以蛮不在乎乱丢垃圾吗?”虽然是句玩笑,我却笑不出声来。接着他又自言自语:践踏环境的闲情逸致不配游山玩水,岂能云游四方?我虽未随声附和,但还是赞同他的观点。我想旅游者更得“三思而行”。

从影视基地去南湖湿地,在南湖大路右侧有一条杨树林带,叶子金黄洒满大地,笔直的树干挺拔冲天,长长地整齐排列着,向高空仰望,仿佛一线延伸至天边。路上,依然有迎面而来的自驾车停在我身旁,询问圣水湖路线……又一辆在我前方减速的红旗车驶来,没等停稳,我就朝着影视基地方向一指,司机顿时明白了他想去的方向。在游玩中能够为他人做向导,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假日风情万种,此时旅况千般。

尾声

圣水湖畔徜徉,陶醉的是悦人景色,回味的是难忘记忆。

有人这样赞美:牛羊成群是她如诗的俊美画卷;奶酒飘香是她古朴的蒙古风情;渔歌唱晚是她独具的自然景观。

夕阳渐渐,秋霜淡淡,寒凉丝丝落落,青山不理人间事,绿水不问人间情。

展望湖光山色,赋予我抒笔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