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万彬的头像

李万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26
分享

善暖人间

李万彬

传统美德在中华历史上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在我们身边,乘公交车给老年人让座的人比比皆是,尊老爱幼的事也蔚然成风。也经常有媒体报道:大街上的老年人跌倒,很多人焦急万分、顾虑重重,纷纷动口却不敢动手,视而不见、扬长而去也时有发生。大家要用善良的心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件事。

好多年前,他经历的一件往事,十月的东北秋高气爽,人们普遍穿着薄薄的单衣。那天,夕阳刚落,寒流突然袭来,剧降的温差有十几度,咄咄逼人的寒气令人猝不及防,行人不同程度地打着冷颤。晚上8点多钟,他进入小区时,影影绰绰见邻居大嫂和读高中的女儿,在距楼道门口十几米外,焦急地嗦嗦徘徊。在楼道外,大嫂惶恐地对他说:“有个陌生人在楼道里站好长时间了,她们不敢进去。”他向楼道喊话,没有回音,于是仗着胆子进入,月光斜射楼口,透过暗浊的光线,一位瘦弱的老人倚在楼角拐弯处。

他问老人:“为什么倚在这里?”老人没反应,他再次大声问老人……

老人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后说:“自己从外地来,去女儿家迷了路,外面冷,楼道避风,准备明早亮天再走。”他扭头招呼母女进来,母女经过老人身边时,还指着老人骂缺德。他目送母女俩上楼,心想有些过份。这么冷的天,老人在楼道倚一宿,身子骨能抗住吗!何止是冻出病呀!他没多想什么就对老人说:“上四楼,去我家住一宿吧!”老人不想麻烦他,但也没有其它办法。老人吃力地随他上楼,刚上到二楼就气喘不止。面对老人他实在无能为力,背着和抱着都怕伤到老人的筋骨,他只好掺扶老人上几个台阶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到他家足足用了半小时。进入屋内,扶老人坐在床上,老人身体略瘦,穿一套整洁稍旧的蓝色中山装,脚下是一双老北京布鞋,干净的袜子,白色的鞋垫,看得出老人是有备而来。

他给老人煮了碗方便面,并询问老人有什么亲属在本地。老人听力特差,他就用笔写字向老人询问,老人认识字,得知老人今年80岁,还有儿子、女儿的工作单位和固定电话。他喜出望外,接连拨了几次电话,但都没人接,也许是老人记错了。固定电话刚刚进入家庭,并不普及,BB机是时尚的通讯设备,使用手机的人更是微乎其微,手机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哥大,通讯并不是很方便。

平时,他习惯把方便面泡着吃,现在他特意把面煮得非常软,调料的味道很快扩散出来,香气四溢,老人只吃了一点点,两个荷包蛋一口没动。他也饿了,看着老人吃剩的面和荷包蛋咂了咂嘴,不吃掉有些可惜了,但还是被他放到了一边——老人毕竟不是他的爷爷和家人。又过了两个小时,仍然没有一点消息,点热电褥子让老人休息。他在客厅中间,铺了一条棉被算是打了个地铺,一觉醒来,天已放亮。继续拨电话,仍然没有消息,上午九点多钟,终于联系到老人的家人……

老人的家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在饭店准备了晚宴,盛情难却,他应邀前往,老人的二十几位家人和子女们的好友已经围坐在圆桌旁。筵席上,所有的人举杯都要说上几句对他的感谢,仿佛对待恩人那样敬奉着他,他很受感动。

老人的儿子感慨地说:“自己遇到这件事,都做不到收留,甚至不敢收留。”这句话很真实,没有一点虚伪,并取出一沓钱塞给他,被他婉言谢绝了。

一位朋友插嘴说:“昨晚,老人的小儿子在寻找老人的路上发生车祸,一部分家人还在医院陪护,你可别嫌钱少呀!”听得出是在开玩笑。

突然的玩笑,他无言以对。他环视了一周,仿佛都在期待他的回答,真的很尴尬,又像做买卖那种讨价还价。他情绪有些激动,心想:人为什么总是把事情和利益联系在一起,难道就不能有善良吗?一件小事,演绎成对他的人格侮辱。

第二天,单位收到了感谢信,段长在全段交班会上表扬了他,他周围发生了不小地轰动,然而,讥笑嘲讽也接踵而来。他的家人虽然不赞同,但也没有责怪,更多的是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不熟悉他的人说他想表现什么,熟悉他的人为他惋惜,挺精挺灵的怎么做这么傻的事。还有让人难以理解的说法——因为他收留老人,造成老人的小儿子在寻找途中发生车祸,责任在他,言外之意还是不该收留。这都是什么逻辑!人们为什么要这么想?

不久,铁路因为体制改革,段长调到铁路办事处任职,他所在段也整体合并到内蒙一个铁路段。又过几年,在内蒙铁路段迎接办事处领导检查。检查领导就是老段长,他向老段长汇报工作时,老段长认出了他,并把他几年前收留80岁老人的事,向他现在的段长讲了一遍。老段长说这件事,他走到哪讲到哪,为自己曾经有这样的职工而自豪。

同志们对他刮目相看了,他很欣慰。欣慰——不是因为同志们对他的刮目相看,也不是老段长对他工作的肯定,而是这么多年来,老段长还记得他当年做过的那件事,真真切切体会被肯定的感动。

收留老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那晚的寒流,挽救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

愿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民族之风,舞漫中华大地,人间有爱,善暖人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