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天待在家里,坐在一个每天几乎都不会改变的位置上,几乎每天都吃着差不多的食物,似乎每天都过着一样的日子,除开每日的天气变化的不同会导致屋子的光线变化,以及随时根据时间的不同做着相似而又非似事情外,每天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着。为了让生活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些不同,所以,决定写一些文字让生活更加丰富一些。
“开始”
在1973年的南方城市的农村里,那时候的农村,大多都也是差不多的。从远处看,房子的结构就像是数学结构里的长方形,只不过最长的两条边,有一条是被取缔掉了的。因为那是主人家需要拓展视野的。如果房屋整体结构要是像长方形那样封的死死的,人在这封的死死的屋子里,是活不下去的。
小春花就出生于那样的房屋结构中,她出生在春天里,家里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姐姐最大,哥哥大她三岁,弟弟小她三岁。姐姐叫小羊花,哥哥叫小江,弟弟叫小牛。加上小春花的爸妈,他们一家6口人住在长方形房屋结构的右侧(以面对正屋的方向计算),左侧呢还住着一大家子人,是小春花的二爸。总共12口人,生活在这个长方形结构的房屋中。
那时的大人们,穿着朴素,每天早早起床,天不亮就出门去挣工分了。自然,小春花家里也同样如此。小春华的母亲柄云出生于1948年,自小家里也是条件不好,家中4姐妹,她为老大。她自己的亲生父亲去世的早,后来另嫁,生下了最小的妹妹。只是糟糕的是,继父的脾气不太好,总是打她。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她又为老大,所以早早的就将她嫁给了小春花的父亲。
小春花的父亲呢,和小春花一样,都是排行第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当小春花的母亲嫁给小春花的父亲时,小春花的婆婆也还在世。小春花的婆婆为他的四个儿子各自分了家。大儿子分在了离她的不远处,二儿子和三儿子分在了一处,幺儿子最远,但都相距不远,几乎是沿着河流住的。同时,四个儿子也都分别取了妻,生了孙辈。对于小春花的婆婆来说,可真的是子孙繁茂。
小春花还在襁褓时,大多是姐姐哥哥一手带大的。父亲母亲由于要担起家里糊口的重任,每天都要早早的起床,和相熟的邻居一起去挣公分。只是,小春花的父亲身材干瘦,性格温温的,做事比较慢,但是够细致。这个性格在当今这个社会,可能会比较适合一些岗位,但是对于当时是靠公分考完成任务量的时代,这种性格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小春花家里的情况就不是很好了,不过,多亏了小春花母亲的麻利和邻里亲友之间的帮助,才勉勉强强的将公分挣到手了。随着时间的过去,眼瞧着别家过得顺顺当当,自己家里确是勉勉强强,也正是因为如此,小春花的母亲就开始觉得小春花的父亲有些无用,派不上用场了。再加上她还可能有些受到她继父的影响,脾气也火爆。所以,家里时不时地就会传出一些不太好听的声音出来。
虽然小春花的父母为了生活有些小吵小闹,但是我们小春花还是有些小幸运的,因为她拥有一大群喜欢和爱着她的哥哥姐姐。由于受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小春花的父亲的姓氏宗族在当地来说也算是有些声望的。所以,她父亲家里与当时来说,也是既注重规矩和礼仪的,再由于他们是4个儿子,所以他们家中也还是比较注重只是知识的传承的。既是注重规矩和礼仪的家族,那么小春花的二爸对于他们家里自然也是少不了一些关注的。虽然有心想要从中调解一二,可小春花的母亲又并不是一个能非常听得进去的人,所以也就只有作罢。无法调解父母的恩怨,小春花的二爸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孩子们的身上,那么,他的孩子们也是有样学样,自然对小春花姐弟是关爱有加。
随着高考的恢复,小春花的大爸,二爸,幺爸。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自己的事业的起点。大爸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业,二爸从医,幺爸育人。那小春花的父亲呢,从事了农业这一行。感觉还是不错的,每一行都有人从事,每人都有可以安身立命的饭碗。
阳光下,光影交错,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田间的玉米杆摇曳着那曼妙的身姿,孩子们的衣角肆意的飞舞着。田间水稻田里的倒影,折射出了他们的前进方向。为首的孩子,个头比其他孩子的个头要高些,穿着与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一样的衣服,挽着裤脚,穿着草鞋,在前面昂首挺胸的走着,后边跟着7、8个小孩,垫尾的是小春花和幺爸的儿子小明。就这样,一群像一支军队的“儿童军”在为首的孩子的带领下,朝着他们的目的地行进着。随着为首孩子的一声“到了”。孩子们就都停下了脚步。
“小春花和小明就留在这上边,把我们捞上来的,都装进娄娄里,秀兰你带到点儿。”为首的孩子朝着一个个头比小春花和小明都高出一截的女孩儿说道。同时还仔细的叮嘱了一番要怎样做不会让他们今天的成果跑掉。说完为首的孩子就下河中去和其他的孩子们忙碌起来了,至于小春花和小明对于刚才那位大哥哥多叮嘱的事情有没有听懂,小明,小春花是不太知道的,看到秀兰姐姐点头答应好,小春花也随着秀兰姐姐点头,至于小春花自己有没有听懂,小春花自己是不知道的。“快点来,装起。”声音响起的同时,一条摆动着身体的鱼儿就出现在了小春花、小明和秀兰姐姐的视野里。还是秀兰大些,记得注事情些,反应也要快些,赶紧将那条鱼儿按照大哥哥教的装进了娄娄中。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光散发出来,倒影在孩子们那“忙碌”身上。可惜小春花和小明年龄小,反应慢,也就只是跟着姐姐的屁股后面,随着跑,看着姐姐做而已。虽偶尔也会出出力,但也是姐姐指哪打拿。没办法,人小,自己又不懂,就只有照着姐姐说的做。不过,那天孩子们“出征”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收货了一大娄娄,差点还装不下了。最后还是大哥哥决定,让各家的孩子分一些,带回家去。夕阳下的他们就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一样威风,一路上嬉闹着回各自的家了。
那时的小春花是快乐的,纯粹的,被哥哥姐姐们关心喜欢的。虽然她的母亲经常嫌弃他的父亲,虽然身上的衣服有着各种各样的补丁。但是小春花是开心的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的。哥哥姐姐们呢,由于在干坏事的时候,多了些帮手,而且这些小帮手得了好处自然还不会回去告状,用的呢,也是顺手,所以也就时常带着这些小家伙们干些“坏事”。至于这“坏事”嘛,也不过就是去偷偷的摘点山上的果子呀,偷偷的去比赛爬树呀,或者偷偷的在石板上趖滑滑梯,把裤子趖了几个破洞呀,又或者站在附近帮忙放放哨呀什么的,这些“坏事”。总之呢,哥哥姐姐们走到哪儿,小春花和那几个比小春花还要小的孩子就会跟到那里。相比较与小春花的大爸离着他家里的距离,而她们和幺爸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况且小春花她们又和她二爸住在一个屋檐下,所以时常就会见着这样的情况,二爸家的孩子带着小春花家的去找小明家的一起出去玩。时常还未到小明家门口,老远就朝着他家喊“明娃儿,快出来”,不一会儿,就会飞奔出来三两孩子,跟着二爸家的孩子一起消失在了乡间的小道上。
可是,伴随着哥哥姐姐们的长大,到了该上学读书的年纪了。自然而然的就不能够带着这些不够年纪上学的一起了。所以小春花就留在了家里,帮着家里分担家务。由于土地改革,小春花家里分到了一些土地。虽然地里种着粮食,可是家里有六口人,加上哥哥又要上学需要学费,还未算猪羊鸡鸡的口粮。原本就已经是勉勉强强,收成不好的时候还要先将哥哥的学费先挤出来才顾得上小春花及其家人们,所以,也是有些紧巴巴的。小春花的母亲是在没办法了,要是再不另想办法,家里就过不下去了。所以,白天就干着农活,晚上就将家里的豆子拿出来,制成豆腐,在当场的时候拿去售卖。父母出去干活,家里煮饭喂牛,喂猪的事情,自然就交到了姐姐和小春花的身上。
此时的小春花也和之前一样,姐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有不会的地方,姐姐也还是会细心耐心的教。尽管有些做的让姐姐觉得不如意的地方,但姐姐也不会过多的责怪,只会提醒小春花,下次该怎样做,下次又该注意些什么。所以,姐姐在小春花心中的形象,不仅仅像是别人说的能干,灵活,麻利。毕竟,曾经有人是这样认真的对待过她。可是这样一个在小春花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个人,却生病了。那次发病,小春花只是愣愣的看着,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姐姐为什么会抽搐,为什么会露着白色的眼睛嘴里却吐着泡泡。后来母亲带着姐姐去看了当地的乡间医生,医生说那是“母猪疯”。那时的小春花,依旧是什么都不懂,只是晓得姐姐是扯母猪疯。小春花不记得姐姐发过多少次病,也不记得每次姐姐每次发病时的病状。她只是大概的记得,姐姐是在14左右发病后,就去世了。姐姐活成了永远的十多岁,可小春花是还要继续往前走的。
姐姐走后,家里分担家务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小春花的身上,为什么就是小春花的身上,而不是她哥哥身上呢?因为哥哥要去读书,时间不多,回家还要做功课。不过偶尔也还是会来帮帮忙,帮帮妹妹烧烧火,洗洗菜,打打下手什么的。直至他上初中住校后,平时他就很少回家了。不过家里农忙时,学校会根据农时放假,自然也就早早的回家里来帮忙了。虽说有哥哥在农忙时回家里来帮忙了,可当时农忙并非只是小春花家里一家农忙,农忙时是几乎每一家都很忙。所以,小春花家里人就会在那几家里轮流转,首先是她婆婆家里,接着是大爸家里,再接着是二爸家里,然后是自己本家,最后是幺爸家里,轮到哪家,就在哪家家里吃饭。由于小春花这几个爸家里大多都是儿子,除开小春花的姐姐,基本上每一家里,都只有一个女孩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女孩子就被聚集起来负责后勤了。只不过,大爸家里的姐姐由于和剩下三家的年龄差距太大,当小春花长大并且能做家务时,那位姐姐早已嫁了人了,所以聚集在厨房里的多以秀兰为主的后勤,只不过,还得受到婆婆的监督。在小春花的记忆里,婆婆是一个很歪(凶)的人,规矩也很多的人。桌上碗筷要怎么放,东西要怎么放,吃饭有哪些规矩,如果有哪些没有做对,婆婆反嘴就是一顿骂。也不知道对于小春花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她曾见识过惹婆婆的其中一个孙子辈儿,被撵了二里地打。由此可见得,小春花婆婆的精气神还是很足的,可这样一个精气神倍儿足的人,最后在眼睛旁边长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的痣,被她自己抠烂了,最后化脓感染而死。后来,小春花听伺候婆婆的母亲说,走之前,似乎疼的未曾睡过整觉,有痣的整个眼眶都窝下去了。
经过这么一番的锻炼,小春花的厨艺自然是没问题的,甚至比她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文中,有说过,小春花有一个弟弟小牛,小她三岁。由于他是最小的,又是儿子,再加上母亲的偏疼,所以,他的性格就有些调皮。小牛是在小春花的姐姐在世时就出生了的,可姐姐是要帮母亲分担家务,而小春花又要帮姐姐分担,所以,照顾小牛就变成了替姐姐分担的任务,不过,时不时地有姐姐的帮忙,小春花到也觉得还行。等到小春花9岁时,母亲终于将她和小牛一起送进了学校,可惜那时姐姐已经不在了。所以他们进学校还不是如今的孩子这般,背个书包就上学去了。进学校时,是需要带着背篓去的,晚上归家回来的必须是满满一背篓的草。否则,等待小春花的就会是一顿打。虽然小春花老实,每每上学归来,背后都是满满的一背篓的草,可是这顿打还是没有避免掉。挨打,并不是因为每天老老实实的将草割完背回来了,是因为家里那各种琐碎的事。由于小春花和小牛去上学了,家里就基本靠着她的母亲和父亲两个撑着,可是家里不仅有农活,还有家里的各种牲畜的喂养等琐事,可父亲又是慢性子,所以,基本家里就是靠着母亲一个主力撑着,从而也让她的脾气变得更加的急躁。脾气一急躁,那么对于家里一些没有做好的琐事,或者做事情稍微有些延迟,那么,棍棒就会在来的路上,有时动作稍微反应慢了,棍棒就直接落在身上了。也许,你会想问,小牛呢?是呀,小牛呢?当时的小春花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是会打她?为什么家务都是她在做?只是,小春花不知道的是,她的母亲自己都是不明白的,她的母亲自小家里就穷,父亲早逝,继父更是时常打骂,母亲更是说不上什么话。所以,对小春花的母亲来说,打骂也许就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她虽说不识字,但是算账确实把好手,所以她的豆腐生意也还算做的下去。可因为她不识字,所以,在当时那个时代,她和大多数的妇女一样,都觉得儿子是好的,是要跟一辈子的,是靠得住的,儿子是将来是要出去闯天地,挣事业的;女娃儿呢,将来不管咋个说,反正都是要嫁到别个屋头去的,感觉现在不管怎么养,都是在别家在养的,反正,在自己的身边待不了一辈子的,即待不了一辈子,那就是靠不住的,即靠不住,那么,现在就要好好锻炼她的家务能力,起码将来到别家去了,自己还可以得一个“教女有方”的美名。至于说,读不读书,识不识字,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自然,对于靠得住的人,自然是不能沾染靠不住的人手上的“俗务”的。所以,即便是小牛上学回家后,背篓是空空的,或者是耍写小聪明,将草放的松松的,小春花的母亲也从未说过什么。可是,小牛呢,从一个小孩子开始,便看见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姐姐的,姐姐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不会太高了,再加上当时的风气的影响,于是,就开始有样学样了,以他一个小孩子,又是怎样有样学样的呢?无非就是将自己做过得错事,安在了姐姐头上,再无非就是状告姐姐哪样哪样做的不好,以他小孩的方式让姐姐接受着来自母亲棍棒的教育。小牛也是接受过母亲的棍棒教育的,也知道母亲的厉害,有时,看见姐姐背打的狠了,他就跑开去,去找不远处的同伴去玩了。小春花呢,有时被打的狠了,是家里都不敢回的。有一回,小春花记不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因为被母亲打的实在太狠了,她就跑出家里,直到晚上都不敢回家。最后还是小春花的二娘来寻她,将她悄悄的带回了二娘的家。小春花的二娘是个温和善良的人,看见小春花被打的伤,都直忍不住伤心,从二爸那里拿了药给她擦上。第二天,二爸带着小春花去和她母亲说了半天,她母亲才放过了她,小春花才得以回到了家。
看到现在,您是不是会觉得奇怪,小春花一个9、10岁的姑娘,被冤枉,被诬陷是不会反抗吗?是不会狡辩吗?小春花是反抗过的,也狡辩过的,可是父亲说不上话。母亲不信,,又或者说,她心里清楚是谁做的,可儿子是她的心头肉啊,是她将来要依靠之人啊,她又怎么舍得呢!所以,在母亲三不五时的棍棒下,小春花就明白了狡辩反抗是没用的,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让母亲那一颗从未正的心掰回来。既然反抗狡辩无用,那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所以,有时小春花被打的有点凶的时候,就偷偷跑出去躲着,到了夜晚就再偷偷的跑到二娘家里避避,第二天再回家。二娘心好,每每看见了小春花挨打,就总是会想各种理由拉着小春花到她家里,避一避小春花的母亲的棍棒。也亏得小春花的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二娘的助力,才让小春花稍稍的喘了一口气。
“咯咯咯~”公鸡打鸣的声音在山谷间此起彼伏的回荡着,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小春花的母亲和父亲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小春花自然也早早的起来,收拾了家里家务,背着背篓出发上学去了。今日所做的事情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可生活虽说是没有不同,但多少也有些不同。就是小春花通过了一年级的测试,可以上二年级了。只是前两天老师说要交二年级的学费,小春花回来同母亲说过,母亲当时没有说话,既没有答应也没有说不行,只是转身去做她自己的事情去了。所以,今天还是和昨日一样,空着荷包去上学的。放学归来后,放下背篓,做好了晚饭,等着父亲母亲回来吃饭。等父亲母亲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饭后,在厨房里,小春花的母亲告诉她,她不用去上学了,因为家里已经没有钱来供她读书了。小春花听后,没有说话,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活儿。但小春花的母亲知道,小春花是听到了的。小春花其实心里早早地就知道,母亲是不会让她上学了的。因为家里供哥哥和弟弟读书就已经很勉强了,又怎么会有多于的钱让她去上学呢,毕竟她能上一年级,也还是哥哥在家里帮她说了情的。可是,小春花心里还是有些难过的,对哥哥和弟弟也是羡慕的。同时,也是有些不甘的。为什么哥哥和弟弟就可以,而我就不可以呢?没有人告诉她答案,她自己也没有想出来答案。只是将这个问题藏在了心底。
“结束”
“砰砰砰...砰砰砰”响彻山间的火炮声震耳欲聋,火炮爆破后留下一地红色的外壳,一圈一圈的火炮下来,堆积起来的外壳,就像是给田埂铺上了层红色的地毯,只是这“红毯”去不是真真正正的红毯,它是稳稳的铺在地上,除非人力移动,基本是不会动的,而且脚踩上去有软的感觉。可这“红毯”它并不稳固,他会随风而起,不知会飘向何方,脚踩上去,也是和踩土地一般,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甚至,这种“红毯”还会黏在过路人的鞋上,跟随鞋的主人一起回到鞋的主人的家里。
是的,小春花结婚了,在小春花22岁时,她嫁给了离家走路要一个小时的一个姓周的人家,她嫁的是周家的二儿子周通晓。周家有三姊妹,大的叫周通起,已婚,有两个儿子;最小的叫周美兰,未婚。周家的房屋结构和春花家里的都差不多,只不过周通晓的父母是住在周通晓这头的,周通起一家住在对面那头。春花和通晓住的方向和在春花家里是一样的,面朝祠堂的右手方向。可是,婚后的生活,也还是不容易啊!其实周家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甚至在那个村子里,由于只有周通晓的父亲住在那,也没有其他周家的任何的亲戚在那,和别家相比,就有些势单力薄了,以至于,周通晓和周通起小时候都会遭受别家人的欺负而不敢告诉父亲。这些事情,春花也是在结婚后才知道的。春花和通晓结婚后,春花的公公就分家了。春花他们家里被分了一坨账。为了还清这笔账,他们两商议了,决定通晓出去打工,将这笔钱还上。通晓走了,家里就只剩下春花一人,和周家人住在一起。这样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想要日子平顺,在那个任何物质都宝贵的时代,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春花和周通起一家合不来,而周美兰呢,因为自小和周通起关系好,自然是和周通起一起了。可想而知,春花的日子过的有多难了。不过,长大后的春花,也还是懂得反抗,懂得争辩的。虽然时常和他们有摩擦,但是春花也不至于被随意拿捏的,再加上,婆婆和公公还算是比较公正,时不时地主持一下公道,春花一个人才没有被欺负了去。
婚后第二年,春花生下了一个女儿,他们取名儿叫小圆儿。生下小圆儿的时候的,春花的二嫂将小圆儿抱给通晓的时候,跟他说“是个女娃儿”“女娃儿就女娃儿嘛,又不咋子”说完就伸手将小圆儿抱进了自己的怀中。春花一直都记得这一幕,因为在她生产的当天,在她隔壁的产房里,一个丈夫正打着刚刚生产完的妻子,而他打她的原因,春花的二嫂告诉她,仅仅因为产妇生的是个女孩儿。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着,春花的日子也在不紧不慢的过着。小圆儿在春花的照顾下,也在不紧不慢的生长着。不知道为什么,小圆儿的记忆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小圆儿记得,大概在她6岁的时候,父亲将她和母亲接走了,接到了小圆儿父亲打工的城市,和父亲一起生活。而父亲将他们母女两个接走的原因。小圆儿的记得很清楚,因为那天晚上的动静太大,导致她晚上基本没有怎么睡觉。那晚小圆儿的母亲春花和通起动手了,具体什么原因,小圆儿不太也没太听得很清楚,因为那时她已经在床上躺着,准备睡觉了。只是等门外边的动静大了,周通起和春花的吵闹声大的足够整座山的人家都听得到的时候,小圆儿的睡意就完全没有了。她只是躲在自己的被窝里,不敢出去看,因为她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母亲会有这么大的嗓门吵着周通起。可这小小年纪,哪里康德住睡觉的旨意,在听到吵闹后不久,就沉到睡意里去了。也许是怕同乡村其他的人看笑话,春花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叮嘱小圆儿,如果遇到同乡的人问昨天家里是不是在吵架,就说他们没有吵架,只是声音大了些。那时的小圆儿哪里懂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只是点头答应了春花,就出去和同乡的孩子出去玩了。回来的路上,果然遇到了有问昨天家里是不是在吵架的人,于是,小圆儿就照着春花教的回答了。
小圆儿来到父亲的城市后,春花计算着,小圆儿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于是,就计划着怎么样给小圆儿找学校。在周家的亲戚的指点下,小圆儿就在一家离父亲居住的房屋有半个小时路程的小学上学,只不过,学费要比在当地的学生要贵一些。不过,好歹学是上着了。
小圆儿的父亲周通晓,比春花大三岁。小时候生过一场病,生病后就在也没去上学,差不多也就小学刚刚毕业吧。小学才刚刚毕业,是在太小,出去打工都没人要,所以就跟着村里一位家具师傅做学徒。做家具呢,是要东奔西走的,所以,周通晓也算是走南闯北了,虽然只是在不同山间走走停停,但是也多多少少涨了些见识。和春花结婚后,周通晓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具,只不过,由于被父亲分了一坨账。最后不得不放弃手艺,外出打工。
小圆儿来到城市上学后,每日就乖乖的上下学。春花呢,就留在家里,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和通晓的生活。在小圆儿的记忆里,在上小学的时候,春花虽然不会每天接送,但是会三不五时的“抽检”小圆儿,看看她有没有走那些没人的小道儿。因为在春花那个年代,有人贩子出没,所以,春花就非常的谨慎,于是就在家里隔三差五的跟小圆儿叮嘱,不要走那些没人的小路,放学后直接回家,哪儿都别去。幸好小圆儿是非常听话的,也从未出过差错。
其实小圆儿这么听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很怕春花,那种身心的惧怕,在当时的小圆儿来说,她是不明白的。直到后来小圆儿长大,才明白,那是因为春花对她太严格了,所以她才会如此的惧怕。而春花呢,为什么会对春花如此的严格呢?可能是因为之前生活的种种,让她意识到,读书认字的重要性。所以,她对于小圆儿的学业卡的是非常的紧,不仅小圆儿的学业,家务上,春花也会让小圆儿做。虽然家务上春花是熟手,不过遇到学习上的事情,有春花不会的,春花就会带着小圆儿四处求教,似乎要将自己以前没有学习到的,在小圆儿身上要将知识全都学到一样。这种严格,直到小圆儿小学毕业后,才稍稍有些松懈。也是在小圆儿快要上初中的时候,春花开始了她的打工人生,开始是散伙活儿,后来渐渐上手后,几乎就开始全职了。
小圆儿的生活几乎是和普通的学生生活是一样的,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直到小圆儿考上高中,春花都一直陪伴在小圆儿身边,从来没有离开小圆儿超过一天的。不过,也有超过一天的,就是小圆儿的婆婆去世了,春花回老家办丧事,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没办法,小圆儿就只有托付给了邻居照顾。在小圆儿的记忆中,在她读书期间,似乎家里总是有人在不断的去世,其实在她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去世了。小圆儿的爷爷在小圆儿出生前三天走了,骨癌晚期;小圆儿的婆婆在小圆儿小学时走了,中风后摔了一跤,发现的时候,人都硬了;小圆儿的外公在小圆儿初中时走了,算是自杀的;在小圆儿外公走的第二年,小圆儿的小舅舅也就是小牛,在外打工救人窒息而亡。那时的小圆儿,虽然没有了春花的认真读书的死命令,但是春花对小圆儿的学习还是很重视的。自然小圆儿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学习上,她所感受到的,只是听到一个消息那么简单而已。
由于春花对小圆儿学习的重视以及支持,小圆儿也是个努力的孩子。按部就班的上了大学,按部就班的大学毕业,按部就班的进入社会,按部就班的找工作上班。一切步骤都非常的稳定,和大部分的人生都也差不多。而小圆儿也就这样生活着。直到小圆儿的外婆开始生病,小圆儿的生活似乎才开始有了些波澜。
小圆儿记得,那是有一年过完年,大概正月初四的这么一个时候。她收到了春花的消息,让她去哪哪接她外婆去。她当时就在想,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到自己家里来?毕竟一个几乎二十年都未曾涉足自己女儿的家的人,也不能说是完全一步都没来过,虽然偶尔也会来,但她外婆从来没有在自己家里过过夜,这样的人,又怎们会突然之间到自己家里来?看春花的消息,言语间似乎还透露出,似乎要在自己家里常住的这么一个意思。小圆儿没想明白,但还是收拾出门,接人去了。
外婆住在家里有几天了,几乎每天都会出去转路,到了一定的点,就会回家弄菜做饭,白天,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在家,晚饭人会多一点,不过,每回都是等到小圆儿下班回家后,所有人才开饭的。倒也是其乐融融的一大家人。从她住的这几天里,从她和春花的零星的对话中,小圆儿似乎知道了她为什么来自己家里。自从小牛去世后,她就和小圆儿的舅舅一家在一起生活,小圆儿舅舅一家,人员是比较多的。本来只有小圆儿舅舅一家5口在一起生活的,后来,由于他岳丈去世,担心在老家一个人也不安全,所以,他将丈母娘接到了城市里来。那么家里就有6口人了。人一多,那么自然,江湖也就出现了。家里的两个老人不对盘,又是农村出身,总是因为极其小的一件事情就在背后各自的使“手段”。而且外婆还和她的媳妇不对盘,总是觉得,这个媳妇不孝顺她。小圆儿其实经常到她舅舅家里去,也经常和舅妈接触过,她觉得舅妈其实也算不上是不孝顺,虽然口直,但心却不坏,对待小圆儿外婆也算是和气。只是她外婆觉得这是她儿子的家,她是理所应当的可以住的,但是她的亲家是不可以的,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可她亲家也不是个好惹的人,亲家比她更凶,更会“发疯”,动则不择的逮着人就乱骂。有了这两俩尊老的“互动”,自然那个家里,乌烟瘴气的一团乱麻。即便是小圆儿,也曾听到她外婆给她母亲打电话,诉说着在那个家里的各种。由于小圆儿外婆对于她自己媳妇长年累月的“怨愤”,终于,在那年刚刚过完年的时候,由于媳妇的随口的一句话,她走心了,于是她下定决心的要到女儿家里来住了。
小圆儿外婆来小圆儿家里没两天,她和春花说腰痛,还跟春花抱怨着说她腰痛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她的儿子和媳妇管都不管。由于她外婆之前有摔过一跤,春花担心,是不是她的旧伤复发,于是,就带着她母亲上医院了。不久医院结果出来了,似乎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可在等待做检查期间,春花母亲的疼痛也在日益的加重,看着自己母亲疼的整晚的睡不着觉,春花想要帮她母亲分担,却有心无力。关心则乱,于是春花便开始了找各种偏方,老太太也很配合,可是,就是并不起效。直到检查结果出来是癌症晚期后,春花才几乎停止了各种偏方的找寻。其实春花偏方的停止,主要原因还是老太太知道是癌症晚期后,死活不肯再治了,谁去劝都没用。没办法,春花和她哥哥商量后,最后决定将她送回老家去。
小圆儿呢,从她外婆去开始检查的时候开始,她是全程参与的,因为她的母亲识字不多。其实小圆儿在跟着母亲一起出入医院,一起出进家门口的时候,有时,心里是有些怨怼的。明明你是有儿子的,为什么不是你的儿子来陪着你一起检查?为什么曾那么喜欢,那么肆无忌惮的偏袒的儿子,不来你的跟前伺候?为什么在曾经自己身体最好的时候,从来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如今,身体不好的时候,就想到自己的女儿了?可即便是有不满,小圆儿看在自己母亲的份上,虽然嘴上有时会调侃几句,但办事儿是从来没有过一丝的马虎过。小圆儿这些怨怼,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曾经她在小的时候问过春花,为什么要管她读书,管的这么紧?春花告诉小圆儿,是因为她自己没有读书,现在走哪儿都不识字,走哪儿都受限制,走哪儿都吃亏,她希望小圆儿可以多读书,多识字,这样以后才可以不受限制。只是,那时的小圆儿太小,不太懂得吃亏受限制是什么意思。直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亲眼看见了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因为不识字,没文化而吃亏,受限制的辛苦时,才明白了母亲的一番苦心。后来,她也曾找外婆问过,说为什么不让她母亲读书?而她外婆也从来只有一句因为家里穷,偏心的事却从来不提。后来从春花嘴里亲口听到的不仅是因为穷,还有因为外婆的偏心时,小圆儿心里对外婆是怨怼的,也是心疼母亲的。
小圆儿的外婆被送回老家后不久,就去世了,她死在了一个拥有大太阳的一个早晨,走的很安详。发现她走的人恰好是小圆儿。因为当时轮值的小圆儿的舅舅,恰好起身去上厕所了,小圆儿醒的早,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看看她外婆的情况,就是这么恰好的轮值替换,就让小圆儿见证了一个生命的终结。本来小圆儿对于外婆的离世,对于她自己本身来说,是没有多少感觉的,毕竟,她和外婆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亲近。只是当她听到,春花对着已经没气的外婆一声声的喊“妈”时,小圆儿产生了一个假若那是我妈躺在那儿的联想,一下子就绷不住了,躲回一个没人的房间里,嚎啕大哭。可转而一想,明明难过的应该是自己母亲,她在这为着这不着边际的联想在这嚎啕大哭,简直是浪费眼泪。擦了眼泪转而就出了房间去忙活了。在忙活的时候,小圆儿看见天上的星星刚刚退却,月牙儿还挂在天上,蒙蒙亮的天空被要即将升起的太阳照耀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透着些被照射着的蓝色,山间的树林也都才刚刚显出了型,鸟儿的叫声依旧交替的起伏着。只是,有一个生命在此时此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的消逝了。
对于外婆的离世,小圆儿其实是有些复杂的。她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妇女一样,拥有着那个时候的妇女一样的特点,虽然在小圆儿眼里,那些特点并不是什么好的特点,她自小家里贫穷,几乎未曾得到过父亲疼爱;嫁人后,家里依旧不好过,丈夫支棱不起来,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撑着;儿女成家后,虽各自有所生活,可为了帮儿子们分担压力,有帮着带娃,给儿子家里打下手;中年时,丧子丧夫;幸而晚年还算是苦尽甘来,至少在儿子家里衣食无忧。对于她的重男轻女,她的不公平,小圆儿其实是讨厌且怨怼的,明明她自己也是个女子,为什么自己去还要将这“重男轻女”观念继续的传承下去?明明作为一个母亲,却对自己的女性孩子如此的嫌弃,如此的讨厌,甚至,当她有了孙女或者是外孙子女的时候,在她们的面前都也毫不掩饰的嫌弃和讨厌,小圆儿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母亲不应该是天生的就会爱自己的孩子们的吗?即便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也不应该嫌弃至此啊!小圆儿想不通,为什么要到人生最后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个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女儿呢?是因为预感自己可能会大限将至,所以才想着到女儿家里来“赎罪”吗?小圆儿想不到答案,也得不到答案了。
小圆儿的母亲春花,在自己的母亲过世时,过世后,小圆儿仔细的观察过,似乎也不是那么的伤心。小圆儿觉得,在她母亲的认知里,难过,伤心,是没有多少作用的,因为她在外婆生前已经足够的尽孝了,死亡又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她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只是后来回到城市的时候,偶尔也还是会念叨一下,那个有着熟悉名字的电话再也不会来电了。以小圆儿的道行,她看不出自己的母亲,是真的不难过还是假的不难过,看着母亲和往常几乎一样的生活,小圆儿暂且当自己的母亲不是那种很难过的吧。小圆儿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对于她的母亲这个人,是怎样的一种的情感,可能也是一种好坏参半的一种情感吧。曾经小圆儿亲眼见到自己的母亲质问她的母亲,为什么不让她读书?她的母亲面对这个已经有一孩子的女儿,也只是眼神躲避的说着是因为自己家里穷,然后便又转移到别的话题了。小圆儿不知道她的母亲是不是真的信了,在她外婆中年丧子丧夫后,她的母亲对于外婆的态度有些转变了,直到后来时常通话多年,她们似乎才更加亲近些。小圆儿长大后,问过自己的母亲,你恨外婆吗?可春花没有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转移了话题。根据小圆儿的观察和对自己母亲的了解,她觉得,春花是有过的恨意的,只是随着时光流转再加上她自己乐观体贴的性格,将她的这恨意慢慢的消解掉了。外婆曾经对她不好的,她没有忘记,只是,她选择将那些记忆静置,不再触碰。
对于自己的母亲春花,小圆儿是怎样想的呢?也许更多的是心疼吧。她心疼自己的母亲,明明自己从来都没有做错过什么,甚至什么都没有做过,为什么从她生下来就是个错误?既然是个错误,为什么又要将她生下来呢?是不是只要当时的医疗科技发达些,也许他的母亲就不会让她出生?可即便是出生了,却偏偏时运不济,再加上这么个家庭,让她遭受这么多的苦难。幸好命运并没有将路堵死,尚留了一些可以喘气的缝隙,让她在这个受尽苦难的日子里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帮扶。小圆儿觉得,她最佩服母亲春花的一点就是,她可以讲那些不好的事情统统的选择忘记,只记得那些曾经帮扶过她,善待过她的人,并怀着感恩的心情时常的和她们交际着。还有一点,小圆儿也是佩服的,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认字不多,所以,成年后的春花就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的心,正是因为她保持着这样的心态,可能才造就了今天这样的她吧。也许也正是这样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没有让她成为和她母亲一样的人吧。
小圆儿自己呢,从她外婆去世后,她的意志是有点消沉的,毕竟,第一次这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结束,消逝。在小圆儿差不多快要二十岁的时候,她曾经看到过一条视频,那年天津有一个厂爆炸了,瞬间那片地就被炸出了一个大坑,不知道又有多少命搭在那儿。当时,小圆儿就觉得,生命好脆弱,好无常,她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过,这种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的,虽然之后照旧过着生活,可还是在小圆儿心里种下了生命脆弱无常的种子。经历了外婆的这个生命的离世,小圆儿觉得生命脆弱这种观念便再次的加深了。她在想,为什么人要如此的不顾自己身体,玩命的工作?这么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人一定要工作呢?赚钱吗?可这么赚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像外婆那样,每一天都在想着赚钱,每天都在丝丝入扣的算着钱,到最后,她的钱呢?她又留下了多少呢?没有,一分都没有,劳累一辈子,到死,她自己也没有将钱带走,可她活着的每一天,都在时时刻刻的精打细算金钱,对她来说,这值得吗?也许是值得的吧。如果让小圆儿像外婆那样,整日为着金钱计算,年年岁岁的做着金钱的奴隶,小圆儿决计是不愿意的,她认为钱足够就好,也不必拥有太多,如果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而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那样,自己的人生是不丰富的。除非,你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里认可这样的价值。
小圆儿觉得,生命短暂且无常,自己的生命在这宇宙生命的汪洋大海里不足一提,但大海里的生命却又都是珍贵的,正是因为每一条小小生命,才构建这片广阔绚烂的大海。自己的生命自己珍惜,在这短暂无常的生命里,自己又该渡过怎样的人生呢?小圆儿不知道。从她外婆和她自己母亲的经历来看,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的母亲父亲都没有重男轻女,对她也尽可能的给与他们最好的待遇与包容,甚至于说,她是幸福的。所以,小圆儿觉得,她的人生应该在保障自己吃喝的状态下,好好地孝顺父母,直至他们终老。小圆儿曾一度将这个当做人生目标。直到小圆儿的母亲开始给她介绍相亲对象时,小圆儿对于母亲春花的看法态度,有了一些变化。
开始,春花给小圆儿介绍人的时候,小圆儿是全身心的拒绝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斥着排斥的反应,在春花不懈努力的劝说下,小圆儿想着,要不就试试看吧。小圆儿尝试了,出去和相亲对象见过一次面,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春花怕将小圆儿逼得太紧会出事儿,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所以,也就没再强求了。 小圆儿觉得,和相亲对象之间交流所流露出的信息,不是她想要的。小圆儿身边的大学同学,在小圆儿工作后的几年里,都相继结了婚,生了孩子。她们每个人的婚礼,除了在本市外的没去外,本市里的婚礼她都去参加了,亲眼看着她们开始走向新的人生。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早的结婚?那么早的进入婚姻,真的好吗?后来随着小圆儿年龄的增长,小圆儿渐渐发现,大学同学的结婚里,几乎都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独生的子女的,直到现在依旧也还是未曾结婚的。结婚的女孩子中,小圆儿觉得,大多数都是非常沉浸在亲情的氛围,或者即便是独生子女,也是将情感经常分享,分享欲是非常旺盛的。没结婚的人,多是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的,和有亲生兄弟姐妹相比,她们自己个人的时间就会比较多,如果时间在一长,她们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的状态,她们是不太希望自己这样的一个状态被打破的。尤其是,被一个人打破。小圆儿其实是有些害怕的,她害怕自己付出在一个没有无法得到相同反馈的人身上,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耗费掉了,所以,相比较无法反馈给自己相同价值甚至有可能还会消耗掉自己的价值的人,小圆儿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一个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潇洒肆意。小圆儿还喜欢自己一个人的原因,是因为她自小看见家里的女子,不管是外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二嫂,还是舅妈,她们都任劳任怨的操持着家庭琐事,可家中的男子,似乎都认为那是自己媳妇该干的,从未出手沾染过半分的家务。习惯了一个人的小圆儿害怕,害怕成为像她们那般整日为着家庭琐事操劳,甚至有时还得不到一句好话的人。所以,小圆儿是佩服那些结了婚的同学的,她们是如此的勇敢。
曾经小圆儿的二哥,也来劝过小圆儿,谈恋爱,结婚。小圆儿觉得,他的劝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无非就是什么女子到了年纪就该结婚了,女孩子的生育年龄就是在那两年呀啥的。小圆儿心想,你又不是女的,你怎么知道女的生育年龄就只有那两年呢?什么叫做到了年龄就该结婚了,你不是超过该结婚的年纪那么多年了,不也还是没有结婚吗?只是,小圆儿未曾说出口。小圆儿觉得,女子和男子,生来生理结构就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以及家长引导的影响,导致长大后男子,女子的观念就不同。女子,由于几乎就是天生自带可以生育的功能,导致女子在人生的选择上,从来就比男子多了一条路。以前,女子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几乎是没有出场的机会的,如今,社会开放,女子可以出场,和男子肩并肩的同行了,那么,多出来的这条路,有的女子就不会选择了,或者,选择的越来越谨慎了,毕竟,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有代价的。
最后,致敬在生活中每一个努力的人。希望在生活中的每个你,都是顺着自己心走的你;即便现在不是顺心的,那你也要加加油,说不定,下一刻,你就顺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