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有个朋友发说说“举个例子,关于长久且美好”。底下是她自己的评论,“看多了感觉一个人是常态,分离和不完满是必然,这一刻想耳听长久和美好。”
我随手就打下“月亮”,因为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永恒歌颂的题材。
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命题,我把它称之为“相对论的永恒问题”,趁现在有空就记录一下。
《逍遥游》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以此来比小知和大知,小知和大知是由于本体生命的限制,而对于时间的感知受到限制,甚至无法窥见除了本体可生存时间之外的场景和现象,我们常用于作类似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比喻,强调人要谦虚,不要做井底之蛙之类。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永恒”的一大特性,即相对性。
我举月的例子来表达长久且美好,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月的生命也是短暂的,但是我举的这个例子,对于个体的生命时长是够用的,甚至对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时长也是够用的,这就是自人类角度看到的所谓永恒。但这种永恒放到宽广的宇宙中显然就不再适用,对于相对永永恒的宇宙来说,说不定月的生命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因此,永恒可以换算成时长,并且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是相对的。
进而言之,时间也是相对的,我们人类社会根据自己的规律采用了分秒小时计时,这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来说是方便的,也利于计算我们的寿命,但其他的事物对于自己的计算时间完全可以换成其他的单位,或者以其他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变化了时间也就变化了,因此,时间也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的,既不永恒,也不对于所有事物完全适用。
对于一个人而言,痛苦占到了生命的很大比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难以快乐所致。而这种难以快乐,一方面来自个人的某些欲望的难以满足,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限制了个体的自由,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离别往往也会导致痛苦,对于生活时间长的环境,离别意味着失去稳定、习惯、安全,对于相逢的离别,却是过度欢愉的破碎而导致的痛苦。
实际上,个体痛苦的时间如果与长寿命的事物相比,例如月、楚之南的冥灵,是不值一提的,个体的生命对它们而言是一眨眼的功夫,而个体痛苦的时间更是短之又短。同时,个体情感的程度与寿命相关联,假定我们因为某件事痛苦了三天,这三天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是短暂的,但如果我们假定蚂蚁的寿命只有三天,那么这三天对于蚂蚁而言是一生,那这种情感是浓烈的。但话又说回来,情感的程度只能在个体生命范围内被感知,我们可以这样去比较情感,让自己释怀,但是却不能将这些情感强加到别的个体之上,这违背了个体的生存规律,例如我们将三天的痛苦加在蚂蚁上,这只能是一种假定,因为对于蚂蚁短暂的生命,它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获得三天的痛苦,它的痛苦可能只是以小时、分、秒甚至更低的单位来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