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盛勇的头像

黎盛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1/02
分享

怀旧之一——买旧书

         一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孔之见了。

 我一向比较固执的认为,从文学作品的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和作品受到读者追捧的热度之甚这两方面来衡量,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难以复制的黄金时代。说不可复制,一方面是思想解放的大潮,在那个特殊时期,直接催生了文学创作上的空前绝后的高潮、高产、高峰。另一方面,又是雨后春笋般的中外书籍、刊物的出版、发行、热卖,极大的慰籍了广大读者群体那个特殊时期比较单一的文化生活中阅读方面的长期的饥渴症。

 未知将来的文学史家会怎么界定此一文学干预生活的历史现象。

 那时候,爱好文学是时髦的。文学是受到青年人比较普遍追捧的。

 一个特例是,我的一个邻居青年,小学文化程度,退伍回家后,什么也不干,立志于文学创作。整天都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作,持续时间长达两三年。他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退伍的补贴都用来订阅《人民文学》、《当代》等几份文学刊物了。写出的作品稿纸盈尺,到处投递无果。据和他关系密切的一位村小老师转述说,这人写作态度异常执着,经常通宵达旦。但是,水平始终不能突破。后来是不是放弃了不清楚,但这人离开了村里,去到他原当兵所在地,和在部队时就相中的一女子结了婚。

我自己,原也有从文的想法。比较低的月工资中的很不少的一部分,是花在了买书、订报刊上了。我的业余时间,也似乎主要是用来读了书 。我读过文学书中,印象比较深的不很少。

我买的书不算少,给人借的七零八落。不知去向的多。再加上,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省作家路遥为创作所累死的事实,加之本单位一位毕生追求文学的同事因为患病无钱医治而过早亡故,实在是令人寒心。我遂决意放弃对文学的爱好,请假离开单位下了海。因筹措“川资”,到街头摆摊贱卖了自己很大部分的藏书。

 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自己从事的旅游行政工作告一段落。年龄上,也到了行将退休。年轻时候有些看过而不再的文学书,又时常的会牵挂在心。

 比如安徽作家鲁彦周的《彩虹坪》。

 这是一部表现1979年初春,农村改革破冰期从中、省、地区、县、村,级改革和保守两个对立面的激烈矛盾斗争,情节起伏跌宕,故事扣人心弦的作品。四十年后,回放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面对共和国沧海桑田的巨变,深知我们今天这样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评价这段转折期的历史,我们这代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我的角度,说到这小说所呈现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纯然是一种巧合。细想,还真就在心里把伟大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纪念了一回。

初读这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其语言、情结、故事结构的精彩,感觉后来看过的许多作品都有所不及 。这位作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一般认为,他的代表作,是获奖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但我觉得,《彩虹坪》的历史贡献,是不能被忽视的。

 我当时读的《彩虹坪》,是不是这个上海文艺出版社这个版本?或者是哪个初发表的刊物?已经记不清了。但作品绝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是特别好的印象。

 日前上网搜索,见“孔夫子旧书网”有售。下单三天后,就收到了书。虽是旧书,品相尚好,价格也算便宜,很是满意。挤出时间,一定得再细读一遍。

        二

 雅致,俏皮,厚重而不浑浊,疾徐错杂,断续反常而又自有其对内容阐释的独到趣味——我特别喜欢张家声先生的朗诵风格。这位演员出身的教授,导演,朗诵作品很多,代表作,我以为应该是为系列电影《大决战》所配的画外音。

八十年代,听半导体收音机,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化消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有一档节目,叫“小说连续广播”。记得好像是84年?的春夏之交,是由张家声先生演播北京多面手作家苏叔阳的长篇小说《故土》。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因为播出时间正好是中午休息,我是每天必听的。由此,开始迷恋张家声。

《故土》是伤痕文学代表作之一,戏剧性情节非常突出,结构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安适之等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小说。小说语言特别抒情。小说最初是在《当代》发表的。这份杂志我有藏。也买过后来作家出版社出的单行本,送给一文友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个初版本,原没有见过,是日前上旧书网购得的。

作家苏叔阳,是个在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有着卓越建树的、叫人不得不服的奇人。中国当代文学,必将浓墨重彩记载这位文学巨人。诗歌、小说、散文、话剧、歌剧、电影文学剧本、解说词、传记文学、理论、历史性读物,皆有涉猎,且各方面都曾获奖。我看他的作品有话剧《丹心谱》、电影《夕照街》、《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小说《故土》、讲中国故事的历史脱俗读物《中国读本》。晚年,他罹患胃癌、肺癌、肾癌,经历了多次器官切除手术,他是一个饱受病痛折磨仍笔耕不辍的铁血硬汉。

苏叔阳身上,代表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国精神。

      三

 我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曾经有过逃课躲在宿舍里,就着一同学从老师处借到的手抄本《飞鸟集》,抢着全文抄完这一整本诗集的事情。时间应该是1981年的冬天。

此后,我买到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黄雨石译,外国文学出版社81版)。这抒情诗般的小说语言,非常之感人。小说的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冲突,更是极富吸引力的。小说的主人公罗梅西与汉娜丽尼本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罗父骗罗回乡与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朋友遗女结婚、迎亲途中船队遭遇大风亲人罹难离散,夜晚,罗漂落一荒沙滩,巧遇同样遭遇本与纳里纳克夏结婚的卡玛娜。二人均误以为彼此就是对象。后来罗发现不是,遂带着这一孤女去到加尔各达,与从前的恋人汉娜丽妮修好。当二人已经定下婚期,他身边带着孤女的事情被哥哥的朋友阿克谢揭穿,他不得不违心的带着孤女卡玛纳匆匆离开。后来卡玛纳发现真相后离开罗梅西,辗转被雇佣到本来就是丈夫的家里。汉娜丽妮在罗梅西无故消失后艰难度日,被人介绍认识了作为医生的卡玛纳的丈夫……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富有高尚情操的人物。小说写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其实揭露的是封建包办婚姻危害的本质 。写偶然事故后面发生在几组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下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和他们的艰难走向,表现的是好人组合中人物对待爱的圣洁态度。那些为他人着想的人物的心理矛盾历程,很有感染力。甚至可以说,这小说对我的人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毕业后,我还收到外地同学寄赠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集《吉檀迦利》。我也已经藏有了《飞鸟集》、《新月集》。

我藏的《沉船》,是叫一教英语的老乡同学借去没有还回来的。据说是借书的人调去了上海工作 。几十年过去了,这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却一直萦绕在心,叫人难忘。上旧书网购得,原版原样,品相不错,有如故交重逢。

凭着这书,我还着意并追踪了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张守义。他是凭借简捷勾勒的黑白造型而传神的艺术家,生活中,他又是一位每天仅靠啤酒度日的奇人。

现在常见有机构推介年轻人读书的书目。比如说要求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就四大名著。 我觉得《红楼梦》、《三国演义》两书,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初中学生读,估计一是读不懂,再说有些情节也都未必是合适的。倒是像《沉船》这样唯美的书,是可以让孩子们好好读一读的。

     四

 法国作家埃米尔.阿雅尔的小说《如此人生》,从篇幅上看,是个中篇小说,写的是法国的移民引发的贫民问题。当然,也写了贫民间最质朴的友谊。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获得过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

 法国的妓女从业是合法的,但法律规定,妓女是不能生养孩子的,而她们中的人万一避孕失败有了孩子,而又想养成这孩子,待生下来后,只能托人秘密的养起来。就这样,还会经常受到拉皮条客的要挟敲诈。小说叙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法国贫民窟里的。年老色衰的妓女罗莎太太厨艺不错,为了维持生计,开了一个黑窝式的私人全托所。私下里代管养育着一群不幸的妓女生下的只知起母不知其父的孩子。因为妓女的命运没有保障,她们的这些孩子的托管费用一般也都没有什么保障,善良的罗莎太太一般也不会太计较,所以孩子们命运也是没有保障的,有的会被人在观察一段时间,在认为没有传染病或者劣习之后认领了去,有的会被亲生母亲带走,而罗莎太太随着年老多病,交她托养的孩子越来越少,她的生活来源也面临枯竭……有着阿拉伯血统的毛毛,他的命运是,母亲被有精神病的父亲杀死,父亲在精神病院待了十一年,出院后来认领。这时已经是风烛残年的需要人照顾的罗莎太太不舍得还给了。毛毛聪明漂亮而懂事,罗莎太太平时偏爱有加,彼此之间相依为命难分难舍,到最后,好几天的陪伴着在地窖里死去的罗莎太太,直到昏迷得不省人事……。他也是小说故事的叙述人。

 八十年代初期,我买有此书。特别喜欢作品里使用的第一人称的从孩子角度看世界的跳来跳去的新鲜的很吸引人的叙述语言,主要人物罗莎太太,留给人的印象深刻。

 这书,还是上学时候买的。我依稀记得,好像是推介给了一个到我家来玩的爱好文学创作的同学了。

因为时间长了,忘记了书的样子。搜上网索后乍一看书名就下了单。细看是英国作家塞缪尔.勃特勒同名小说。再浏览网页,见到似曾相识的封面。记得装帧是陶雪华设计的……

 五

 我觉得,经历比学历、学问都重要。这话尽管不新鲜,但却是我自己得出的实实在在的人生结论。苦难复杂的经历是人生财富的富矿。德国作家雷马克,能够一夜成名,与他经历的丰富曲折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的经历和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比较相似。

出生于一个贫穷的书籍装订工人家庭,上学读的是天主教会免费的师范班,17岁从学校直接应征入伍,在战场上多次负伤。退伍后继续回学校修完学业,当过一年小学教师,后辞职到处闯荡,拿着一只手提箱,贩卖零星什物……后来,又做过石匠,干过其他一些事情,还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当过风琴手。之后,为一家报纸撰写广告文案和评论文章,1922年秋,去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广告部主任兼《大陆回声报》主编,为这个刊物写了许多汽车轮胎、摩托车、汽车等短小而幽默的广告文字。显示了他的才能,被聘担任《体育画报》的编辑,于1925年移居柏林。在这个刊物上,他曾连载过一篇题名为《地平线上的车站》的小说,反映了他对汽车和赛车的爱好,读者反应平淡。1927年下半年,雷马克开始写作他大战结束以来一直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完全利用业余的晚上,他仅仅花了六个星期就把小说写成了,可是那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一家书店不愿意出版这部作品,另一家出版社总算将他接受下来了。先在《福斯报》上连载,随后做了一些修改,印成单行本出版。连载的时候,那份报纸的销数一下子增加了三倍。1929年1月全书出版以后,更引起了德国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轰动。仅在德国国内,第一年就销售了120万册。同年3月,首先被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六周之内销售了27.5万册。把其他许多语种的译本一并计算在内,此书总发行量当在500万册以上,这在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三伙伴》语言比较抒情,比喻句用得非常精彩。记得有说握一人的手的感觉“像捏着一条死鱼”。人物语言也很幽默,颇多警句。也译作《三个战友》。写战后三个战友之间之间以及其中一个战友罗比与生病女友帕特的纯洁的爱情故事。

 其中关于爱情的,借人物之口有段这样的议论,比较精辟:“人生对于一次爱情来说,是太长了,实在是太长了 。爱情是美妙的,但两个人之间,总有一个人会渐渐感到枯燥的。而另外一个人则一无所剩。心冷下来,并且期待着什么,像疯子一样期待着……”

买旧书,是我一种形式的怀旧。现在,年纪上来了,怀旧,是标志性的心理行为。也很感谢如今太过方便的、十分发达的、无所不能的网购方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