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盛勇的头像

黎盛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29
分享

逛早市

            一

   无奈广场舞曲的重低音,锤得人太伤神,想多睡会儿,实属不易。不如按键,切换一下心态。不是吹牛,这是我的一个强项。凡遇到情绪堵车的时候,马上能够找到拐弯的出口,向着有利于顺畅的方向转身。我想到的是,起来去菜市逛逛。

  我们县城的早市,有东西两片。老西头大院坝的一片,现在就百十米程度,人气也不旺。城市不停向东拓展,现在延伸到了杨家梁了。热闹的,还是老东关外护城河那一线。老话叫“海壕子”那边的。如今,叫东门外菜市。这里,已经是一个走动人挤人,车挤人,车挤车的的丁字形的大菜市了。

一个小城的菜市,自然是不能够太规整的。胎记一样,它有自己的天生的特色。菜蔬的来源,是四道八处的。大篷菜有,周边人家自种的菜有多,山野菜,更是名目繁多。买菜的,各取所需。有喜欢干净利落大篷菜的,有喜欢自生自灭的山野菜的,有喜欢带虫眼无的。这挑选的取向,自然就五花八门了。这给了生意人导向。品类就丰富,来源就多头,各样存在就合了理。当然,也是城市,卫生管理、文程度明提升、菜市规范方面的难题。说麻烦是麻烦了点儿。可在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理念下,你就不能够一刀切了。我一般不能够欣赏城管人员对小摊贩的横眉冷对,颐指气使。也不能够欣赏一班穿制服的人,像驱赶另类一样,把这些只是希望靠自己勤劳养家,而不是一味依赖政府补助过日子的人,撵得拖车延框作鸟兽散的执法场景。他一个卖山野菜的,卖季节菜的,你让他在规范的市场里租赁一个固定摊位正正规规的干?这样的成本加给他?他不会接受,也没这个必要吗。

   逛早市的,意图买菜是一个方面。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散散步,那是锻炼。这是重点 。八成,还能碰见多年不见的乡里乡亲,碰见老同事、老熟人。或者微笑点头,或者隔老远他,在万头攒动中挥手招呼一下。用年轻人的话说,也是一种相互的刷存在吗!也有过去交往有嫌有隙,用余光一瞥,面面相觑,唯恐避之不及的。而能够停下来,不在乎被人推涌挤兑,简单聊上几句,相互沟通一下近况的,则是平素关系比较融洽的。 这,是小城的一种往来之人情。

                      二

老东关菜市上,有两家卖包谷粥儿就和渣吃的早点铺。每天人都是推进涌出的。秘密在于,包谷粥是老铸铁吊锅煮的,里面放有土豆。 这里的门面房,一般还是原来的瓦屋老房子。里面是堆山塞海的货品、或者小的摆满桌椅的食堂。门外两边阶沿上,就满是摆摊的了。门店主,一般还是原来的老街坊邻居,也有南腔北调的租客。

   一头银发的老太太唐金英,大儿子在新疆是个高干。据说,好像最后官至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曾经挂职过北京市的副市长。她的两间门面,那是不出租的。堂屋一张八仙桌,桌上茶盘了是壶茶杯,桌两边各有高靠背老木椅一把。她老人家习惯打把木椅子,戴着金边老花眼镜,坐门口纳鞋底,看人来车往,跟熟人聊家长里短。她儿女多,孙子自然是多。据说,年复一年,她那是在给每个孙子、外甥子,甚至是给每个重孙子作布鞋。这位精明面善的老人,据说原籍湖北武汉,从小是童养媳。后被婆家卖给河南夏邑张姓家,1942年河南遭大灾,随丈夫辗转流落到平利来的。他们家的房子,两间门面,后面有个小院。早年,是在东关外开客栈的。这客栈经济实惠,远近闻名,是东关街上人缘好的老门老户。

                  三

对比新街上一天到晚的堵车,熙来攘往。 早上,西头自大院坝以北的多半条老街,是寂寞的。 老国营旅社门口,旧藤椅里歪坐着一位病态复苏的半老人。 王记理发店,门开着。王老板慢条斯理的收拾打扫,白布披罩搭在椅背上,空着的座椅,还是那种乳白漆色七十年代肥胖的老款式。从熟悉的背影看,王师傅头发已经花白了。 老叶家的杂货铺子,老铺门板开启得早。老板娘李贤婉,应该是过了古稀之年,但她人还是那么秀气,漂亮。见人先打招呼,也还是那么能说会道。老政府的门楼,树起了碑牌,成了被保护的文物单位。老邮局门头的徽章,已经褪尽彩色。老书店的两层青砖小楼,连个影子都不见了。 夯土老城墙,从城西到东,还断断续续的有八九百米存在。老城,不仅是几代人的记忆,更是这里未来发展旅游产业的硬头资源。我在想象中,构思老城复修后的样子。那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启动,只是时间问题。我想,乡村振兴,是一定会把老城改造给带上的。 到老城走一圈,回来看手机计步数,是四千二百八十八步。

                     四

   逛菜市,明显的感觉是,陌生的面孔多了。相反的,老熟人见的少了。有儿女工作在外的,自然就有人去了北上广,去了西安,去了安康。记得前不久,县融媒体中心公布的去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县城聚集人口,已经是十年前的两倍还多。

老东关的菜市,从东边护城河外一直向东,延伸到了老磨石沟街上。这比往年,要多出来约莫一里路。 人们餐桌上吃法的创新多了,菜品拓展多了。市面上卖的东西,半成品的菜,也明显多了。冷冻的蒸碗、刮了皮的土豆,掐了筋的豆角,煎熟的小洋芋,切成丝的魔芋豆腐,烧好洗净的腊肉。还有,北京的烤鸭,台湾的烤鸭,德州的扒鸡,怪味的鸭脖……

计划买姜老二的卤肉的,前天八点前,走到摊前,玻璃罩里没有了。昨天七点去,块头整齐好看的也没有了。今天七点前去,依然是所剩无几。我干脆加了姜老板的微信。打个结实主意在,明天,我得提前预定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