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我的一孔之见了。
我一向比较固执的认为,从文学作品的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和作品受读者追捧的热度之甚两方面来衡量,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难以复制的黄金时代。说不可复制,一方面是思想解放的大潮,在那个特殊时期,直接催生了文学创作上的空前绝后的高潮、高产、高峰。另一方面,又是雨后春笋般的中外书籍、刊物的出版发行,极大的慰籍了广大读者群体的比较贫乏的文化生活中阅读方面的长期的饥渴症。
那个时候,我的少得可怜的学费和参加工作后比较低的月工资中的很不少的一部分,是花在了买书刊、订报刊上了。我的业余时间,也似乎主要是用来读了书 。
我读过文学作品中,印象比较深的不少。那时候,国内作家的中短篇小说最为出彩,好作品举不胜举。而以长篇小说为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记的:外国的,有泰戈尔《沉船》、莫泊桑《一生》、米歇尔的《变》、雷马克《三伙伴》;国内杨沫《东方欲晓》、古华《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苏叔阳《故土》、张洁《沉重的翅膀》、鲁彦周的《彩虹坪》等。
我买的很多书,给人借的七零八落,不知了去向。再加上,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又有过因“洗手”摆摊贱卖自己很大部分藏书的一曲闹剧。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有些看过而不再的书,又时常的会牵挂在心。
比如安徽作家鲁彦周的《彩虹坪》。这是一部表现1979年初春,农村改革破冰期从中省到地区到县到村级改革和保守两个对立面激烈矛盾斗争的作品。小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四十年后,回放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面对共和国沧海桑田的巨变,深知破冰之难,思想解放斗争之激烈,更感叹我们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是得来不易的。评价这段转折期的历史,我们这代人,亲身经历,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我的角度,说到这小说所呈现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纯然是一种巧合。细想,还真就在心里把四十年改革回望纪念了一回。
初读《彩虹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其主题的严峻、语言、情结、故事结构的精彩,感觉后来看过的许多作品似乎都有所不及 。这位作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一般认为,他的代表作,是获奖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作家,《彩虹坪》的历史贡献,不能被我们忘记。
我当时读的《彩虹坪》是不是这个上海文艺出版社这个版本?或者是哪个初发表的刊物?已经记不清了,但作品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象。
日前上网搜索,见“孔夫子旧书网”有售。下单三天后,就收到了书。虽是旧书,品相尚好,价格也算便宜,很是满意。挤出时间,一定再细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