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韬(龙口文学)的头像

雨韬(龙口文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4
分享

画布上的白菜

前几天,我画了一幅油画白菜,作品美其名日《事事清白》,从构思到完成大约三个多月的时间。画面上的白菜和柿子采用了超写实的画法,白菜帮如玉一样温润,菜叶像菲翠那样饱满,“青丝”千丝万缕都看的清清楚楚,“留白”渲染了”一清二白”白菜的晶莹剔透质感。两个柿子的一抹橘红色仿佛少女的红唇更加诱人。原来色彩本身是不具有感情的,但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引起人们不一样的情绪,人们将自己的情绪赋予在色彩上面,这时候白菜的色彩便有了情感自然就“活”了起来。

画布上的这棵白菜,大家在现实的菜市场之中,见到了的话不会多看上它几眼,甚至也不会喜欢上它的模样。通过油画色彩把它画出来,这一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更何况是画得这么逼真生动。如果把这幅《事事清白》中的白菜慢慢的放大,你会发现是通过自己极细微的笔法与绘画技巧,通过结合这些油画色新的不同特点,很好地把白菜的细节给画了出来。比如白菜那种卷起来的感觉,还有那种亮光与背光的油画细节处理,再加上白菜被灯光打照着的那种真实感,我全都把它描述了出来。很多朋友看到了这幅油画之后,惊讶的说:“太真实了!”,形容这作品了不起。而关于这一颗白菜的艺术性,朋友们都声称这不仅仅只是画得像这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把它升华了。从一个静物绘画,白菜精心雕刻,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白菜鲜嫩,色彩明亮,雪白的菜帮子,嫩绿的大菜叶,菜叶上还带一颗颗在滚动的小水珠。把它变成了一件了不起的艺术作品,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

记得超写实油画家冷军曾公开说过,自己在追求像与不像的人物肖像写实的时候,最在意的就是希望能尽可能地把物件的本身给真实的还原。而看到这一件作品,的确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首先给大家印象就是漂亮,其次就是感觉它画得太逼真,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不会觉得这一棵白菜是画出来的,是假的。哪怕换一个经常种白菜的农民来观察,他也一定会声称这一颗白菜漂亮极了,是真正的绘画大师画出来的作品。

让我想起了齐白石创作于1945年的一幅国画《事事清白》,它是白石老人85岁时的佳作。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故常以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白石老人画的白菜,宛如田地里刚出土。这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两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两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极富有浓郁的田园之气。

据史料记载,白菜古代叫“菘”,许多人都想不到这个很特别浪漫的名字,蕴涵着白菜像松柏一样凌冬不雕四时长有。而对白菜的经典溢美之词亘古已有之。“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宋代诗人苏东坡把白菜比作羊羔和熊掌,有这样诗句:“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三冬利赖资何物,白菜甘菘是窖藏”。“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宋代诗人范成大把白菜比作蜜藕。宋代文人吴则礼也兴致盎然:“拟向山阳买白菜,团炉烂煮北湖羹。”“早菘细切肥牛肚”,唐代诗人韩愈赞其赛过牛肚。南朝官吏朱敦颐曾在他的《自种畦中白菜》中写他的白菜生活:“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肥葱细点,香油慢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由此,可见白菜在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了。

白菜有财富的寓意,因为它的名字和“百财”同音,种植白菜的过程象征着正在慢慢的聚拢财富,等到白菜成熟了,财富也就降临了,因此许多人喜欢在家中的田地里种上几颗白菜,希望能够带来幸运;白菜也象征着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的节操,它的叶子白绿相间,看起来十分的清新淡雅,虽然价格便宜,但它也是国宴菜品之一,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它高风亮节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白菜还寓意着连年丰收,它是最为常见的田间作物,成活率和产量都非常高,因此许多农民都愿意种植白菜,每一颗成熟的白菜都白白胖胖,农民们看到白菜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悦,寓意着丰收。

在《母亲的“热”拌凉菜》一文中,我写道 : 人们在生活中,逢年过节白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寓意“百财”,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正如俗语说的:“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以素配也可,素配荤亦行。遇淡则淡,遇鲜则鲜,皆不改变谁,也不妥协谁,酸甜苦辣里也不失其本真味儿。有人说,生活中正因为酷爱白菜,曾立此志:“与菜者,非白非绿不食,缘白则清,绿则生生不断;为人者,非贤非善不交,因贤则进,善则汩汩相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