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一片甲骨,诱人而迷人,周如一掬黄土,咋闻咋馨香,周如一块醋曲,越嚼越有滋味。
后稷出世
圣人无父,感天而应。圣母玛丽亚无垢受胎生耶稣,乃是精神至高至极的产物。在东方大地上,炎帝后裔姜嫄践“巨人迹”,生下肉球,豁开肉球,迸出小儿,一次次被抛弃,一次次死不了,于是称呼“弃”。这里的大脚印想告诉人们,只有非凡奇伟的人,才可能有这双大脚,大脚的种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一天,从漆水上游飞来大鸟,喙衔嘉禾,一茎九穗,有意遗给弃。弃领天帝之命,口授要术,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稷黍麦豆麻岁岁丰稔,后世尊他为周人始祖。他引导农人养殖牲口,攀折麻葛拧成绳索,二牛抬杠的蓄力农业由此诞生,邰地(扶风武功两县交界)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弃遂被尊为后稷(稷,百谷;后,君主)。后稷“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关中农村使用的镢头和铁锨,正是由周人双齿的耒和铲状的耜演化而来的。
后稷临终,依然放不下田禾,“我死之后,直立下葬,黄土埋齐脖根,我要看着人民耕作、播种、收获。”数千年后,在渭河岸边豆角村发现一尊土谷爷,那露出地皮的大颡已经石化。后稷俗称土谷爷,亲切亲爱亲近,如同自己老祖先。土谷爷凝重,颡门广阔,大眼如蝉,眉毛比常人长出两倍,垂直的牛鼻子,从鼻翼两侧至脸颊下方,两条肉纹犹如长流不息的漆水渭河。
邰地在渭河岸边,周人族群聚居中心。与邰地毗邻的扶风县揉谷乡姜嫄村,传说是姜嫄生育后稷的地方,所以得名“姜嫄”。揉谷乡,因后稷“搓揉谷物,以观青黄”而得名。现在的姜嫄村,一个普通的渭北村庄,方圆十里黄土肥熟,农产丰富,歌谣慷慨,人质直而尚义。由漆水逆流北上,武功镇有姜嫄墓,旬邑县有姜嫄湖,彬县有姜嫄庙碑,“炎黄巨尊”、“母仪邰城”、“厥初生民”,这些题额原始原味,让人咀嚼了再回味,周人遗风习习不绝。
如今,武功镇有覆斗形教稼台,位于漆水西岸,历经沧桑,几度兴圮。教稼台四门洞寓意一年四季,台体护栏桩数隐含二十四节气,前后台阶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1933年,于右任寻根溯源,步后稷之尘,在杨凌(邰地)创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如今已是杨凌国家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那后稷雕象巍然,面朝泱泱渭河,古朴高邈,身躯健壮,赤手握一柄石镰,肩扛装满种子的布袋,目光睿智而深邃。时隔数千年,你能想象那是一双怎样的指掌吗?一定大如蒲扇,骨节突出,筋脉嶙峋,指甲长梢梢的,左搓右揉,如磨盘呼噜,如疾风摇竹,人声矣,天籁矣。
北迁南下
继承后稷事业的,乃是他的四世孙公刘。那年,他带领周人离开邰地,沿漆水河谷逶迤北迁,越梁山,涉泾河,一直到达甘肃宁县庆阳(北豳),又因戎、狄侵扰,不久退守豳地(长武彬县旬邑),在此落脚繁衍。这个“豳”字,一眼看上去漫山遍野尽是野猪,自然生态天然优良。慈禧关注周人居豳,悉心研究《诗经》,吟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颐和园修建豳风桥。
北迁原因,一般认为是逃避商朝政治压迫。其实,政治矛盾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调和,唯有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在洪涝地震、火山喷发面前,人十分脆弱渺小。地球史上,有过一段洪涝期,西方《圣经》里有洪水滔天、诺亚方舟故事,中国古籍也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湖)的传说。古籍记载,后稷也曾治洪水于境内,导漆水、湋水入渭,死后身子化成鱼(暗示洪水)状,可见当时洪水遗害积重难返,公刘及他的部族不得不北迁了。
在彬县,保存着一通唐代姜嫄公刘新庙碑,计1620字,记述了姜嫄生后稷及公刘迁豳的神秘经历。在龙高镇土陵村有一处公刘墓,又高古,又奥秘,隐藏龙虎之气。如今,彬县有一条公刘街,商贾云集,熙攘热闹,有人问“去阿哒”?有人答“公刘街”。听起来筋道响亮,余音袅袅,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数千年前的公刘时代——
公刘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沟谷川道庄稼稠密。他带上弓箭长戈板斧,与部众一同打猎。他采石加固房基墙脚,从芮水湾的皇涧到过涧两岸,到处住满周人,高车大马,篝火踏歌,人口繁多,抽丁入伍,举戈为兵,扶犁为民。公刘基业如东方之日出噫。
西北方是强悍的、毫无信义的戎、狄。公刘十世孙古公亶父,又一个周人领袖,仁而有智,为求和平,时常贡献皮革、大马、珠玉,但戎、狄欲壑难填,得寸进尺,仍不断地蚕食骚扰。面对有吞象之心的蛮族野邦,古公亶父不得不做长远打算。
《诗经》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
这首诗的大意:一天早晨,古公亶父骑马率众南下,沿河西岸再翻梁山,来到歧山脚下的周原,他的部族随之有了正式的名称:周。值得注意的,古公亶父的曾祖称“高圉”、祖父称“亚圉”,而“圉”的本意是养马的地方。由此推论,这一时期周人的蓄牧业已经很兴盛,而马匹又是当时军事实力的直接体现,要不,又如何能“走马”呢?一群一群的良骏嘶鸣于疏林茂草之野,周人男丁健步如飞,筋肉血脉贲张,尽是一米八九的大汉。“西水浒”,这是的水,应是漆水,发源麟游县,流经永寿县乾县,在武功县境并入渭河。
这次大迁徙,大致是在公元前1154年。值得注意的,他们并没有回到邰地,而是地势高峻的周原,两地相距40公里(更加证实公刘北迁的一个基本原因:大水不退,泽国茫茫,土地败坏,生息不易)。在地势高峻的周原一带扎根生息,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深井汲水技术,不再依耐谷涧河水。
周原地域在渭河北岸,即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境内。周人王畿,南北五公里,东西十公里,应在今天岐山县京当镇与扶风县黄堆镇法门镇之间。
一个看似平常的地名,可能就是一段历史横断面。凤翔岐山扶风的横水、齐镇、齐村、齐家、青化、强家、凤雏、鹿马等地名,在渭河南岸的眉县周至县重复出现,如横渠、齐镇、齐村、齐家寨、凤村、上青化、下青化、强家堡、齐家堡、鹿马等,为什么呢?古公亶父在周原落脚后,修建了社稷宗庙,这个北宫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不久,古公亶父向原始荒芜、人迹罕至的渭河南岸发展,一批跟着一批,向那里不断移民;这些移民把生产技术带了过去,把自己村镇地名也带了过去,于是一个地名在渭河北岸南岸重复出现。古公亶父驻扎活龙山,依山起势,斩土为城,修筑周城南宫,开创军事基地,秘密屯兵,称盩师十八大寨。太王文王武王继位,在此怀文演武,养精蓄锐。统兵大将南宫适(因周城南宫而得姓名),在此操练步卒车马,周密谋划战略战术,为伐商之战积畜力量。山曲为盩,水曲为厔,经过数千年演化,“盩厔”衍化为周至县名。
周原朊朊
《诗经》云: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朊朊,指这里黄壤肥厚,地气旺盛,就连齿堇、苦菜都象饴糖一样甘美。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经历了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姬昌。古公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打扮成樵夫模样隐身吴山(宝鸡南),后来又出奔扬州(开创吴国),有意让位给三弟季历。太王季历果然英武,伐义渠(甘肃庆阳),伐西落鬼戌(陕西山西北部),俘二十翟王(狄),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周人渐渐强盛。季历去朝歌报功献捷,不料商王文丁惧怕周人强大,借故杀死季历。
太王死,文王立,已是后稷第十五世孙。“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文王继位后,商王把莘君之女太姒(纣王之姑)嫁给他做正妻,一桩天子作合的政治婚姻,目的在于缓和双边关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是对太姒的热情赞美,据说她是洽川(合阳县)第一美女。
文王秉承列祖列宗遗志,积德累善,民心振奋,行人让路,老幼不欺,市井谦和,真乃尧天舜日。这又使商纣王大为不安,随意编了一个谎话,把他骗到朝歌,扣押羑里(河南汤阴县)整整七年。文王本来博学,为打发囹圄寂寞,有意无意间成就一部《易》,被古往今来的术士奉为宝典,或测天下顺逆,或推流年命运,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
文王侥幸回到西岐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击溃西北强硬的犬戎,再伐密,伐邗,发动戡黎(山西黎城)之战,立志作一番大事业。苍天佑人,文王又遇到经天纬地的姜子牙,文王幸甚,周人幸甚。早年,姜子牙在昆仑山学道,下山后在朝歌屠牛,在孟津卖饭,表面引车卖浆,实质是考察殷商政治经济和社会民心。当他看清天下大势之后,便毅然西投,隐居磻溪垂钓,“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出土的西周甲骨,惊现“渭渔”二字,其可信度极高。)
姜子牙蓑衣斗笠,白须疏朗,道骨峥嵘,背身对河,跪膝而坐,肩扛鱼竿,丝纶悬空,离水三尺,钩为直钩,不上诱饵,“非为锦鳞设,专钓王与侯”。这种古怪的钓法,能不引起文王的注意吗?他还把自己创作的歌词,教给磻溪渔人咏唱,雄壮豪迈,声震四野。文王正是顺着这个线索找到他的。如今,宝鸡钓鱼台凹陷的两个膝窝,圆圆的,溜溜的,诱人深思,“他等待了多少年,竟然跪出石窝?”
访到姜子牙,文王大喜,如牛得草,如车得骥。一高兴,干脆让姜子牙坐车,文王推轮步行80步。姜子牙老年得志,早已成竹在胸,“我保你800年江山。”二人相见恨晚,共事仅仅八年。这八年,西岐势力迅猛发展,一举除掉商纣亲信崇国(长安县)崇侯虎,使商朝失去了在渭河流域的一个立足点,并将都城迁到沣(户县),四方诸侯普遍朝周不朝商,三分天下已有其二。
文王向来以仁德治天下。在周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丑恶之事绝迹。这时,一条蛟龙在湋水出没,伤民甚众。文王坐立不安,心急如焚,只身仗剑跳进湋水,一番搏斗斩杀蛟龙,周原民众欢呼雀跃。文王心细,深知物力之艰,遂将龙肉做成臊子吃面,可口至极,传说岐山臊子面就源于此。现今,他们开的面馆总有这样一副门联:
文王遗风臊子面
古道热肠西府人
凤鸣歧山
久远得说不清年代,凤凰已是智慧在人之上、能够通晓天地的神鸟。它知兴衰,晓生死,数百年鸣叫一次,长而不息,惊天动地,被世人目为改朝换代的预兆。《竹书纪年》载:“文王十二年,有凤集于歧山。”其它典籍也有相似的记述,“周之兴也,凤凰鸣于歧山”,传达上苍旨意,向天下预报周将兴起的喜讯。
凤翔岐山扶风乃关中西府腹地,周人遗存处处皆是。“凤鸣歧山”与歧山方位吻合,在岐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确有两座相望对峙的山峰。《说文》云:“山有两歧,因以名焉。”远观歧山,两座青峰直插云霄,气势磅礴,如两位神人在久久地对话。当地农人说,那是姜子牙跟闻仲斗法呢,阴雨天一拉烟雾,就知道两边人马又打起来了。一打几千年,至今没有散伙,神人不凡啊。
具有神灵的物象,往往是不死不灭的。盘古倒下,化成了山石草木江河日月风霜雨雪。凤凰转化变形,以另类方式存在,让人隐隐约约地感受着。“城北有个天宝寺,把天磨得咯吱吱;城南有个飞凤山,半截还在天外边。”扶风县飞凤山,宛如县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其山势妙如凤头,那是扶风人精神的物化。飞凤山下,飞凤市场繁盛不衰,日日赶集,摩肩接踵。岐山县城叫凤鸣镇,由南入城站立两排高大华表,有大气的羽状装饰,一定是凤毛了。凤翔县西凤酒天下闻名,酒气冲天飞鸟闻过化凤,酒糟落地池鱼食后变龙。凤翔之地,有凤凰宾馆,有凤凰泉,有饮凤池,一个俊俏如仙子的凤凰雕塑矗立在秦凤路十字,尾羽修长,眼含灵光,久久俯视朴素厚道的子民。
西府老年人过世下葬,点一撮火塞进墓室,快速土坯封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一撮火在借凤凰神术催促亡人转世再生吗?扶风北山青石品质上乘,色如铅,硬如铁,两石相击,泠泠铮铮,先咬成核桃大小,再上磨机磨成粉末,一番烈火焚烧化成水泥,全借了凤凰的神功。佛祖遗骨火化得到佛指舍利,1987年在扶风法门寺横空出世,善男趋之若鹜,信女朝拜瞻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家有梧桐招凤凰。西府女子巧借凤凰之灵气,常常以“凤”为名者甚众,如:彩凤、双凤、巧凤、喜凤、来凤、会凤……若详细看,大多数都是眼角微翘的丹凤眼,她们灵巧过人,贤淑慧能。到出嫁那一天,洞房必有这样一幅新鲜的婚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白鹿朝周
传说,一只白鹿来自东方,专意朝拜周文王,千里跋涉,不舍昼夜,沣京(沣河西岸)在望,随卧地憩息(故有白鹿原)。白鹿恢复体力,继续向西奔走,飞身跃过沣河,来到沣京城下,高扬细长头颈,向文王频频颔首。白鹿的腿真够长,不知跑了多少路,仿佛上苍的使者,带着一股神灵之气,又对周文王说什么了?鹿是王权归属的隐喻。商纣王在朝歌造“大三里,高千丈”的鹿台,“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白鹿朝拜周文王,岂不是王权即将归周的暗示?白鹿一定是从纣王鹿台跑下来的,它是灭商的吉祥物,它是周得天下的图谶。
周人仁德尚义,“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西周流行玉鹿佩饰,纹线简练写实,或回首,或奔跑,佩戴吉祥如意。如今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也常见鹿头纹,说明周人已经在用物象来比拟自己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及文化风尚了。
当时,虞芮两国为田地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闻周文王仁德,城无监牢,犬不夜吠,便来找他评理。入境后,被周人“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的文明之风感动,羞见文王,掉头而回,各自放弃争议土地,这块地方随之荒芜,此后谓之“闻原”(山西西南)。
追远,再抚今。扶风境内的湋河、七星河、美阳河成交汇之势,形似一架活生生的鹿角。两岸风土完厚,五谷依时秀实,3000年前的古农业区依然生机勃勃,盛产麦、米、菜子油,还有一种吃食叫淤面,传说是古公亶父夫人姜女首创的。当时,周人在豳地培育牛皮红麦,既耐旱,又劲道,连年丰稔。姜女和面成团,再凉水揉洗,面水沉淀,即成淤面,上锅蒸熟,晶莹如玉,快刃犁成条状,酸辣醋水拌匀,爽口而开胃,真美食噫。传说,西府流行的枣木擀面杖也是姜女发明的,瓷坚光滑趁手,愈用愈红艳照人。
西府民谣;岐山的挂面凤翔的酒,扶风的鹿羔京里走。这里的鹿羔是盖有鲜红小鹿图章的小圆干粮,其中的“京”应是西京长安。扶风鹿羔是西府名产,无论官府民间皆视为珍馐,时常馈赠亲友。同时,还有一首歌谣:
出东门
上东坡
东坡有个邱大哥
专意给人做鹿羔
看那鹿羔图形,一只幼鹿,回头嗷嗷,似乎发现一洼丰茂葳蕤的水草地。这只幼鹿一定是白鹿的儿子了,如今还生活在西府大地上。
灭商封神
文王薨,武王立,都城从沣迁到镐(西安)。公元前1048年,武王东观兵,至孟津,会诸侯,灭商伐纣已成开弓之势。两年后,伐商时机成熟,武王起兵伐纣。西岐大军开拔之际,巫师用蓍草龟壳占了一课,显示“大凶”,众将士发懵。姜子牙鹰扬伟烈,一鞭击垮神案,踏碎龟壳,厉声吆喝:“枯骨死草焉知天下兴亡!”俶尔,又落下滂沱大雨,散大夫心中疑虑,“莫非上天不让我们伐纣?”武王义无反顾,豪气冲天,“这是天洗兵!”
西岐大军开拔后,在经过周至县鹿马村时,被伯夷叔齐拦住武王马头,说“不可以暴除暴,不可以臣伐君”。武王没有跟二位义人争辩,只是客气地请他们避让一下。随后,二位义人“耻食周粟”,转身隐居首阳山,依靠“采薇”活命。河南偃师首阳山,山西永济首阳山,周至耿峪与户县甘峪交界处,也有一处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的首阳山,它们都与大贤伯夷叔齐紧紧捆绑,成为一种耀眼的文化符号。那么,究竟哪一处更接近历史真相?试想,西岐大军从活龙山南宫誓师出发,沿渭河南岸浩浩荡荡东征。活龙山在西,首阳山在东,大军必经之地,其可靠性最大。加上,首阳山生长薇,也就是野豌豆,也符合典籍描述,其可信度最高。
当时,武王率领西岐大军,登上四百艘大船,顺渭河急流勇进,入黄河逼近朝歌。公元前1046年1月,在朝歌南七十里的牧野(河南汲县),武王健步蹬上战车,左手仗黄钺,右手秉白旄,发布战争动员令(《牧誓》),训诫从征的将领和各诸侯国首领:“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茅、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一场激烈交战过后,天日暗淡,血腥弥漫,尸横遍野如麦捆,纣王自焚于鹿台,还算有血性?另一说,纣王其实也没什么大恶,只是不太注意宗庙祭祀。还说,他膂力过人,能够托梁换柱,将朽烂的柱子换下来修葺房屋。但他终究是亡国之君,于是便有千般万般的不好。
周商鏖战,无数将士命殒疆场。为安抚各路英灵亡魂,姜子牙举起金灿灿的打神鞭,口念咒语,代天封神。现在,扶风县黄堆乡山底村一方土台(缺东南角),一堵石碑矗立,见“封神台”三字。相传,封神时赵黑虎不服,姜子牙一鞭打下去,东南角瞬时坍塌,历代累修累垮。当年,姜子牙举鞭封神,他老婆姜马氏纠缠不休,说比干封文曲星,窦荣封武曲星,土行孙封土府星,火灵圣母封火府星,连纣王都封了天喜星,你就不能封你老婆一个神位?姜子牙生闷气,一转身瞅见醋瓮,说那就封你个醋坛神。姜马氏拾起麦芒当真(针),急忙屈膝道万福。扶风县城往东十三里,一村上百户人家全姓醋,他们自认醋坛神姜马氏的娘家人,在口边头常常把姜子牙叫“姑父”。
一入秋,关中西府农家有酿醋习俗,一户瓦瓮瓦盆滤醋,全村人家锅碗荃香。届时,栗色小虫子不期而至,嗡嗡嗡高飞低旋,小孩扑捉,大人禁断:“外是醋坛神一个,不敢惹!”谁惹了,谁家醋就瞎咧。关中西府人遇到难缠事,时常会齁着喉咙,一声低沉的叹息——我的醋坛神,祈求姜子牙老婆帮助自己化解危难险阻。
毛国毛姓及毛公鼎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不惜分茅裂土,分封各路诸侯,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上古已有姓氏,姓是族号,姓的分支为氏。通常情况下,卿大夫常常以封地名称为氏,诸侯以受封国名称为氏。比如,姬姓诸侯国衍生郑、卫、虞、吴、蔡、毕、晋、燕、郭、鲁、蒋、毛,这些姓氏都是周王室懿亲。毛国在岐山县扶风县北部一带,周文王第八子为开国之君,称毛伯,也称毛公,子孙皆称毛氏。毛国前三位国君依次为毛伯郑、毛伯爽、毛伯班。公元前516年上下,毛伯得失算,沾染东周(洛阳)王位之争,支持庶长子朝,遭嫡次子匄(周敬王)征伐,身败名裂,逃奔楚国(两湖江浙皖),毛国遂灭。
历史绝然不会消逝,一定会遗下蛛丝马迹。清道光末年,毛公鼎俶尔显身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那正是毛国遗物。最初,只当是普通青铜器,在西安鼓楼南巷子,差点被炉匠化铜打成门扣,幸好碰见苏兆年苏兆祥兄弟,才免遭火灾。随之,毛公鼎被北京陈介祺收藏,并向世人宣布:这是珍稀国宝。几经周折,毛公鼎最终落脚台湾中央研究院,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497字内容:周天子决心革除积弊,中兴周室,希望重臣毛伯厝不忘血胤,同心同德,殚精竭虑,辅佐朝政,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伯厝感到非常荣耀,铸造一个青铜大鼎,精心错上文字,记载这一政治事件。
毛国,这个西周王朝的懿亲国,早已被历史的狂涛巨浪淹没得无影无踪,殿宇不再,车马不再,典籍不再,只留下一片“孤岛”。扶风县南十二里有一村庄,200多户人家全都姓毛,他们自认一个老祖先,叫爸的叫爸,叫伯的叫伯,宗族关系亲密无间,红白喜事从不分家,支起大锅,厚席宴客。这个村子,男人英武,行走如风,皆有天日之表,女人端庄,秀外慧中,皆有淑贞之气。毛姓人家聚居得如此集中,如此密集,十分罕见,让人惊讶,且又在毛国旧地,他们极有可能就是毛国王室后裔。
地灵人杰
一部《封神演义》,人三成,神三成,半人半神又三成,还有一成是他们古怪生猛的坐骑。西岐与殷商极端对峙,本来是两个政治集团之间不共戴天,谁想就连神道也分为两派,一派助周,一派帮商,人与人,神与神,人与神的交锋构成了这段诡谲历史的主旋律。
扶风北部是周人都城所在地,随便抓一把黄土,都能闻到老祖先的气息。北部耸立乔山,山上有三霄庙,为琼霄云霄碧霄建的。每逢开春,朝拜者不断线儿,香火燎绕不绝。也怪,三姐妹本是商纣帮凶,姜子牙的敌手,为何反倒要祭祀呢?西府人宽容大度,可怜这三姐妹。赵公明确有才干,民间封他武财神,一过年就贴挂。他的妹妹三霄何等能巧,一时迷失,葬送青春。但西府人没有忘记为她们招魂:一代英才迷误堪哀,风清月朗魂兮归来。
乔山脚下的黄堆乡,不少专家认为可能就是西周王陵所在地,在此出土的大型车马坑有40匹马的遗骨,显然只有国君才配得上。还有,“黄堆”可能是“王堆”的转音。东部召公镇,以“周召共和”的召公尊号取名,召公曾在此办公讲学,栽种菊花,所以又称菊村。又说召公经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民间诉讼,有一石碑刻画的正是这种情景,题曰“甘棠重荫”,且有一联:棠风普被娑椤树,膏泽清涟润德泉。至今,那棵甘棠树还活在召公镇,腰大十围,肌肤若铁,依然逢春开花,秋见小小浆果,精神不泯不灭。东北天度乡,以周天子渡河去龙光寺祭神而得名。扶风城关南宫庄,亦因西岐武将南宫适墓而得名。
“扶风”来源“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这里的“风”是王化之风,是周人仁义当先的遗风。西府向来民风淳厚,农人性格典型:宁可当面吃亏,也不背后沾便宜,为人老实,乐善好施,处事平和,不失大节,富不缺德,穷而有志。民国十八年,关中三年大旱,草木枯死,庄稼绝收,饥民一串串,饿殍一堆堆,扶风大财主刘美锦“温美如玉,为人方正”,开义仓,赈灾难,救民于水火,如古佛出世。
1937年,朱子乔修缮法门寺,发现地宫佛指舍利。他对参与挖掘的五个村民说,日本人全面侵华,如果这些稀世珍宝面世,极有可能遭遇不测,说不定就要流落日本。六人跪地发誓,拿人颡作保证,一定守口如瓶,绝不向外界透露丝毫消息,包括自己老婆儿子。1987年,意外发现佛指舍利。时隔50年,六人信义被考验了50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六君子做到了。
1978年在岐山京当乡出土86粒陶丸,青、黄、白三色,专家随后在扶风岐山两次召开研讨会,认定三色陶丸与周代的“三才珠算”之说吻合,比先前的“西汉说”早了1000年。在西府,父母普遍重视对幼童的珠算教育,背手闭眼靠墙背口诀,故意吹灯盲打,加减乘除颠倒顺逆一点不差,一个娃灵醒愚笨珠算是试金石。
扶风苟家村祝僧林,人称“鬼手铁算”,整个县东都有名声,时常把一双手抄在袖筒里,走路低着颡,一天到晚很少说话,人都说那是老祝在心里盘算呢。四十年下来,多少淘不清白的烂账呆账坏账,经他鬼手弄清白了,奸猾之徒被绳之以法。临到晚年,祝僧林两只手抖得连碗都端不住了,有人就说了,“祝僧林鬼手得罪了天地鬼神,人世间的事就应该稀里糊涂地过嘛。”
大翮扶风,东城门高挂对联——
豪士风怀远
周原礼乐兴
周公姬旦庙
武王以怀柔治天下,放手管叔蔡叔霍叔及纣王之子武庚分治商朝旧土。他以为从此天下太平无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打下朝歌后,第二年武王就死了,临终托付周公召公共同辅佐年幼的成王,史称“周召共和”。谁料,三个王叔不满周公摄政,勾结武庚发动武装叛乱。周公处乱不惊,二次革命,挥鞭东征。这一次,西岐军队遇到商朝旧势力的拼死抵抗,战争场面残酷残忍,惨烈而惨绝。周公姬旦,文王第四子,史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文治武功耀眼,史称“元圣”。
这个周公姬旦庙建于唐朝,位于岐山北部,头枕凤凰山,北高南低,中央凹进,西风东风不能损伤,只有“飘风自南”了,遇大雨自然南泻,地理优势无处可觅。在庙前,两棵巨柏已有千年岁数,树心空洞,拿水泥填充,枝冠下垂,拿木杠支撑,仿佛一个百岁老人拄着拐杖,还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一步一颤地行,一颤一步地走。往前移步,巨型柘桑树婆娑壮观,一地皮都是夜里落下的黑桑葚,年重年,岁复岁,自熟了,自落了。
在周公大殿前,一东一西站立两搂古槐,非三人不能合抱,东槐高五丈,上面缠满红丝线,枝冠茂梢,遮天盖地;西槐仰东槐鼻息,满身赘瘤,人颡似的,又从树脖处齐茬断绝,新生枝股拼命向西逃逸,使劲繁殖绿叶。导游替西槐说话,“宁做人下人,不做树下树。”再深入,庙宇连绵,不可胜数,或塑像,或题联,或匾额,或碑刻,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皆与周公有关。往昔,若有贤人求见,正在吃饭的周公立即吐出口里的饭去接见,若遇朝臣禀报要事,正在洗澡的周公马上捋干头发去召见,就连后来的曹操也感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朴的乐楼上有一联云:卷阿古土八方信士瞻圣母,西岐宝地四海游人谒周公。这里的“卷阿”(音权握)自然是煌煌的周原大地了。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庙宇建筑的布局,最北后稷殿,正中姜嫄殿,最南姬旦殿,导游说这是圣母姜嫄背儿抱孙隔代亲的隐喻,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折射。
庙宇北边,一转圈的窑洞有先周人物塑像,杨任眼眶里长出一双手,手掌又长一对眼睛,能看破天地,手眼通天;雷震子蓝蓝的鸟脸,背生一对翅膀,有鹰的雄姿;妲己则更象一个泼妇,长长地垂着头发,褪尽美人姿色。
让人瞩目的润德泉,早些时候泉眼终年汩汩冒水,清清冽冽,涝不见浑,旱不见涸,就象周公的高贵品德滋润着周原土壤,福佑着西岐万民。眼下,一圈青石围栏,栏杆柱顶雕有四大天王,代表风调雨顺,泉壁上的龙头在滴滴嗒嗒地掉落水珠儿,仍能听见丁丁咚咚的清妙之音。数千年时过境迁,润德泉依然是每一个拜谒者的心泉。这是一个雪澡精神的湿地啊。
青铜器之乡
宝鸡常羊山,两列周王青石雕像,周幽王手拈一枝花(象征宠爱褒姒,不惜烽火戏诸侯),爱美人不爱江山,幽王之子周平王手端一只龟(“龟”者,有“归去”之意,有“游走”之象),双目向东远望。当时,发生了里应外合的军事政变,外戚勾结犬戎杀幽王于骊山,王权归于平王,从此迁都洛邑,西周谢幕,东周启幕。但西周青铜器没有谢幕,一个个精彩纷呈地存活下来了。
1960年,扶风齐家村发现39件青铜器,其中28件铸有铭文;同年又在扶风召陈村发现散车父器等19件;1963年,扶风齐家村再次发现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等器物;1974年,扶风强家村发现师丞钟、即簋等7件器物;1976年,扶风法门公社庄白村发现窖藏器物103件,其中74件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史墙盘有铭文284字,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造型纹饰美轮美奂,价值不可估量;1978年,扶风齐家又一次发现即簋等器物。
2006年10月15日,扶风上宋乡神村砖场发现一座周人早期墓葬,内藏17件青铜器,保护文物有功的三位村民各获奖金5000元;同年11月8日,扶风城关五郡村6位农民在修水渠时一铁锨铲下去,一个青铜器窖藏横空出世,共有27组件,铭文255字,讲到一个奴隶主因土地和奴隶问题向司法主官送礼说情,终于得到宽恕,于是再次送礼感谢。这是一段活生生的周人历史。
扶风是闻名遐迩的西周青铜器之乡,农民手中的镢头曾多次无意中挖出土头土脑、铜锈斑驳的宝贝圪垯。消息传出,立刻惊动考古界,就连北京季羡林都专程来此考察文物。末了,季羡林说:这个地方了不起,西周历史就在扶风人脚下。不小心,一截树根把你绊倒,你生气了,一脚踢下去,咣的一声生疼,再猫腰定神一瞅,“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观之有形,读之有声,听之有音,是西周存活下来的不朽历史。西周历史有一半埋在地下,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其神秘面纱仅仅挑开一角。
遗风三千年
周人发源地在西府,几千年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府。孔子说鲁国方言,给学生授课则讲西府普通话。在许多古籍中,保留着大量的西府方言,西府人至今还在延续着这些语言信息,表面很土气,内质极文雅,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孔子把西周视为理想社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周礼,一生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在西府,人人讲义气,户户论周礼,两句话不投机便上墙,“谁信?鬼信!”“你把先人亏咧!”“我把颡输给你!”就连他们的名字也不离“周礼”,如宗周、周社、周详、宗礼、克礼、兴礼,周人遗风扑面而来。
远古时代,生产、祭祀、战争,样样离不开男丁,他们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主力。生存状态决定人们的意识。西府人看重儿子顶门立户,说周文王有100个儿子,最后一个是拾来的。一村庄墙壁,一组连环画:一阵雷阵雨过后,传来婴儿哭声。周文王寻过去,弯腰抱起婴儿,“应我百子之命,就叫雷震子。”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收雷震子为徒,让他吞下两枚仙杏,霎时脱胎换骨,脸如靛蓝,发似朱砂,呼喇喇背生双翅,轰隆隆挟风雷之声,一纵身,一夹翅,飞至西岐军营,助力姜子牙灭商。
当年,姜子牙拿照妖镜镇压妖魔邪术,如今西府人要是家里不顺劲,时常将一个雪亮的圆镜悬在门楣之上,以驱除鬼魅晦气。西府人有文化,伐大树贴“神随树走”,动土贴“动土吉祥”,上房梁,放鞭炮,贴对联——
张良选定卧虎地
鲁班造就飞凤阁
横批——
姜太公在此
西府人祭祀周公,时常是红红绿绿的花馍,且造成猪羊兔鸡及桃子石榴模样。传说,当年黄飞虎火烧狐狸洞,狐狸精烧死了,山上草木动物也烧焦了。于是,人们就用面团捏成它们的样子到山上祭祀山神,终于使它们起死回生,并成为周礼习俗延续至今。无论谁家孙子满月,依然要蒸曲链礼馍,无论谁家老人下世,依旧要蒸螭龙寿馍,古老的民俗艺术,大美的周礼之花。
西府人经久不衰的社火,来源于西周春秋两祭社神,扶风召公碗山社火出名,三十多个粗瓷老碗叠得高晃晃的,碗的山,山的碗,民以食为天嘛。如今,他们一见面就问“吃了没”,这已成为礼数。年节待客更为殷切,更为己热,“你歇着吃”,吃一会儿,歇一会儿,一直到“吃好了”。
2004年夏,岐山凤凰山发现西周大墓22座,具有“王一级”的四墓道大墓就有10座,出土文物有“周公”字样;2007年在赵家台又一次发现西周大墓群,显然,这些都是西周王室贵族墓葬 。考古工作者反复求证,太王、文王、武王、成王陵寝?在追溯埋藏的周人秘史,在寻觅离去的周人背影,在捕捉久远的周人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