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野静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是春风暖暖的二月,又是风筝飘飘的时节。于是,便想起儿时老家的风筝......以及风筝飘飘的美好记忆来;想起“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意的美好时光来。
儿时我们爱玩放风筝。每当风筝飘飘的时节,我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飞跑想早点回家,真的就跟古诗里说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差不多。那时老家人们土话爱把风筝的“筝”谐音为“灯”,所以就爱把“风筝”叫为“风灯”。长大之后,平时里我都一直还这样叫。在我们老家还有一句有关风筝的歇后语呢!——床脚放风筝,起势都不高。这句歇后语的意思就是用来说一个人做事最开始的起点气势如果不高,就跟床脚放风筝一样。
那时老家乡下没风筝卖,放风筝都是自己做。做的风筝也很简陋,骨架形状都是上面第一,二两横等长,一二两横下面第三横较短,不规范的“王”字。实话说,老家的人们也做不来那些花花绿绿,形状各异,各种各样,什么鸟鸢呀,龙凤呀,金鱼呀,蝴蝶呀,蜈蚣呀,蜻蜓呀,后来的孙悟空呀,变形金刚呀,隐形战机呀等等......之类的,那要专业做风筝的“能工巧匠”才做得出来。关于放风筝的线,极其个别,用的是钓鱼的那种洋气的“化学线”。我们一般的小孩用的就是从家里偷出来的,缝补衣裤之类的那种土线,然后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偷出来的线多了,就会遭受到大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同时还把我们的风筝撕扯得粉身碎骨,纸屑片片。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还是乐此不疲,“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家里缝补衣裤之类的那种线偷出来放风筝。那时风筝对我们是太有诱惑了,我们全身心都沉浸钻到到风筝里,很多时候,简直做梦都全是风筝。
说到做风筝,看起来很简单容易,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就是做我们老家那种“王”字形最简陋风筝都很是如此,更莫说做那些难度大,前面我说的那些花花绿绿,形状各异,各种各样什么鸟鸢呀,龙凤呀,金鱼呀,蝴蝶呀,蜈蚣呀,蜻蜓呀,后来的孙悟空呀,变形金刚呀,隐形战机呀等等......之类的风筝啦。
很小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来,即使做出来也飞不起去,我们只能看着比我们大的孩子做。放风筝时候,只能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瞎跑热闹。他们放风筝,我们就张着嘴巴,流着口水,目不转睛,痴凝着他们放到天上去的风筝,眼睛,心儿,手,跟着风筝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不停移动,眼睛痒痒的,心儿痒痒的,手更是痒痒的。我们求叽叽,告奶奶,间或,大孩子们才把他们放飞着的风筝让我们放一会儿。很多时候连碰都不让我们碰一下。那时我堂哥,我幺爸最会做,最爱做风筝,当然,也最爱放风筝。他们放风筝时候,我最爱跟在他们后面,他们会让我放很久的时间。我勉强能做风筝是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初中之后,就越做越好,放飞得也越来越高远了。最后,我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而成了我们塆里,乃至附近最会做风筝,放风筝的一个。
做风筝,先找来干透坚硬的竹篾块,用菜刀或篾刀,或小刀,把它们按照需要的长短,窄宽,厚薄要求砍削到适当的程度。竹篾块不能太窄薄,也不能太宽厚。如果太窄薄硬度就不够,支撑不住风,兜不住风吹。如果太宽厚,虽然硬度是有了,但会加重风筝重量,会影响风筝飞行高度,远度。竹篾块削好之后,然后把竹篾块按照一定长度匀称的比例,一般也是用缝补衣裤之类的那种线,把它们捆扎成一个上面第一二两横等长,一二两横下面第三横较短,匀称均衡,不规范的“王”字。这样风筝的骨架就算做好了。骨架一定要匀称均衡,否则就飞不起去。然后就用纸来糊风筝了。当然,纸在防湿,经久耐用扎实基础上越轻薄越好。我们一般找不到那样的纸,就简单用废弃的报纸。有时找不到报纸,干脆就把读书的课本,作业本撕来粘糊。那时没有胶水,用来粘糊纸的东西一般都是饭粒。有时偷懒,图快捷简便,就用米汤来粘糊。不过那样粘糊的风筝粘连得不是很牢固,容易脱掉。骨架用纸粘糊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给风筝做手脚,用我们老家通俗说法,就是给风筝做尾巴。即是,用纸裁成较长的长条形飘带,再一节一节粘糊连成更长长的一条飘带。一般5根,前面“头”下风筝的腰间两根,两边一边一根。后面短横上三根,中间一根,左右各一根。尾巴的长短,粘糊的位置也要匀称均衡,否则依旧飞不起去。一句话,匀称均衡对风筝来说能否飞得起去飞不起去,飞得高远飞不高远是很重要的。这里的匀称均衡,除了风筝骨架,粘糊的风筝纸,飘带似的尾巴,还包括头中间系拴放风筝线接头处,长短位置要构成三个等边三角形。风筝的尾巴做好粘糊贴上去之后,放风筝接头线处弄好之后,一个风筝就算大功告成了。
为了放风筝,做风筝,我还曾经被大人们打骂过。
记得那是我读初一时候,春天的二三月,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那些日子塆里很多孩子都在做风筝来放,当然,我也不甘落后。一天放学回家,我也自己做起风筝来。我找不到适当的竹篾块,就把捆放在猪圈屋里,家里准备用来支撑盖谷种秧苗的塑料膜的竹篾块拿了几块来做风筝,风筝很快就做好了,而且是我有史以来做得最好,最精致的一个风筝,结果被大人发现,做好的风筝被大人扯烂撕碎不说,还被大人狠狠打骂了一顿。为此,我咬牙切齿,怒目环眼,火冒三丈,拳头捏得咕咕响,几乎都捏出水来,差点跟大人对打起来。......后来,只要一读鲁迅的《风筝》,特别是一读到鲁迅毁坏他弟弟风筝的事,便定会回想起自己那时那次做风筝被打骂的事。
做风筝很有讲究,放风筝也是很有讲究的。
放风筝一定要看季节,天气,风向,及风的大小。最好是和风徐徐悠悠,顺顺溜溜,“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那种杨柳风,春风,摆条风。最怕的是风向不顺,散乱,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心神不定,三心二意”的那种乱头风。俗话说:“心神不定,三心二意,输得干干净净。”我想,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当然,肯定也包括放风筝也是这样。那样的情形就最不适宜放风筝,人因为风的“心神不定,三心二意”,也容易“心神不定,三心二意”起来;风筝因为风的“心神不定,三心二意”,也就会随风方向不定明,东奔西窜乱飞,就会放不起去,即使放起去了,也是醉汉般摇摇晃晃,飘飘欲坠地会掉下来。
春天的二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青山绿水,草长莺飞,温晴风顺,白云蓝天......那是放风筝最好的时节。
每当那时,儿时的我们最爱到野外嬉戏追逐,最最......爱到野外高处平坦的地方放风筝。我们最爱到高处平坦宽敞的地方,一是因为平坦宽敞地方施展得开,一是因为高处风大,不用助跑,更不用长时间距离助跑,轻易而举就把风筝放飞到上天去了,如果风筝做得好,会放,放得好......甚至还放飞高远到天上云里去呢。对于小孩的我们来说,那也是一种巨大的骄傲感,成就感。用今天的话,那也是一种巨大的存在感。
春风,徐徐悠悠吹拂着。小草,嫩嫩绿绿铺张着。花香鸟语,飘飘渺渺,叽叽喳喳着。还有灿烂红日,还有蓝天白云……我们迎着春风,顶着红日,望着蓝天白云,我们放着风筝,把风筝放飞得很高很远,放飞到蓝天白云里去与它们比肩舞蹈,与它们亲昵接吻。我们牵着长长的风筝线,时而紧,时而松,时而收线,时而放线,风筝时而平稳,时而歪斜,时而摇摆,欲仙飘飘在天上,在风中,更在我们心底。长长飘带似的尾巴,或尾巴似的长长飘带,随风呼呼啦啦,不停地手刨脚蹬,手舞足蹈着,在蓝蓝的天上,就像柳子厚,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描绘潭水里的鱼所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那般。不要以为蓝天就只是蓝天,只要稍加想象,其实,蓝天也是潭,也是海,倒放着的潭,和海,空间的,更是时间的。
我们放着风筝。比我们更小的小孩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追逐嬉戏着,拍手着,目不转睛,翘首痴凝着……风筝飘飘,在蓝天里,在白云下,在清风中。为了增添放风筝的乐趣,我们就用纸,有的是用彩色纸来剪成一个一个钱宝样的圆圈,然后穿入长长的风筝线里,穿了一个之后,等它爬走到一定距离,不久又穿另外一个。一个一个圆圈,一串一串的,随风慢慢往上爬,往上走,看上去真好看,真有趣。有的随风,一直要爬走到接线风筝接头的那个地方位置。后来想起,要是那时能在风筝上挂上彩色风铃声,鸽哨那样的哨音就更好了,更美妙了。可惜那时我们没有这些,也没办法弄到这些。……我们放着风筝,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放到天黑。即使天黑了,我都还不想回家,还要继续放下去。说来不怕别人笑话,我还曾经“神经病”的晚上半夜三更偷偷出去放过风筝的呢!
长大啦,成家立业之后,就没时间放风筝了。风筝......以及风筝飘飘的美好记忆,越来越遥远,便成了永久美好的回忆。更多的时间,却在古老诗意,美好的想象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多美好的,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