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野静的头像

蓝野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8
分享

碓窝

                                                                                               文/蓝野静

说到碓窝,首先说一下碓窝的“碓”字,那个字尽管很多人经常在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生僻字,它的读音为:duì。据《说文解字》上解释说:(碓)所㠯舂也。所㠯二字各本无。今补。舂者、捣粟也。杵曰所以舂。本断木掘地为之。师其意者又皆以石为之。不用手而用足、谓之碓。桓谭新论。宓犠制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借身践碓。按其又巧者、则水碓水硙。失圣人劳其民而生其善心之意矣。从石。隹声。都队切。十五部。

碓窝,是我们当地农村乡下俗语土话叫法,属于书上说的,或有些地方叫的石臼类,是一种农村用来舂米等之类的生活工具,也有的说成是农具,一般以石头为材质打制而成。那样的碓窝,那时在我老家川东重庆农村乡下地区很普遍,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至少很多人家都有。

在我儿时记忆里,我们塆就有好几口,我家有一口,我二爷爷,三爷爷家有一口,塆的姓邱的那户人家有一口,塆的姓曾的那户人家有一口……还有塆子背后姓易的那户人家有一口。在我们老家,其它塆跟我们塆差不多,也是随处可见。我也不知道那些碓窝是什么时候打制的,从我对它们有记忆开始,从来没看见塆里有人用它们来舂过米,偶尔看见有人用它来舂过豆角,芝麻,萝卜种子,红辣椒……很多时候它们就空闲着,百无聊赖,孤寂地端坐摆设在屋角,旮旯,大门外,屋檐下,及其它地方,主要是打糍粑时才用上它来打糍粑。

那些空闲着,百无聊赖,孤寂地端坐摆设在.....屋角,旮旯,大门外,屋檐下的碓窝,就这样或那样地在那里碓窝着。平日里,我们小孩玩耍嬉戏时候,也爱到那些碓窝里去玩耍嬉戏。有了我们的玩耍,嬉戏,那些碓窝也不再孤寂,百无聊赖,空闲,却随着我们充实热闹开心起来,也就是说,不再是那么的空闲,百无聊赖,孤寂啦。我们爱把碓窝假设成为鸡窝,蹲坐在碓窝里学着母鸡孵化小鸡,我们爱把碓窝假设成为舰船,坑壕,蹲坐在碓窝里双手端着棍棒假设成为的枪炮打仗射击……顽皮捣蛋,爱恶作剧的我们,还爱蹲坐在碓窝里,爱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的“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乱改编乱唱为“革命军人天天打牙祭”;把“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乱改编乱唱为“群众碓窝拥护又喜欢”。趁没有人的时候,有时有的还在碓窝里屙放一堆,一泡长长的屎尿。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真天真,幼稚,无知,更有趣!

对于碓窝,其它地方肯定也有,不过,相对来说,我最熟悉的还是我们老家的碓窝。

我们老家的碓窝,至于铁质材料铸造打制的我还从来没见过,我见过的都是用石头打制的,有的是以青石,有的是以黄砂石。以青石为最佳,以黄砂石次之,至于黄砂石里泡砂石易破碎,是不能用的。它们精致粗糙不一,高矮大小不等,外体形状各异。从外体形状看,主要有:上面稍大一些,下面稍小一些,方柱体块面梯形状的碓窝,或者上面稍大一些,下面稍小一些,有点像水瓦缸状的碓窝。当然,也有标准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状的……碓窝,但无论怎样,里面形状几乎大致都一样:由一个圆的口子慢慢倾斜,一定程度收缩下去,口大底小像个窝,石头打出来的石窝。

我们老家的碓窝,都配制得有木制的碓窝棒,也许就是书上说的捣杵之类吧!不过,我们老家的碓窝棒,跟我看见过的,其他某些地方的,有的碓窝棒不一样,其他某些地方的碓窝棒,也许不叫碓窝棒吧,它是用一根粗壮木把衔接在一个大木锤中间,使用时高举起,然后落下,就像用锄头挖土那样,或就像用铁锤打錾开石头那样打。那样的碓窝棒的最大好处,优点,我想的话,就是:施展得开,用得上劲头和力量......还有两头都能用来打,舂。而我们老家的碓窝棒是,中间一根手把握粗的圆长木柱,两头像一个长条圆溜溜形纺锤样的碓窝棒,或大棒槌样的碓窝棒,当然,也是两头都能打,舂。有的人家碓窝配制的碓窝棒是单独一根,有的是一对,两根,也有配制三根,甚至更多根的。我家那口碓窝配制的碓窝棒,在我的记忆就是一对,两根。

有事无事,我时常爱想起老家的碓窝。想起那些碓窝,就想起老家以往,以及以往的以往那些日子,想起在碓窝里玩耍,嬉戏的日子,想起用碓窝来打糍粑的日子,感觉那些日子就像碓窝一样,碓窝里糍粑,以及其它东西一样。当然,最爱去想起的,还是我家那口碓窝

我家那口碓窝,属于上面稍大一些,下面稍小一些,有点像水瓦缸状的那种石碓窝。青石材质(青石材质,在我们老家是属于最好的材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周身黝黑,锃亮,似乎还略带一丝湿漉漉的凝重,荏苒着时间岁月经过的沧桑,特别是在黑暗里的光线下更是显得那样,不用说,一看就知道已是用了好多,好多年的老碓窝了。它是我家祖辈一代一代遗留传下来的,不大不小,不高不矮,恰到好处,中等类型,无论是造型,还是花纹图案,錾槽纹路……都打造得很精致。最特别的地方,是碓窝外面还錾刻着:“勤俭为本,耕读传家”八个字。字是篆体字,笔画凸显拱起阳文那种。那个碓窝,很长一些时日年陈就端坐在我家堂屋大门外的屋檐下。

小时候,好奇的我,有事无事,最爱去痴凝着碓窝上,那些精致花纹图案;痴凝着碓窝上,那些錾子在石头上走过,路过,留下的很精致,很有秩序,顺序,錾槽纹路犯傻,发神,乱想。犯傻,发神,乱想得最多的还是“勤俭为本,耕读传家”那几个字。我想,那也许就是祖辈留下来的家训,家风。听爷爷经常讲我祖辈,祖辈的祖辈也是读过一些书的人,还出过秀才,进士之类的呢……他自己也很信奉“学而优则仕”,爱读书,经常《纲鉴》呀,“四书”呀,“五经”呀,也很重视我们晚辈读书。碓窝上那些花纹图案,錾槽纹路,文字……除了很精致,很有秩序,很有顺序外,也是黝黑,锃亮的,似乎还略带一丝湿漉漉的凝重,它们很是容易让我:去想碓窝经过的那些古老沧桑的时间岁月;去想祖辈们与碓窝一起艰苦生活的那些情形……

可惜我家那口碓窝,那么好的一口碓窝,后来不知怎么,也许是时代变迁了,也许是现代人懒惰害怕麻烦……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用过,它就一直端坐在灶房屋灶台角落专门用来盛装喂猪的,洗锅水,泔水之类的了。

秋风起,九月之后,秋意渐渐地越来越浓,越来越凉!只要一看见大人们洗涮碓窝,就知道农历十月初一要来了,就要准备用碓窝打糍粑了。老家的人们一般情况很少打糍粑,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很多人家都要打糍粑。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打糍粑是老家的习俗。据说那天是牛的生日,要用糍粑来犒劳牛在一年来辛苦,把打好的糍粑在牛的两只角上一边给它粘上一大坨。每当那时,我们小孩就格外高兴,因为所谓沾了那牛的光,我们可以尽情吃糍粑!

在我们老家,据有的民俗专家说,碓窝还是女性生殖器图腾象征。还曾经到很多地方去考究过,资料过……难怪不得,我们老家乡下,有的粗俗的人,一般是粗俗的男人爱把男女“房事”,粗俗,形象,生动地比做“打糍粑”,比如,听见某个塆结婚嫁女的唢呐声起,他们就双关语地(我们老家结婚嫁女,最亲近的亲戚是要打糍粑相送的,而且还要在糍粑上丹砂上“双喜”二字祝贺,这也是老家以前的习俗),玩笑着说:咦,哪个屋的碓窝都准备好了,要打糍粑了呢!对了,还有一种曾经在我们本地很流行的饮食石窝鸡,碓窝鸡,不知道与碓窝有没有关系,我只是听说,但从未看过,吃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