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某春日,我游走于赣州储潭,谨忆如下。
前一天在想,去赣县湖江走走吧。去湖江,要经过储谭,顺便拜拜储君吧!
花儿开,鸟儿鸣。老哥我六点起床去拜储君。
东门市场129路公交带我来到东河车站。没有等到湖江班。下一班不知何时到。坐公交106路来到赣县储谭镇。先这里看看吧!
刚下车,遇到不大不小的问题。内急了,还是大急。怎么办?
储君街整条街没找到一间公共厕所。来到储君庙。进庙里解决吧。储君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消灾避祸,造福黎民,还会没有解急之处?庙内只有守庙一老头。老头人样慈眉善目,就是没有笑容。端着碗,吃早餐。他对我的到来表示了惊讶。他知道捐善的没这么早。我也太早了。
请问庙里有厕所吗?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偏偏他早餐,我却内急。他迟疑了一下,用手指向街对面河边。街对面河边就是码头和祭亭。那有厕所吗?我半信半疑。我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厕所。四顾无人,我真想一了解去身下愁。可又一想,我毕竟一文化人,斯文不可丢。我只好忍着离开储君庙,沿着储君街往赣江下游方向再走,最后在卫生院找到了厕所。卫生院至少有人性,没有封堵厕所,没有误导我向他处,没有驱赶我。内急解除。
内急的周折,让我再一次错过了湖江班车。时间已是九点。倘若稍晚到了湖江,圩散了,看不到农村买卖场景。坐船过赣江去夏府,时间也不够了。我决定不去湖江,在储谭乡村走走。
出来走走,我还是坚持不走著名景点的原则。这个原则常常让我偶有意外收获。
一路走去,路人村民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像是天外来客。
我从东街溯储溪而上,沿溪一条水泥路向山里延伸。
我的理由是,有水,就有人。有人就有古村落。自然流水,是古人农耕和赖以生存聚族而居的基础条件。古道,往往也是沿溪而行,缀古村而走。
两边高山耸立,中间一条峡谷,谷底就是储溪。储溪不大,流入赣江。之所以叫溪,是区别于江河的。跟赣江相比,那小多了。
溯溪开始后的两三公里,倒也使人惬意。空气清新,草青树绿。我还庆幸,弃湖江走储谭决定对了呢!
再往深山里面走,有一股股刺鼻的异味袭过来。直到东坑村驻足倒回。这股异味一直没有离开我。异味来自储溪边养猪场。走不多远,就有一家猪场。一家猪场,伴着一户人家。不能说猪场星罗棋布,也可以说络绎不绝。我拍了几张猪场照片,以示为证。猪场为了防盗,都养了狗。因了我的不速之行,狗对着我汪汪的吠叫。
本是一系纯天然山泉水,因这络绎不绝的猪场,该变得多么得脏啊?储溪流入赣江,赣江水质会好吗?养猪场死猪不可避免,如果将死猪尸体抛入储溪,进入赣江,下游的人们要吃多少猪的下水汤排骨汤。
很多猪场都是政府帮扶脱贫攻坚项目,政府贷款资助,农民经营。出发点很好!一个猪场,可以养活一家人,致富一家子。但是,以破坏水质,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模式,坚决不要也罢了。
又让我想起储谭镇正在搞一个中国稀金谷工业项目。问了一下度娘,“中国稀金谷”——稀土、钨等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敢肯定,又是一个稀有金属加工基地,就在赣江边,污染水质不可避免。如果真是这样,猪场的污染,将是小巫见大巫了。
溯储溪而上,溪畔没有遇见我想寻找的古村,古道。见到的树和桥,不知道算不算古代的。因气味难闻,我不敢进入公路两边的山里寻找。走到东坑村,过了村牌,又走两公里,见到了零星散布的老屋。一两间,两三间。散布于溪畔山脚下。墙是泥夯墙,泥木结构,有经了岁月后的沧桑和破败。泥屋没有大的群落。建筑没有风格韵味。泥屋大多已经废弃,没有人居住。我很纳闷,在近一两年赣南农村拆除土坯房运动中,这些风雨飘摇的泥屋居然幸免被拆。真算是奇迹。
到此为止,没有找到古村落。
我想,没有古村落,才是储谭乡村的特点。
自古,储谭靠着赣江的水运便利,没有陆路交通。古人从事打鱼和水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经济,我叫鱼货文化或鱼货经济。人们充当渔民、贩夫走卒和船夫。他们以船为家,甚或上岸,也是沿江而居,即使有古村落,也应该散落在赣江江畔才对啊!自然乡村的农耕文化兴不起来,哪有古村落呢?
哈哈,看来,还是自己学养太浅,又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