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晨的头像

雪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31
分享

关中风俗之送埋

深秋时节的凌晨五点多,窗外还是一片漆黑。这时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惊醒了乡亲们的美梦。按照我们关中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个声响是在告诉人们村里又有一个生命,去了那遥远的天国。

  我揉了揉睡意正酣的眼睛,极不情愿地从炕上爬起来。因为我听见母亲,又在院子里喊了起来。

“雪晨,赶紧起来!到地里埋人去。锣都敲了两遍了。”

我知道母亲说的锣敲了两遍,这意味着什么。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一遍锣叫人起床,两遍锣叫人集中,三遍锣就是要准备起灵了。我风疾火燎地穿好了衣服,干净利落地洗完了脸。从门背后抄起铁锨扛在肩上,向西门口赶去。

这一次仙逝的是南边街道的四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早在生产队的时候,我们村里就形成了一个明文规定。那就是我们小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童谣:

“一队死人二队抬,三队哭来四队埋。”

我们村里一共有四个生产队,我们家则是第四队。这次逝者为一队人,所以轮到我们队来埋人。于是我们义不容辞地扛着铁锨,向北岸子的公坟地进发。

 当我来到西门口的时候,路边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在每个人的手上或多或少,都拿着一两样家伙什儿。大家互相见了面,当然还不忘打声招呼:

“二叔,你还来得早!”

“三哥,你专门从城里回来送埋来了!”

“那当然嘛!”

“蕞爷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往地里去?”

“两个娃都不在家,所以我老汉必须亲自出马。要不然我死了,可没人埋呀!”

  关中农村的民风纯朴,平时大家伙儿都是互帮互助。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浓厚的乡谊层面上的。以前邻村曾有户富人,平时趾高气扬,不屑与穷人来往。以致于他家老人过世后,竟无一人前去捧场帮忙,没办法最后只能花钱雇人送埋。他们自己在颜面扫地的同时,也一度沦为十里八乡的谈资与笑柄。所以“乡情”这东西,你是用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利也换不来的。

 蕞爷虽然嘴上开着玩笑,可是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要想人敬你一尺,你先学会敬人一丈。所以在村里,平时不管你在外边再忙,不管你再怎么有钱。基本上只要村里谁家有人过世了,大伙儿都会自发地前去送埋。就算是在城里面的也不例外,也会开车回来送埋。人们心中也都知道,这是给自己的明天在修路呢。

当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后,吹乐人身后走来了浩浩荡荡的送埋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风水先生,他的手上永远都拎着一盏气死风灯。他用他那特殊的扮相,特别的言语,告诉你我是亡灵的引路人。远远望去一片白色的海洋,孝子贤孙们,一个个披麻戴孝。一手拄柳木棍,一手扶着白绫,边走边哭。一个个哭得是声嘶力竭,肝肠寸断。长长的白绫牵引着拉着灵柩的拖拉机,正缓缓地驶来。拖拉机上的花灯棺罩,早已经是顶缟挂素。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厚重感,让这秋风萧瑟的清晨变得更加凄凉。出殡队伍的后边,尾随着前来帮忙的乡亲们,还有那些看热闹的小孩子们。

  队伍按照惯例,必须在西门口停上一阵。一是为了等待前来送埋的乡亲们,二是出城门之前还要唱一段秦腔戏。演员们基本上唱的都是《祭灵》的片段。当然了唱戏之前还有一通锣鼓是要敲的。在悲催哀伤的戏曲声中,乡亲们在心中默默地送别着,那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在哀怨婉转的乐声中,孝子贤孙们又跪又叩,作揖行礼。再伴随着一声声哀嚎,直冲云霄。仿佛是在用哭音的高低,告诉人们自己的孝顺程度。可是在乡亲们的口头上,却始终挂着一句俚语:

“儿哭爹,女哭娘,媳妇儿哭声走过场。”

在风水先生的一阵“之乎者也”之后,出殡的队伍终于出发了。刚出了西门口,走在最前面的长子,将顶在头上的烧纸瓦盆重重地摔碎在地上。然后孝子贤孙们,一手拄棍一手扶着白绫。哭哭啼啼、唉唉呀呀随着人群向坟地走去。等到了小路上的时候,拖拉机就再也开不进去了,棺椁就只能靠大家伙往坟地里抬了。这时就看二队的小伙儿们,大显身手了。昨晚刚下过一场雨,路面泥泞不堪。大伙儿们走得那个叫步步惊心,互相轮换着抬着棺椁。这种集体的劳作,你心还不能急,步骤也必须要保持一致。力度还要保证平衡,丝毫都不能慌乱。

  大伙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来到了公坟地。如果说在小路上人多不太好走,那么在坟地里更是杂草丛生,崎岖不平。急得管事的先生,在旁边直喊:

“前面的人看着路面,小心脚底下打滑!边上的人也搭把手!”

“慢点儿!慢点!”

终于沉重的棺椁被抬到了墓坑旁边,这时大家伙才敢将棺椁放下来,才能喘上一口气。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棺椁不到坟地不能落地,否则不吉利。所以就算是一路上大家伙累得够呛,也不敢将棺椁落地。

接下来管事的先生,招呼大家将棺材头冲内。两条大绳将棺材一前一后绑好,又将松木椽摆正。然后风水先生一声令下,下葬的仪式就正式启动了。众人七手八脚忙成一片,但是却又是秩序井然。站在上面的棒小伙们使劲地拽着两根大绳,而在坑内的孝子则用手托着棺材尾部,防止来回摆动。大伙儿在出了一身汗之后,才将棺材慢慢放到坑里。然后又跳下来两个孝子,前面的背顶着棺材,后面的用背顶着坑壁。三人脚蹬脚,用力往墓室里顶去。坑上面的小伙儿们则悠着棕绳,掌握着力度。

  过了一阵后,大伙儿终于将棺材送进墓室里了。紧接着匠人便跳到坑里面,开始砌砖封墓门。到了这个时候,埋人的工作才算是进行了一半。这时唢呐锣鼓声四起,标志这葬礼的仪式到了高潮。孝子贤孙们则跪在边上的泥地里,冲着帮忙的人们磕头作揖。感谢乡亲们不辞劳苦,能送自家老人一程。只听见乐声、哭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声震云霄。又过了一会儿,匠人们将墓门终于封死了。坑里的人爬上来,该埋的东西全都扔下去。然后我们的四队人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我先朝掌心吐两口唾沫,在手上抹匀。然后攥紧锨把,顶在膝盖上。再重重铲一锨土,使劲向坑里扔去。大家伙儿你一锨,我一锹,干得是分外卖力。大家伙儿你一句我一句,又聊得是分外投机。过一阵儿后,后面的人再将前面的人换下来。在卖力的唢呐声中,重复着单调的铲土工作。管事的先生则提着烟酒,穿梭在人群中,招呼着帮忙的人们。在孝子贤孙的哭声中,坟堆慢慢有了形状。

  在一个多小时过后,一个圆锥形的坟堆便呈现在众人的眼前。风水先生指挥着长子,在坟前点燃香火。然后再将带来的花圈和金斗银斗一并点燃。我们送埋的工作,才终于算完成了。风水先生又冲着,边上的孝子贤孙们命令道:

“来来来!三鞠躬,孝子执礼答谢!”

穿白裹素的女眷们,这时则一个个哭得是花容失色,死去活来。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一幅悲伤怆然的画面,在深秋的天地间上演。

 我们坦然地受完了孝子们,行过的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再将铁锨上沾着的泥土铲干净,扛在肩上往家走去。这时东方已是旭日东升,远处的北塬上依稀可见峰峦叠嶂的汉唐皇陵。再看着绿油油的麦地里,又是大小各异的荒坟孤冢。虽然说这埋人的场面我早已见多了,可是每一次心中总是感慨万千。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在强大的生老病死面前,上苍对待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草根百姓。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谁都无法逃脱这生死轮回。君不见“北莽塬上帝王墓,尘归尘来土归土”;君不知“身居广厦千万间,死后仍是土来眠”;君不闻“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所以在脆弱的生命面前,这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健康与幸福,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秒。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做无限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亲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亲人过得幸福快乐。人生也就是一场旅行,最终的目的地也全都相同,最重要的其实是在过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