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欢生的头像

梁欢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5
分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候鸟飞了,有再来的时候;草木枯了,有再绿的时候;鲜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父母走了,就再也呼唤不回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面对父母,爱是无法计量的,陪伴是无法等待的。
    人世间,有一种痛,叫做“子欲孝而亲不待”。父母在,家就在。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有父母在,就好比风雪夜归人,始终有一盏为你点亮的灯,等待你归来。一旦父母都不在了,家也就变成是一个概念了。
    十年前,父亲离开了我们,我痛彻过,忏悔过,总觉得亏欠父亲太多太多,总想着多拿些时间来陪伴母亲。然而,现实中的我,确实没能做到这一点。十年来,母亲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在遥远的乡下,饱受孤寂、落寞之苦,直到生活不能自理时,才由二姐回到乡下照料。作为断肠子,我却身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依然不能去陪伴母亲,内心又是何等的痛楚和煎熬!

余生很长,你可以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你想做的事;余生不长,你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用来陪伴你的爹和娘。人到中年,就是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离去和告别。而我们总是会在感慨一番,彻悟一阵之后,在忙碌之中逐渐忘记了伤痛,疏于去陪伴,留下的又是一番自我谴责和追悔。

    孝敬父母,永远别去等待。尽孝的方式虽说有很多,但最简单的方式——陪伴,我们却做不到。孝敬父母,知易行难。为什么简单的事情,而我们却做不到?借口和理由有千万条,就是没有一条理由让自己真正能够放得下,拿得起,那就是放下一切,回到父母身边去陪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爹娘不负卿?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真的找不出“双全法”。就拿我而言,十八岁离开家乡,把爹娘和老屋留在了故乡。三十年来,我一直把他乡当故乡,把故乡当客栈。长时间在他乡奔波,纵是回到家乡,也都是步履匆匆,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陪陪爹娘拉拉家常。

父亲去世后,我每年为他写祭文,可这又有何用?父亲何曾能够感知呀!如今,母亲已进入风浊残年,饱受病痛折磨,行将走向生命的终点。多想,在娘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去陪伴她。可是,现实中的我,哪里又能做得到呢?一面是我必须在遥远的他乡忙于工作,一面是我无法留在遥远的故乡照顾娘亲。遥远的距离让我无法找到一个支点,去衡平都想要的,而又无法兼顾的两个方面。

难吗?真的很难!

奔走半生,劳碌一生,山水重复,步履匆匆,从来没能停下脚步,拷问自己的灵魂,倾听父母的心声,父母的呼唤和自己的执意远行,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当我们离开生命的原始河床的那一刻开始,陪伴父母的时间就是屈指可数了。曾有人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过计算,作为儿女,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许只剩下64天。当我在网络上看到这句扎心的话时,也默默地计算了一下,其实我陪伴父母的时间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数值。

这些年,一直奔忙于自认为无比重要的人和事,总觉得陪伴父母与亲人总会有时间,可是这样的时间却被无端的给舍弃了。

时间一路向左,而记忆偏偏向右。近些年,我每次回到家乡,不在像以前那样疲于应酬,也减少了与家乡同学朋友的联系,安心地呆在乡下,只求好好地陪伴娘亲。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娘在,我才能感觉到自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虽说我也身为人父,人生也即将步入半百,但在娘的面前,我依然是一个孩子,沐浴着娘亲的恩泽,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幸福。

多么希望娘能长命百岁,永远地在等着我回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